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宋韻》45.《楓橋夜泊》張繼

(2023-11-07 09:30:45) 下一個

《楓橋(1)夜泊(2)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3)漁火對(4)愁眠。

姑蘇(5)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1.  楓橋:在今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

2.  泊:停靠。

3.  江楓: 一般解釋為江邊的楓樹。

4.  對:此處意思是相伴。

5.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蘇州城外的姑蘇山而得名。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出生於書香之家,具體不詳。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登進士第。安史之亂後,在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後入內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最後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於洪州。張繼上任後不久即病逝於任上。

張繼與那個時代的知名詩人劉長卿、皇甫冉、顧況等都有很多交往。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具有佛家和道者的雙重韻味。且他的抱負和人品也受時人的敬重。中唐詩評家高仲武在其編撰的《中興間氣集》選張繼詩3首,對其評價很高。

張繼有詩集《張祠部詩集》一部存世,流傳下來的詩作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楓橋夜泊》。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3.

 

唐風:晚清學人王闓運在評價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時,說此詩“孤篇橫絕”。這種情況在詩歌詩詞史上不是孤立的。李杜蘇辛這樣的豐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佳作,然而有時候詩人之所以留名,全憑一首傑作,比如在我們這個集子所選的唐詩中,崔護的《題都城南莊》,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韓翃的《寒食》等都算是“孤篇橫絕”。而這其中最為突出者,當屬張繼的七言絕句《楓橋夜泊》。

宋雨:張繼於天寶十二年(753年)進士及第。但兩年後的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次年長安陷落,天下大亂。由於當時江南一代相對安定,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浙一帶避亂。在一個深秋的日子,張繼乘船來到蘇州城外。江南水鄉優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漂泊的遊子。夜深人靜的時候,冷月、寒鴉、漁火和遠處傳來的鍾聲與詩人內心的愁苦交織在一起,讓他夜不能寐。於是他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篇。

唐風: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立刻給人一種肅殺淒涼的感覺。在一個月中的不同日子,月亮在不同時間西落。上弦月是可以在午夜以後落下的。烏鴉在夜間,特別是寒冷的夜裏常有間隙的啼叫。“霜滿天”似乎不符合自然界的情況,但卻符合人的感受。

宋雨:李商隱也有“秋陰不散霜飛晚”的句子,霜確能被感知成像漫天籠罩一般,其實是潮濕寒冷的空氣產生的感覺。這麽描寫霜雖有誇張的成分,但卻很到位。 本詩第一句把所見、所聞,所感濃縮在短短的7個字中,讓我們體味到在暗夜的淒清之中,作者是一種什麽樣的情緒基調。

唐風:詩的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進一步吧遠處的景物與自己的感受聯係在一切。“江楓”一般解釋為江邊的楓樹。然而在暗夜中怎麽知道是楓樹呢?可以有幾個解釋,比如“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推想,或是 “青楓浦上不勝愁”這類前人的詩句讓詩人產生聯想。而且,小船一路駛來,在黃昏停泊在楓橋,如果江邊有楓樹,詩人已經在入夜前看見過了。

宋雨:在沉沉的黑夜之中,遠處的幾艘漁船上的“漁火”看得分明。影影綽綽的江楓與星星點點的漁火,更能襯托處羈旅之中的孤獨與苦澀。“對愁眠”中的“對”字意即伴隨的意思。詩人究竟睡著了嗎?從詩的後麵來看,應該是沒有睡著,至少是睡得不踏實。

唐風:本詩的前兩句意向高度密集 — 月亮西落、烏鴉悲啼、寒霜滿天、江楓綽綽、漁火點點、遊子難眠。作者對景物的詞匯的選擇精妙而考究。比如此詩中“月落”與“海上升明月”(張九齡)和“月上柳梢頭”(歐陽修)是相反的意境;“烏啼”與 “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和 “舉頭聞鵲喜”(馮延巳)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作者將這些意向組合成一個統一的情境和情緒基調。

