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行》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1)悠悠野興(2)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3),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4)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5)樹似吾鄉。
1. 信馬:騎著馬隨意行走。
2. 野興:陶醉野外美景的興致。
3. 籟:大自然的聲音。
4. 棠梨:又名木梨,落葉喬木,秋天葉顯紅色。
5. 原:原野。
王禹偁 (954 — 1001年),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巨野縣)人。北宋初年官員、詩人、散文家。王禹偁出身貧寒,世為農家,但聰穎好學,9歲能詩文。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第,授成武縣(今山東成武)主簿,長洲(今屬蘇州市)知縣等。後任右拾遺、左司諫、知製誥、翰林學士等。王禹偁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直言敢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後,授知製誥、黃州知州,世稱王黃州。王禹偁卒於鹹平四年(1001年),享年47歲。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他的文學韓愈、柳宗元,提倡平易樸素的文風。他詩法白居易和杜甫,後來更有意發揚了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王禹偁的詩語言平易流暢,風格樸實淡雅。他寫景抒情的短詩,則筆調清麗,饒有風韻。
王禹偁現存詩約600首,自編《小畜集》30卷(集名出自《易經》:“小畜之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其曾孫王汾裒輯《小畜外集》13卷。近人徐規所著的《王禹偁事跡著作編年》,收集佚詩佚文多篇。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1
唐風:北宋末期,李清照在她的《詞論》中說:“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 意思是說到了宋朝,各方麵條件都具備了,可又孕育了百餘年,才出了第一位宋詞大家柳永。的確,每當改朝換代發生以後,即使政通人和,文化也需要幾代人的積累才能繁盛。唐詩和宋詞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宋雨:在改朝換代初期的文化積累、孕育階段,優秀的詩人或詞人也時有湧現(比如唐朝的“初唐四傑”)。他們為後來的詩詞繁榮打下了根基。本篇我們介紹的王禹偁(cheng1),就是北宋初年一位優秀的詩人、文學家,他也是一位為人正直、品德高尚的士大夫。
唐風:古代進士出身的官員,絕大多數有官宦和/或書香的家庭背景。偶見“寒門子弟”其實大多也是相對而言,比如人們說李商隱是出身寒門,其實他父親是當過官的,隻是死得早。而王禹偁是真正的寒門出身,其家以磨麵為生。他自幼用功讀書,九歲能文,十五歲秉筆為賦,十八歲結識濟州團練推官畢士安(後拜相)。畢士安後來給他諸多支持和幫助。
宋雨: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 ,29歲的王禹偁進士及第,先任長洲(今屬江蘇蘇州)知縣。幾年後拜左司諫、知製誥。知製誥是給皇帝起草詔書的官員,可以說這時的王禹偁已經走在高官重臣升遷的道路上。然而,王禹偁為人正直,敢於進諫,有士大夫的骨氣,結果一生三次被貶,年僅47歲就死於貶所。
唐風: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有人誣陷當時著名學者徐鉉。後來雖然徐鉉被洗清冤屈,但皇帝豁免了誣告者。對此王禹偁上疏要求皇帝給誣陷者治罪,結果觸怒宋太宗,被貶為閑職商州(今陝西商洛)團練副使,這是他第一次被貶。
宋雨:王禹偁一家老小剛到商州時,住的地方都沒有,隻好在禪院借宿。謫官無事可作,也無俸祿可拿,生活非常窘迫。到了次年淳化三年(992年),王禹偁的同榜進士馮伉(他是五代時期著名大臣和詞人馮延巳的侄子)任商州知州,王禹偁的境遇這才有了改善。商州時期是王禹偁詩歌創作的鼎盛時期,在不到兩年時間裏他寫了近200首詩,占他整個存詩總量的近三分之一。
唐風:這首《村行》便是王禹偁寫於商州時期的佳作。首聯“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其他背景。詩人是到大自然中去安撫謫居時的情緒。在野菊初黃的初秋,他信馬由韁穿行於山間小徑,悠閑自得。“野興”,即欣賞野外風光的興致;“長”(chang2)在這裏的意思是悠長而濃厚。
宋雨:頷聯“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從聽覺與視覺方麵進行描述。在山間,各種自然的聲音,如風聲、泉流聲、鳥鳴等聽得真切。“晚籟”中的“晚”字,有文章解釋為秋天,我認為這裏是傍晚的意思,你說呢?
