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幾句韓戰和戰俘問題
日前有網友撰文說韓戰的戰俘問題。我也說幾句,角度不同。
74年前爆發的韓戰,是二戰以後發生的傷亡最大、最慘烈的局部戰爭。關於這場戰爭的是非得失,比如誰贏誰輸、得大還是失大、正義還是非正義等等,各人立場不同,永遠不可能有統一認識。還有些事情,幾十年後慢慢地不提了,比如原先說朝鮮戰爭是南朝鮮先挑起來的。甚至連中國出兵“保家衛國”的性質,現在即使從中方自己發表的文章看,也有回旋的餘地了。
朝鮮戰爭雙方總體死亡人數可能是百萬級的,其中大部分是雙方的朝鮮人,而且相當一部分的傷亡是在中國軍隊入朝參戰之前的一個大回合,即北朝鮮打過去(一直打到釜山),美軍打回來(仁川登陸後一鍋端,並推進打到中朝邊境)就已經發生了。後來大的戰鬥,即中方說的總共五次戰役,主要是在中美之間進行的(雖然聯合國軍由18個國家組成)。根據美方的最終統計數字,美方陣亡36,516人(包括2,840非戰鬥死亡)【有些中方專家認為這個數字偏低,他們認為戰爭剛結束時美方宣布的陣亡5萬多人似乎更真實。】中方公布的陣亡人數為18萬多人(其中包括34,000非戰鬥死亡)【美方認為在40萬人以上,甚至有的估計達90萬】。這些數字的準確度,特別是中方的準確死亡人數,至少現在無法確知。我們不知道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到底代表多少”英雄“。
中國軍人在朝鮮死得非常多,進而鑄就了一份厚重的投名狀,居然讓鐵石心腸的斯大林流著眼淚說:“還是中國同誌好。”…… 於是,156個重大工業項目來到中國,外帶成千上萬的蘇聯專家在1952-1960年間來到中國手把手地教,jump starting了中國的基礎工業化。在中蘇蜜月時期,中方對此的評價是”無私的、巨大的、寶貴的”。後來聽一位國內蘇聯史專家的看法,“無私的”應該去掉,沒有無私這檔子事兒。至於後麵六個字,在老毛49年別了司徒雷登之後,也隻能模仿二流。司徒雷登是不能不走的,否則黨沒法領導下去…… 其實30年後,從1979年開始的中國第二次洋務運動,因為是仿效世界一流水準,且帶有部分製度變革,於是從科技和產業來看,進步要大得多。然而,同曾國藩、李鴻章那次一樣,好像這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也不好辦了。是不是未來20年會有什麽變局,拭目以待。
當年朝鮮戰爭的停戰談判有5大議題,其中第4條戰俘遣返條款,看起來好像不那麽重要,但卻扯了一年半以上的時間,占整個談判總時間的80%。關鍵的分歧是中方要求“全部遣返”,美方堅持“自願遣返”。但最終中方籌碼不多,拖不起,基本上是接受了美方的條件。
在戰俘遣返問題上,戰俘的人數、具體遣返情況等是明確的,爭議不大,我們用數字說話,這裏隻列出中美兩國的數字 --
美軍被俘3,767人,3,746人要求回國,21人要求留在中國;
中方被俘21,000多人,先期直接遣返了約6,000人(係傷員和用於交換的戰俘等)。
14,702人采取自願的原則遣返,所有戰俘都是在90天中經過中、美雙方的反複解釋,(戰俘區國民黨當局是無法進入的。)然後作出選擇。結果如下:440人要求回國,12人要求去中立國,15病亡,14,235人要求去台灣。因此,自願回國者的比例不足3%。
去台灣的14,235名“義士”受到台灣民眾和國民黨當局的熱烈歡迎。這其中不排除為宣傳目的進行 的“擺拍”,但總的來說台灣當局對這些士兵是盡力安置的,他們被編入台灣國軍。他們和其他老兵享受同等待遇。各個人因軍兵種的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文化水平高的進入技術兵種,享受更高的待遇。
不是所有的人都滿意。比如有相當比例的人找配偶有困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當時國民黨退至台灣的兵力在50萬以上,解決婚配問題不易。老蔣小蔣再有誠意,也沒法給大家發媳婦。還有退伍後發土地的承諾也沒有都實現,因為台灣的土地太少了,後來已經沒有土地可發,於是用金錢補償。
1980年代兩岸批準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這些老兵回到大陸探親訪友。在當時貧窮的大陸人看來,這些從台灣來的老兵大多很“有錢”。這些人中還有的與當年回歸大陸的(戰俘)戰友重逢,兩者的經曆和生活現實差距巨大。
回到大陸的這6,000多戰俘經曆了什麽呢?
他們首先被安排進入“歸管局”學習和相互揭發,凡是在戰俘營裏幹過差事的,一律稱為“為敵服務”;凡告知姓名和部隊番號的,一律是“泄露軍事機密”。戰俘中所有黨員和團員一律開除,在以後的曆次運動中,他們都進一步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叛國投敵分子”、“裏通外國”、“叛徒”、“特務”是後來經常對他們的稱呼和他們生活中去不掉的符咒。
不要輕巧地說 — 後來給他們平反了。當年這些浴血奮戰的士兵,僅僅因為被俘了,即使回到自己的祖國,也得大半輩子生活在屈辱、恐懼、誤解和貧窮之中,直到垂暮之年,再輕巧地被“平反”一下,這是一個什麽樣的“祖國”?