宋雨:“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 本詩的後兩句節奏變得緩慢、疏朗,僅說一件事情,即“夜半鍾聲”,但它卻是本詩的詩眼。“姑蘇”是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是在楓橋附近的一所寺廟,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住此而得名,又名楓橋寺。設想一下,就在詩人夜不能寐之時,忽然間遠處茫茫的黑暗之中傳來了鍾聲,它多麽的震撼、多麽的有穿透力!中唐以來的曆代讀者的心,都通過這鍾聲,與作者的心產生了共鳴。

唐風:如果是跟小朋友講解,本詩說到這裏就可以結束了。但作為一首超一流的名詩,它一千多年來經過了無數的辨析,在文化上也產生了諸多的影響。下麵,我們挑幾個重要的方麵跟讀者聊一聊,有些地方也談及我們個人的觀點。

宋雨:首先,關於本詩中幾個景物的時間節點,“夜半鍾聲”的時間大致是固定的,然而“月落烏啼”發生在什麽時候呢?這個問題我過去根本沒有想過,理所當然地就認為整首詩是一個整體,作者描述的是深夜某個時刻自己的所見所感,這也是大部分人的看法。現在細讀多方資料,居然發現也有別的看法,但對此我很不以為然。

唐風:有一種說法是本詩采用倒敘,頭兩句先寫拂曉時的景物,然後追憶夜半鍾聲。另一種說法是前兩句發生在黃昏(前麵已經解釋過,黃昏時也可以有“月落”。),與鍾聲有幾個時辰的間隔。這兩種說法其理由似乎都很牽強。把本詩分割成不同的時間點,我覺得既無必要也不符合邏輯。把所有場景集中於“夜半”,是體會本詩藝術魅力的最佳方式。

宋雨:第二點,說說有關本詩標題《夜泊楓橋》的考辨。在中唐高仲武編的《中興間氣集》中,此詩被第一次收錄,此後本詩在後世的幾乎所有詩集中均入選,可見它是公認的佳作。然而在最早選本《中興間氣集》中,其題名為《夜泊鬆江》。到了宋代以後的選本裏麵標題才變成了《夜泊楓橋》。

唐風:如果張繼的船就停泊在寒山寺附近的楓橋下,他聽到的半夜鍾聲就來自邊上。那麽後麵“姑蘇城外寒山寺”一句,特別是鍾聲“到”客船的表達就不太合邏輯。我同意當代學者施蟄存先生的觀點:《夜泊鬆江》是張繼的原題。他的船並不是停泊楓橋邊。而是離寒山寺(及楓橋)有一定距離的吳淞江上。到了宋代以後的選本裏麵,標題被後人改動為《夜泊楓橋》或《楓橋夜泊》。

宋雨:第三個問題是北宋的歐陽修提出來的,他說“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鍾時?”(意思是說句子雖好,但哪裏有三更半夜打鍾的道理?)然而據學者考證,當時的寺廟的確有有半夜敲鍾的習慣,稱“無常鍾”或“分夜鍾”。張繼的好友皇甫冉就有“秋深臨水月,夜半隔山鍾”的詩句。看來即便剛剛過去300年,對大文豪歐陽修來說也是恍如隔世了。

唐風:關於夜裏敲不敲鍾的問題,爭論了幾百年。到了明代,著名詩論家胡應麟指出:“張繼‘夜半鍾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鍾聲聞否,未可知也。” 意思是說詩歌重在借景表達思想,重在聲律與意向的和諧統一,至於鍾聲是不是在半夜,甚至是不是真的有鍾聲,反倒不必考慮過多。我覺得此言對非敘事詩而言很有道理。