唐風:應該是傍晚,對應後一句的斜陽。 “立斜陽“(在斜陽下佇立)給人以一種孤獨的感覺,盡管是數峰並立。山峰當然是不能說話的,但說它“無語”,是作者以擬人化的方式凸顯山間的寧靜。這一句是不是也在暗示作者孤寂的感覺呢?我認為是的。“數峰無語立斜陽”一句很有用心。
宋雨:頸聯轉而始描述顏色和氣味,詩人的注意力從巍峨的山巒轉向近處的農作物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棠梨即木梨,它到了秋天落葉的時候葉子呈紅色;蕎麥的白花略帶粉紅,有淡淡的香味。與頷聯的巍峨大氣不同,這一聯給人帶來的是唯美的感受。
唐風:我小時候家裏有一個蕎麥殼填充的枕頭,枕起來很舒服,但我對蕎麥完全不了解。過去讀薑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其中有“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一句,薺麥即蕎麥,但也沒有多想。現在去查詢一下才知道,蕎麥種植的地域雖多為北方,但很廣泛,長江中下遊特別是蘇北也是種植的。蕎麥播種期也很寬,晚播的蕎麥花期可在9-10月,所以棠梨葉落與蕎麥開花確實可以同時出現。
宋雨:本詩前三聯都寫景,中間兩聯對仗很顯功力,它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不同角度描繪了一副色彩斑斕的初秋晚晴圖。然而,尾聯忽然一轉:“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走著走著,突然間覺得村邊的小橋、原野、樹林似曾相識,似乎重歸故裏了。那種恍然的穿越感或許隻是一閃之間,但心緒一下子就沉重起來了。
唐風:作者以這種方式轉折並結束此詩,這種處理很有情韻,它將純粹的寫景轉為思鄉之情,拓深了詩的意境。詩人在京城作官的時候公務繁忙,或許顧不上時常思念家鄉。而貶所的孤寂生活,則完全是另一番天地。這種故園情與宦海失意交織在一起,真是五味雜陳,用那句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來形容是再合適不過了。
宋雨:這首詩看似隨意的山水之作,但由於尾聯的轉折,便有了進一步的深意。本詩在對仗、用字、比喻、寄托等方麵也顯示了作者的功力。王禹偁的詩早年是學白居易的,後人把他這類宋初詩人的風格稱為“白體”,他們的詩具有順熟淺白的特點。
唐風:是的,王禹偁的早期詩作在技法和語言上學習了白居易的“閑適詩”。如果將這首《村行》與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比較一下,就不難發現兩者在風格上確有某些類似之處。當然,白樂天當時是春風得意當著杭州刺史。兩首詩結尾的處理和顯示的心態都不一樣。
宋雨:白體的風格與北宋初年詩壇最時興的“西昆體”迥然不同。後者強調格律,辭藻豔麗,這些詩人模仿李商隱,但有名無實,終不能在詩歌史上留下地位。而王禹偁一方麵語言風格類似白居易,另一方麵說自己“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表明在詩的題材上他更願以杜甫為榜樣。的確,他後期的不少詩篇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社會的現實,使之成為那一時期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我問你一句題外話,宋朝以詞聞名,王禹偁有沒有寫過詞呢?
唐風:他寫過,目前存詞僅一首,或許寫了不止一首。但僅存的這首《點絳唇·感興》水平不凡,曆來頗受好評 –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遙認行如綴”的意思是說遠遠望去,(大雁)飛行好似連在一起。“凝睇”意為凝視。
宋雨:這首詞真的是語言淺顯、風格清麗。它白描之中透著質樸的感情,不同於同時期他人作品經常具有的柔靡的風格。最後一句,可能暗示了作者欲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理想。該詞寫於王禹偁入仕的早期,他於宋太宗雍熙元年至二年(984-985年)任長洲(今屬江蘇蘇州)知縣。這首詞就是王禹偁任長洲知縣期間的作品。
唐風:詞這種韻文形式具有鮮明的南方文化特征。王禹偁是北方人,但到蘇州不久就開始寫詞了,而且這首詞的確寫得好。這種水平的詞如多留下幾首,也就可稱詞家了。想當年蘇東坡在汴京多年並不寫詞,也是到了杭州才開始寫詞的。看來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
【論壇中與網友交流。點入位於最下。】
《唐宋韻》50.《村行》王禹偁 Journeying to the Village - 唐宋韻 - ♂ (36416 bytes) (2296 reads) 12/14/2023 23:10:59 (3)
《唐宋韻》50.《村行》王禹偁 - 唐宋韻 - ♂ (34949 bytes) (33 reads) 12/14/2023 23:11:52 (3)
《唐宋韻》50.《村行》王禹偁 - 唐宋韻 - ♂ (34949 bytes) (37 reads) 12/14/2023 23:10:34 (2)
啊,謝謝指出。我隱約感到自己引用的有點不對勁,但不知道哪裏的問題,嗬嗬。
至少文中要改過來,並且作些說明。
現在再去查查【揚州慢】的格律,感覺薑夔這裏用“薺”而不用“蕎”,可能是那裏需要一個仄聲字。他在聲律方麵特別嚴謹。
回複 唐宋韻 發表評論於 2023-12-14 08:59:42
薑白石雖是清客,卻寫得沉重。
這一聯兩個動詞用得很妙。
下一聯近處描寫,也是很好的。
我猜想今天的揚州不種蕎麥了。現在都是利益最大化,揚州應該是種水稻。
薑白石雖是清客,卻寫得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