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 尋找神佛,仰望上帝, 其實是人們為自己的生命賦予意義的一種嚐試。
人生注定要遭受離合、災難、不幸和生死,而生從最初就意味著最終的死寂,得全首領終老床榻就算得上人生之幸了。
出生之前我們是虛無,死滅之後我們是虛無, 如果撇開前生和轉世,從我們此生本體的社會和生物角度說,我們的人生就不過是時光偶爾投下的一片陰影,注定要在永恒 的光中化作虛空。別人看到沒看到, 看到了是向你致敬還是揮拳頭,又有什麽不同!生命的意義又在哪裏?
首先, 人生的意義肯定不在於對家族的承續,家族的承續如多米諾骨牌,相續而至又相續而止,有幾個人還記得太爺爺太奶奶的名字?這還不過四代之遠, 續香火花費的那些心機周折, 有何意義?
你說意義在於兒女後人?我看兒女也不過是生命進程中的附麗,與生命的本體意義無幹!
說到兒女, 要岔開一點話頭,多說幾句:我眼裏看到的父母養育兒女, 絕大多數隻不過純為了精神的需求, 與圖個樂趣愛養寵物,頗為相類。
也有少數家庭隻是出於維護家庭的目的, 我的一位同學, 家貧,談不到理想中的戀愛,退而求其次,讀研時找了一位貌醜而多金的女友A, 等他到了北京讀博,卻又遭遇了女孩B的苦追, 新人貌美而多情, 說不在乎他的家庭, 隻圖得他人品, 理所當然他心生悔意, 無奈此前意誌不堅, 早與A有了敦倫之實,A察覺不對, 遂算準日期,誘同學再赴巫山之會, 果然一擊中的, 之後乃以孕相迫,男同學骨子裏是老實而負責的那一類鳳凰男, 雖因此感情飽受苦痛,最後還是娶了A女, 後來兩人再生一子, 雙雙來美,家庭倒也幸福,常言道, 夫妻是衣服的兩片襟,而孩子就是鏈接雙襟的紐扣,此言不虛。
—— 這樣的例子,我想大家腦子裏大概都應該有那麽幾例吧!
以此而論, 站在父母的角度, 就不應該自承是兒女的恩人,原因無他, 你讓兒女到世上經曆這一番生死, 事先征求兒女的同意了?豈非完全出於你個人的意誌?則父母愛育兒女不僅是天性,而且也是責任和天職, 又何恩之有呢?要叫我說, 如果兒女生活得不好, 父母倒是應該心懷歉疚才是。
當然,這番話站在兒女的角度是不能說的, 因為天性使然, 絕大多數的兒女都蒙受了父母的無私超越之愛,許多時候父母愛兒女甚至超過了愛自己, 仰承父母之愛的兒女,對父母心懷愛戴與感恩,既是情感的自然,也是天經地義的倫理。
打岔完畢,再回我們的話題:—— 至於身邊的社會,則更等而下之, 與生命本體的意義八竿子遠。
所以,哲學、科學、藝術和文學作品就成了人生的鋼需, 因為所有這些都能讓我們暫時忘掉人生虛無的無謂, 生命就變得更容易忍受一點 。
但我們接觸的社會文化, 絕大多數又總是傾向於將世俗的成功永恒化,好像成功就可以抵禦毀滅、抵禦死滅似的。 這就導致了一種特殊的病態:對失敗的恐懼。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越崇拜成功,就越害怕失敗。
但如前所述,終極的實相卻是, 勝利無所謂優雅, 失敗也無所謂羞恥,因為都要歸於無聊的空虛。
所以,純粹的人文主義決無可能 解決生死和永恒的問題,因為它是始於人並終於人的, 最多隻能解決現世的問題,
思來想去, 似乎唯有神話、宗教、靈性可以給生命升發出不一樣的色彩, 因為隻有這些可以跨越生死, 成為死寂的拯救!而與不朽的諸神相比, 即使是最崇高最智慧的凡人也是失敗者。
人類的幸運之一, 就是有那些偉大真誠的神聖、先知和宗教家耶穌基督、釋迦牟尼佛、老莊(在我心中還有王陽明!但對穆罕穆德隻知道一點皮毛消息,不喜!)們用他們的生命智慧前赴後繼地為世人做出超自然的啟示,他們那些神秘的啟示讓生命似乎閃爍出了不一樣的意義:那是一種平和而無我的渾一之境, 無生無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沒有失敗的沮喪,也沒有事功的得意,如此,生命之旅不再需要各種的忍耐, 不再需要一次次焦急地逃離現實,任爾富貴貧賤,皆得雲淡風輕。
一篇狂想,醒來又覺老眼昏蒙,多少牽掛心頭縈,多少愁煩亂雲橫。這種執著就是對人生的愛! 憾哉!凡夫偏厭紅塵情!
附視頻:由真人真事說到靈異世界(2)// 基督教超自然宗教體驗真實可信嗎?// 耶穌死而複活是不是驚天謊言?//什麽是鑒別宗教超自然神秘體驗與騙人謊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