宋雨:下麵再說說對“江楓”一詞的考證。“江楓”一般解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經上海匯入長江。然而吳淞江畔並無楓樹。於是有人解釋說深秋的時候,江南水邊的烏桕之類樹木,染霜之後也有紅葉,誤作紅楓或被泛指紅楓也不為大過。另說“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可能因張繼是過客而用字有誤。因為此詩的名氣,“封橋”後來被改為“楓橋”。

唐風:你提到的幾個解釋都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南宋的幾個選本中,此詩中“江楓”皆作“江村”。“江村”是江邊的村落,“漁火”是漁船上的燈火。無論是岸邊還是水上,都有家人的團圓,這更令漂泊的遊子倍感孤寂和愁苦。而且“江村”的夜間也會偶有星點燈火,沒有“江楓”那種分辨的問題。所以我相信張繼的原文是“江村”。

宋雨:在傳抄過程中,本詩很有可能被刻意“再創造”了。“江楓”與“楓橋”兩者讓人感覺有某種聯係,而在本詩的氛圍之下,對深秋紅楓的色澤的想象,更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恐怕這也是本詩能盛傳千年的原因之一。因此,所謂尊重事實,恢複本來麵目的想法,對本詩而言實在是大可不必了。

唐風:我們再說說日本人的《楓橋夜泊》情結。日本曾經受唐文化的巨大影響,日本人中過去喜歡唐詩的也不少,但曆來最為癡迷的就是這首《楓橋夜泊》了。據說這首詩在今天的日本小學教科書裏。我不是太相信,不想鬧那種“西點軍校學孫子兵法“的笑話。去查了一下,看到帶假名的《楓橋夜泊》,但不知道是不是給小學生用的。

宋雨:但日本國民對這首詩的喜愛的確不假,1929年日本人還山寨了一座寒山寺,包括鍾樓、楓橋和刻有《楓橋夜泊》的石碑。很多人到中國來都要到寒山寺去“朝拜”一下。如今每年的最後一天,寒山寺的遊客中都有不少日本人。

唐風:近代學者俞陛雲說:“唐人七絕佳作如林,獨此詩流傳日本,幾婦稚皆習誦之。詩之傳與不傳,亦有幸有不幸耶!” 這種說法我不同意,這根本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此詩在用詞和造境兩方麵都達到了完美,稍有變換則大不同。正因為如此,清朝文人王士禛寫道:“若雲‘南城門外報恩寺’,豈不可笑耶!”

宋雨:此詩在日本受歡迎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特別符合日本人的審美胃口。日本的文學作品自古推崇“悲涼美”。從古時的《源氏物語》到當代川端康成的小說,再到日本經典的電影,都顯示著這種審美情趣。而《楓橋夜泊》恰恰是吧悲涼美渲染到極致,因此能夠觸動一代代日本人的心弦。

唐風:像日本這樣一個民族,善感、精致、內斂、自律,這些本是人類優秀品質的代表。然而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個民族也數次表現出貪婪和殘忍,給世界造成深重的災難,這也是很令人深思的。這個話題超出了我們詩詞討論的範疇。

宋雨:的確,寒山寺中的詩碑差一點在1939年被日本掠走。當時日本要舉辦“大東亞博覽會”,想以這個名義把寒山寺詩碑運到日本去。於是在華日本軍方給南京偽政府施加壓力,而偽政府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把原碑獻上,於是請蘇州石刻大師錢榮初依原樣複刻了一塊,質量足以亂真。後來個複製品因故沒有運到日本,至今仍矗立在南京煦園裏。 

唐風:蘇州自古就是人傑地靈之地。因為《楓橋夜泊》,姑蘇城又多了寒山寺這樣一個名勝古跡。寒山寺本是城外一座不起眼的小寺廟,而且處在平地,無登高遠望的恢弘氣象。但因為張繼的這首詩,自北宋時就開始有人捐資修葺或重建。1860年太平天國放火將寒山寺燒毀,到了1906年才初步重建。現在人們看到的寒山寺是在此基礎上多次擴建的。

宋雨:今天,《楓橋夜泊》已經不僅僅是一首詩,它也擴展到文學以外的其他藝術領域。近代有多位畫家根據本詩的意境創作了《楓橋夜泊圖》;歌曲《楓橋夜泊》是各種音樂會上的經典曲目;流行歌曲《濤聲依舊》則是《楓橋夜泊》的現代演繹。

---------------------------------

Translation 1.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At moonset cry the crows,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 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

Beyond the city walls,from Temple of Cold Hill,

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

(By 許淵衝)

 

Translation 2.

