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因為國內的一些私事去請一位懂AI 的朋友幫忙, 完事之後,聊起了股市, 他提出了一個觀點:別的他不懂,但在AI 係列,炒股就炒英偉達!
我說這恐怕有點危險吧:別看英偉達這兩天股市不錯、不妨短炒, 但英偉達畢竟失去了中國這個大市場, 不可能不對 英偉達的股市產生影響,隻在早晚之間, 除非中國市場重新向英偉達開放。
AI 朋友不以為然, 給我講了一番他的理論, 他知道我對於AI 完全外行, 所以用語通俗易懂, 到最後我也好像真的明白了什麽似的! 但畢竟隔行如隔山, 不明究竟,就寫在這裏請各位個中高手 參詳。
下麵是這位AI 朋友的高論:
英偉達股市行情好, 並非炒作的假象,而是有堅實的基本麵支撐的。
黃仁勳這位商業奇才確實了的, 他從一開始就不是把英偉達當成一家隻賣芯片的廠子,而是將它做成了把芯片、軟件、開發者和數據中心整個捆綁成一套的“護城河業務”, 這種生意模式是別家公司很難模仿的。在這種經營模式下, 現在支撐英偉達賺錢的,早就不是賣顯卡、賣電腦芯片這些小生意了,“數據中心”才是英偉達的大生意, 而英偉達在這塊大生意上吃得非常穩。。
所謂數據中心,可以理解成“AI的大腦倉庫”——全球的人工智能訓練、自動駕駛、聊天機器人、搜索引擎,全都離不開這些地方在默默計算。而英偉達正是給這些“大腦”提供算力芯片的公司。到2025年中,英偉達靠這塊業務賺了411億美元,占它總收入的近九成,比去年還多賺了一半。更誇張的是,它的客戶幾乎都是全球最有錢、最大的企業——那些《財富》500強公司。
換句話說,英偉達現在吃的是“科技巨頭的飯”,不靠賣顯卡給普通人賺錢,而是靠掌握了全球AI行業的麻筋兒。
隻要人工智能的浪潮不退,隻要各國還在拚命擴建服務器、搶算力,英偉達就能一直坐在金山上,因為英偉達的芯片(GPU)用的是一種叫“Blackwell”的架構,算力強得嚇人——打個比方:同樣耗一度電,它能幹的活兒是別人家幾倍。這就像你家有個電飯煲,一邊省電,一邊能煮出十倍的飯,所以英偉達就能穩穩地收取“算力之王”的過路費。
因此,失去中國市場雖然對英偉達確實是負麵事件,但實際上 對它的核心生意影響並不大。因為投資者早就算好了這筆賬:就算沒有中國,隻要AI的熱度不降,它一樣能風光無限。
除此之外, 英偉達為自己搭建的“生態圈”也十分牢固, 這個生態圈就是它的編程係統( CUDA),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500萬人都在用,這些人都是為它這套係統寫程序的工程師,你可以把這理解成“英偉達的語言”。一旦全世界的工程師都學會說這種“英偉達語”,則其他公司芯片就算更好一點,競爭力也會大減。因為這個係統已經成了一個黏得死死的軟件世界,很難被取代。
為何現在微軟蘋果的增長都明顯落後於英偉達?就是因為 微軟、蘋果賺錢靠的隻是軟件/設備的大盤子,而黃仁勳則把英偉達打造成了“AI時代的發動機”——既有硬件護城河、又有軟件和開發者生態,還有高速的營收增長,這三條合在一起,就是他比別人更“拿得住牌”的關鍵。投資者盯的就是這一點:別人老了,英偉達還年輕,還在長肌肉。這也是現在英偉達的贏利會高得離譜的原因, 在製造業裏,很多公司能賺20%就沒事偷著樂了。而英偉達賣100塊錢的芯片,成本隻要二十多塊,剩下七十多塊都是利潤,這水平與印鈔票差不多。
一句話, 隻要我們還處在資本市場信AI的時代, 英偉達股市就孬不了,因為英偉達就是這個時代AI的神廟。除非哪一天AI泡沫破了, 英偉達的神像才會倒。
所以,AI 商界, 炒股就炒英偉達。
視頻:寧都會議上的周公和胖帥:周恩來吊足毛胃口//陳胖帥不念“救命”情—— 解析周恩來的不歸之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