順便說一句,21,000多名誌願軍戰俘中,17,000出自第五次戰役。第五次戰役是發生在1951年春夏之交,位於38線附近雙方僵持狀態下的戰役。此次戰役中方損失重大,被俘17,000人,60軍180師全軍覆沒。究其原因,首先是毛澤東聽不進不同意見,執意要打,結果是把內戰時對付老蔣的法寶讓美軍用到了自己身上。第五次戰役之前的1951年4月初,彭德懷致電老毛表決心:“……即使付出五、六萬人的代價,也要消滅敵人幾個師”。
嗬嗬,老彭可是打過仗的,應該知道第三、四次戰役已經相當吃緊,李奇微的“絞肉機”戰術愈來愈有效。誌願軍戰線長,沒有製空權,火力也不行,多處短板,你憑什麽主動出擊去“消滅幾個師”?不惜付出5、6萬士兵生命的代價,口氣聽起來好像太輕巧了!是不是因為毛岸英死在了自己的麾下,要向偉大領袖表現一下?
打仗這個東西,甭說那麽多廢話,根本上就是憑軍事實力。看看結果 — 5月29日彭德懷致電各兵團及中央軍委,指出部隊“作戰指揮卻存在嚴重的缺點…… 而高級指揮機關過早離開部隊,使建製也紊亂”。翻譯一下就是,當官的扔下部隊不管,隻顧自己逃跑,下麵亂了…… 6月1日彭德懷給軍委的電報中稱:“(陳賡的)三兵團損失很大,四處潰逃,企圖回國現象嚴重,現正派人分途攔擋歸隊”。然而,兵敗如山倒,督戰隊強行攔截有用嗎?
============
【論壇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713874.html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不在一個頻道上,不必再留言了,謝謝。
---------8964----------
善!
是的,不同頻道的人之間,幾乎是不能相互說服的。在實際生活中,我現在對上一代老人已經成型的東西,比較理解了,不爭了。
謝謝您的評論,我基本同意。
人類的政治文明進步是非線性的,停滯和斷崖也是可能發生的。
不在一個頻道上,不必再留言了,謝謝。
謝謝您留言。
台灣當時直接介入不了。90天過渡期裏,所有戰俘在中立一方(比如印度觀察員)在場的情況下,被中美雙方(中方是思想工作者)分別多次勸說、解釋。每個人的決定是自己作出的。
解放戰爭後期,大量投降的國軍被編入解放軍。有人說韓戰中,中方有意讓前國軍集中的部隊上前線送死。對此,我沒有看到材料支持這種說法。
我未必全盤同意以色列的做法(以及對加沙地帶的長期封鎖)。但是不要忘了是哈馬斯在2023年10月發動的針對平民的大規模恐襲擊和綁架在先。。。 這也許正是我說的 “落後又不自量力地挑釁,則一定會被痛扁。”
我認為落後未被挨打,而落後又不自量力地挑釁,則一定會被痛扁。
例如,《水滸》中那潑皮牛二,本來沒什麽事,卻非要沒底線地去逼“先進”的楊誌,結果悲劇了。。。
------------
BeijingGirl12024-11-18 04:08:02
回複悄悄話“誌願軍戰線長,沒有製空權,火力也不行,多處短板”, 是啊,落後就要挨打。
把酒論思2024-11-18 04:58:51
回複悄悄話所謂落後就要挨打就是個強盜邏輯,潛台詞就是我打你就是因為你落後,所以中國的鄰國凡落後了就要挨中國的打咯?
謝謝花姐。上下兩集挺長,我也沒看過,要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DwjwmsWk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AGjxFskVc
那是我文章中最重要的一段,謝謝。
梧桐兄好。完全同意 “他們視人命為草芥,至今仍然狂妄叫囂戰爭。真正打起來,這些龜孫子跑得比誰都快。”
謝謝菲兒臨讀。
我認為誌願軍在韓戰過程中從來沒有優勢。第一戰役30萬人突襲,美軍戰略撤退;第二戰役長津湖一戰,美軍陸戰一師1萬6千人被誌願軍第9兵團共15萬人鐵桶般包圍,結果其借助強大火力和空軍支援,以損失一千人的代價全身而退。而第9兵團人海戰術,陣亡五萬人,加上凍死凍傷,整個兵團完全被打殘......越打越拉跨,到了第五戰役,居然出現了“企圖回國現象嚴重”(彭德懷語)這種春秋筆法。
當年這些浴血奮戰的士兵,僅僅因為被俘了,即使回到自己的祖國,也得大半輩子生活在屈辱、恐懼、誤解和貧窮之中,直到垂暮之年,再輕巧地被“平反”一下,這是一個什麽樣的“祖國”?”
------------------
這樣的實例,在中國看到了太多太多,豈止是這一場戰爭。
從1949年中共奪下“天下”開始,他們就一直不停的搞“運動”,今天資本家、明天地主、後天知識分子、大後天“黨內走資派”、、、
實質,就是永遠的迫害和殺害一部分中國人。
幾十年過去,把一個人和他的全家人徹底的迫害個夠、基本全家都快被殺完了之後,某天告訴你的後人(如果還有的話)說:你們被平反了。好像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活很多次一樣。
一個人,當他七八十歲時被人輕鬆的“Reset”一下,還你幾個本來就屬於你的去買骨灰盒的小錢時,他會是什麽心情?
很想讓現在的這位皇上也體驗一把這樣的被“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