Night-moor at Maple Bridge

Moon set, Crows caw, frost fills the sky,

River maples, fishing fires, drowsing in sorrow.

Outside Gusu City, the Cold Mountain Temple,

At the midnight bell, arrives the visitor’s boat.

(By 黃運特)

 

Translation 3.

A Night-Mooring near Maple Bridge

While I watch the moon go down,a crow caws through the frost,

Under the shadows of maple trees a fisherman moves with his torch;

And I hear,from beyond Su-chou,from the temple on Cold Mountain,

Ringing for me,here in my boat,the midnight boat.

(By Bynner)

【論壇中與網友交流。點入位於最下。】

《唐宋韻》45.《楓橋夜泊》張繼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37028 bytes) (164 reads) 11/09/2023  19:47:12

《唐宋韻》45.《楓橋夜泊》張繼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37028 bytes) (1150 reads) 11/09/2023  19:47:46 (3)

《唐宋韻》45.《楓橋夜泊》張繼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37028 bytes) (1150 reads) 11/09/2023  19:47:46 (3)

《唐宋韻》45.《楓橋夜泊》張繼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唐宋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梧桐之丘' 的評論 :
感謝梧桐兄褒獎、鼓勵。要繼續努力。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好詩(詞)一般文字直白且優美,絕不故弄玄虛,弄出很多晦澀的經典,冷僻詞字,學問好像有了,可是很難傳世。張繼很有意思,一篇足以流芳千古。唐宋韻每一篇解讀都很全麵,由淺入深,深入淺出,解釋得詳細,易懂。受教匪淺,多謝!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遊海兒' 的評論 :
謝謝。
那麽多中文古文,不知道日本高中生怎麽學,是不是選修。
我知道日本百年來去漢化很厲害。比如清朝時會寫漢詩的很多,現在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遊海兒 回複 悄悄話 三省堂的網站有記載,參見https://tb.sanseido-publ.co.jp/kokugo/hKokugo/booklist/kanbun_KKkoten.html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MC' 的評論 :
“愁眠山”?
BMC 回複 悄悄話 可能你們的理解是對的。至於愁眠,我倒是傾向於是愁眠者而不是愁眠山,作者思緒萬千到半夜還睡不著,聽到鍾聲而寫成千古名句。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謝謝您臨讀、留言。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更喜歡“烏啼”的烏字作烏鴉,如果做地名解在意境和氛圍上那份淒涼就感覺要薄很多。一直覺得這首詩美,原來字義上還有這麽多不同說法,有意思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MC' 的評論 :
謝謝。我覺得“烏”還是解釋為烏鴉較合理。我知道日落以後烏鴉是叫的。它們不是飛著叫,而是棲息在樹上叫,這個我有直接觀察。我剛剛到網上查了一下,說烏鴉半夜也有叫。
BMC 回複 悄悄話 烏啼是不是用地名解釋更為合理?這也對應江楓這個地名。而且晩上烏鴉還啼叫嗎?根據動物學學術文獻,隻有六種鳥會夜間飛行,它們不包括烏鴉。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遊海兒' 的評論 :
能肯定日本是在語文裏學嗎?
遊海兒 回複 悄悄話 好像是中國小學五年級課本裏的,而日本要高中課本了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二哥李白' 的評論 :
謝謝小二哥支持、鼓勵。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唐宋點評
甚是有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