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靜好

深邃,更古,憧憬,永恒
正文

飯後半小時“黃金期”該做啥?

(2023-03-01 08:33:23) 下一個

一日三餐是我們身體機能能夠正常運轉的基礎,如果能做到科學飲食、合理搭配,可以為健康加分。如果想要把三餐的好處放大,那麽抓住飯後的半小時尤為關鍵。那麽,三餐後的半小時,分別適合做些什麽呢?

 

 

飯後“養生黃金期”該做啥?

01、早餐後半小時

吃點水果

早餐後吃一點水果,是對早餐很好的補充。最佳的選擇是獼猴桃和草莓,因為這兩種水果,維生素的含量非常豐富,早晨攝入豐富的維生素可以提神醒腦,保證一上午都精神滿滿。

按摩膝蓋

從中醫理論上講,早晨7~9點主胃經,胃經在中醫經絡裏被稱作“長壽經”,經過膝關節。飯後20分鍾左右,用手反複摩擦膝關節,可以使胃經通暢。

敲打足三裏

早餐後敲打小腿外側5分鍾,有助延年益壽。這裏有人體最重要的一個穴位——足三裏。中醫裏有句話叫“肚腹三裏留”,意思是說腸胃消化不良,能用足三裏穴來解決。飯後拍打可生發胃氣、燥化脾濕,幫助消化。

 

02、午餐後半小時

打個盹

午飯後半小時是調整身體和精神狀態的關鍵時刻,中老年朋友,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打個盹。

伸腰、踮腳尖、深呼吸

如果不能入睡,最好也要讓嗓子休息下,特別是平時說話比較多的人。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伸伸腰、踮踮腳尖、做做深呼吸,都能提神醒腦。

03、晚餐後半小時

做點家務

這段時間不妨做點家務,比如洗碗或者整理房間,即可活動活動。又不會對消化係統造成負擔。

拍打經絡

利用這段時間拍打經絡,主要針對任脈,也就是小腹以上正中間的部位,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分布在此,吃完飯從上到下輕輕拍打20分鍾,可以幫助消化、強身健體。

摩腹

按摩腹部也是很好的養身動作,飯後適當按摩腹部可以令津液流通。現代醫學也表明,用掌心圍繞肚臍順時針、逆時針交替按摩,有利於促進腸胃道蠕動,加快食物消化速度,同時可以刺激大腦的神經係統,有很好的健身防病功效。

 

飯後別著急做這些事

不著急吸煙

飯後人體處於消化吸收的狀態,全身血液循環和基礎代謝加速運轉。煙本身含有六百多種有害物質,這個時候吸煙,要比平時吸煙的危害要高出很多。

不大量喝水或喝湯

飯後立刻大量飲水會稀釋胃液,減緩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引發腹脹等不適。如果覺得飯後口幹難忍,可以少喝一點。

不著急唱歌

剛吃完飯,身體中的血液多集中在胃部,大腦處於缺血狀態,此時如果唱歌,會增加大腦的興奮度,導致胃部缺乏血液供應,影響正常消化。

不著急劇烈運動

飯後胃感覺到了脹滿,營養卻還沒被吸收進體內,身體仍處於“饑餓”狀態。如果此時匆忙起身而走,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係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建議:飯後散步應該緩步慢行,走路的速度適合控製在每分鍾30步左右。太極、慢跑、跳舞等中強度運動,最好在飯後30分鍾至1小時後進行。

不著急喝濃茶

不少中老年朋友喜歡喝濃茶,但是飯後喝濃茶,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茶葉中的物質,還會妨礙鐵元素的吸收,長期養成飯後喝濃茶的壞習慣,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

不著急刷牙

用餐時吃的大量酸性食物會附著在牙齒上,會使牙齒表麵的牙釉質軟化,甚至與牙齒軸層中的鈣、磷分子發生反應,將鈣、磷分離出來,牙齒會變得軟而脆。此時刷牙會破壞牙釉質,損害牙齒健康。

不急於洗澡和泡腳

晚餐後,有些人習慣馬上洗澡或泡腳,這樣做會讓身體體表血流量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則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建議最好先休息1~2個小時。

飯後出現4種症狀要警惕!

脹氣

脾胃消化能力弱的人,胃動力較差,食物積聚在胃底,常會出現脹氣。

■對策:應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類、結實的麵食等,還要改掉狼吞虎咽的習慣。如果症狀嚴重,應考慮是否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腹瀉

飯後立即腹瀉,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會發作,有時有便意但上廁所卻無大便,人也沒有消瘦,有可能是慢性過敏性腸炎鬧的。如果一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就會腹瀉,有的人還會伴有腹痛,腹瀉後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對策:出現這種情況,飲食就得清淡一些,忌食辛辣肥膩、生冷的食物,還要做好腹部保暖。

嘔吐

如果出現飯後嘔吐,首先要排除胃腸道是否有占位性病變,以及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器質性病變。胃鏡檢查沒有異常的,可能是腸胃功能減弱,加上飲食不當引起的,原因多見於暴飲暴食、過量飲酒以及吃辛辣食物。

對策:除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還可適當吃點胃動力藥或胃黏膜保護劑。

■注意:常年服用一些藥物的人,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地高辛、紅黴素等,也可能出現胃腸反應,發生嘔吐。

打嗝

有的人經常打嗝,不光吃飽後打,有時飯前也打。打嗝的病因有很多,多由消化不良引起,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也會導致打嗝頻繁。此外,如果突然打嗝不斷,並伴有消瘦、食欲減退等症狀,需要引起注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