人們在股市實戰中經常可以感到運氣的作用,這一點幾乎每個股民都有體會,那麽運氣到底是什麽呢?從現象上看,股市博弈具有概率性質,這就決定了不管人計算的多麽深,總會有一些計算不到的變化。這些已經超越了人憑借智力所能把握的範圍,隻能靠運氣了。如果由於純偶然的原因,恰好趕在不可預見的市場下跌之前賣出了股票,或者在不可預見的上漲出現之前買進了股票,那就是運氣好,反之就是運氣壞。除了市場方麵的不可預見因素外,人的主觀方麵也存在一些不可控製因素。比如,博弈理論可以把研究方法教給您,但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學通它;學通之後還要看能不能實際使用;實際使用了還要保證在關鍵時刻不受到意外的幹擾使人出錯;深層意識的訓練可以減少出錯的概率,但深層意識的發展過程中不確定因素更多。純理論的考察,這些問題都是通過主觀努力可以克服的,但參與股市實戰則會發現,人的決策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象理論設想的那麽堅固,人可能在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而且不可能靠主觀努力完全避免,要避免這些問題隻能靠運氣了。
在一般人看來,對這些不可預測不可控製的因素人已經沒有辦法可想,人能做的是把可計算可把握的方麵盡量做好,而對這些不可把握的方麵則隻能聽天由命了。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就是這樣一種思路。但也有些人抱有更為剛健的人生態度,即使麵對那些不可控製的力量他們也不願低頭,他們不願意聽任命運的擺布,希望成為命運的主人。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深入探求命運的本質,以便找到駕禦它的方法。在這方麵,易學和佛學提供了一些有實用價值的理論。
根據易學和佛學理論,任何事在發生之前都有一個無形的存在,世界在普通人看來是有形的事物在發展變化,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這些無形的存在依次成熟轉化成現實,就象電影膠片依次投射到銀幕上,形成銀幕上的故事的發展變化一樣。人們通常認為是偶然發生的事情,在這幅圖景下其實全都是被這些無形存在預先決定了的,隻是由於人們隻能看到有形的物質,覺察不到這些無形的存在,所以才認為它們是偶然的。這種無形的存在在佛學中稱為“種子”,在易學中稱為“機”。在一般人看來,在股市上賺錢是精密計算加果斷操作的結果,但從種子理論來看,這一切努力隻是給種子兌現創造條件,種子才是最根本的。如果沒有賺錢的種子,則博弈計算再深也賺不到錢,市場可以有很多方式使操作出錯。
如果細分,則佛學中所討論的“種子”更為基本,是最微細的無形存在,易學中所說的機則要粗一些,是無形之“種子”到有形之事物轉化過程中的某些中間環節,是“無形中的有形”。
易學所見是“無形中的有形”,所以,它提出的改變命運的方法和普通人改變有形物質的方法差不多,想通過研究無形力量的運行規律而趨吉避凶,進而希望利用一些神秘方法直接影響和幹預這種無形力量的運行而改變自身命運。佛學所見是“無形中的無形”,它認為趨吉避凶和神秘法術都是在枝末上用力,隻能對結果做局部調整,但好壞“種子”的總量改變不了,所以不能從根本是上改變命運。要從根本上改變命運隻有從改變好壞種子的數量入手。
怎樣改變種子呢?因種子是“無形中的無形“,有形的方法用不上力,唯一辦法是從根本處下手。佛學認為,“種子”歸根到底是由每個人過去的行為產生,善行生好種感招福報,惡行生壞種感招災禍。據此原理產生了一套可操作的改造命運的方法,並為有些人實踐所證實。比如,明代的袁了凡一生實踐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袁了凡在年青時曾遇到一個孔先生給他算命,把他某年當考第幾名、某年當任何官職,都推算得非常精確。以後凡遇考試,名次先後都不出孔先生的預料。自此他相信人的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交運遲早亦有一定時間,對世間的一切得失看得都很淡泊。 27 歲那年,他在南京棲霞山遇到雲穀禪師,禪師說,隻有凡夫才會被命數困住,大善之人命數拘他不住,大惡之人命數也拘他不住。雲穀禪師教他造命之法,叫他“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並授以準提咒及持誦要訣,以期必驗。
袁了凡得此法門,以後的命運就全在自己的掌握中了。孔先生算他無功名子嗣,他要改變命運,發願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第二年即中舉人,十年後三千善行方才修滿。然後他又發願許三千善行求子,第二年生一子,數年後三千善行修滿。然後,他又發求進士願,這次所求事大,許一萬善行,第二年得中,授寶坻知縣。袁了凡憂一萬善行難滿,常為此不安,夜夢神人告曰,因他在任上為全縣百姓減稅,“隻此一項一萬善行已滿”。孔先生算他隻有 53 歲壽命,他沒有發願祈壽就平安度過了 53 歲, 74 歲去世。他以自己一生實踐證明命運是可以轉變的。
總結袁了凡改變命運的方法,先是依仗願力與神咒的力量使所願得成,然後修善行以還願。中間由於地位轉變,修善行的能力也在增長,原來感到難以完成的廣大善行,到時候就變得很容易完成了。這套方法深合投資的理念,投資人用此法經營自己的命運,其益處將不止於股市獲利而已。
前一章知行合一的討論中,人相當於一台機器,並且是一台性能並不理想的機器,知行合一所要解決的就是怎樣提高他的性能使之成為一台好一些的機器。人的表層意識思考靈活但信息容量太小,又不能直接推動人的行為;深層意識能推動行為,容量大,但學習慢不靈活,難以適應複雜計算。這些是人類心理的現實,但並非人的優點,知行合一所探討的就是怎樣克服這些限製,達到更優的博弈狀態。但這些努力說到底隻是使人成為更優秀的機器,而且不管怎樣努力,人終究要受先天條件的限製,最終還是比不過更先進的機器。所以,知行合一的努力並不能使人有超越機器的價值。
能夠使人超越機器的是本章所討論的直覺和善行。超感覺直覺使用了來自內心的信息,這是任何機器都不具備的。改變命運更是要對隻受偶然性支配的事物進行控製,這更是機器所代替不了的。雖然它們的效果是難以覺察的,在現實的中它們的效果似乎不如博弈計算之類有形的方法顯著,但博弈計算之類是計算機也可以掌握的,終有一天超級計算機將使人的這類能力變得沒有多大價值,就象機器使得體力變得不太重要一樣。而現在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直覺和善行則使人仍然不同於機器而成為人。有人拒絕承認直覺的存在和善行的力量,那麽他們就不得不同時承認自己終究隻有一個高級機器的價值,他們對自己人生的安排和管理一台機器也就沒有什麽兩樣。而不願自認高級機器的人,則應努力培養和使用這兩種能力以實現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即便在現實中這樣做不能帶來明顯的實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