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雲月

江流天外,月湧雲頭。 扁舟一葉,酹祭悠悠。
個人資料
江天雲月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瞿秋白的浪漫婚戀與中共元老沈定一的政治轉向傳奇揭秘(2)——說說奇男子 沈劍龍

(2023-07-26 18:46:00) 下一個
瞿秋白的浪漫婚戀與中共元老沈定一的政治轉向傳奇揭秘(2)——說說奇男子 沈劍龍(附: 略說瞿秋白之死之2)
  

男女之間的香豔故事是成為醜聞還是成為美談, 至關重要的是當事人的人文情懷。而沈劍龍—— 楊之華的前夫, 則是讓瞿秋白浪漫情事成為美麗傳奇的另一位奇男子。

楊之華妹妹楊之英在她的回憶文章中,把這個人描寫的非常不堪,說他不學無術,並在楊之華讀大學期間,混跡十裏洋場出軌在先, 對楊之華和女兒不管不問, 是個無行浪蕩子,他和楊之華的結合,是父母包辦的娃娃親,是一樁錯誤的婚姻。他配不上楊之華。楊之華風華絕代,才貌俱佳,他娶了楊之華,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是癩蛤蟆吃到了天鵝肉。

不能不說這種厚此薄彼、隨意褒貶的做法太不厚道, 不僅不脫村婦俗態,而且也遠離曆史的真實。

如果稍微認真分析一下那段曆史,就不難發現, 沈劍龍全然不是他們所說的那種人。說沈劍龍縱情聲色, 花天酒地,出軌在先,但八卦了半天, 楊之英卻說不出一件實事。 而且,從沈劍龍離婚後的表現,也完全可以看出這個說法是不實的讕言。

沈劍龍在青春盛年離婚, 如果他真的是那樣的人, 豈不會加倍的放縱自己?他又不是沒有錢!如果按照世俗的觀點,現在是連臉都沒有了,正好可以當成放縱的托詞,——不要輕易設想生性放蕩的人會因為一件事就能改變自己,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 但沈劍龍沒有這樣做, 而是從此成了真正的隱者, 他退隱鄉下,與世無爭,醉心於詩畫魚蟲,晚年垂釣時,不慎落水而亡。一個豪富世家的紈絝子弟能會是這個樣子嗎?

真要說在這件事中,有那麽點怪怪的地方,應該是在瞿秋白和楊之華身上。 王劍虹在1924年7月離世,你瞿秋白在11月份就再娶, 娶的還是有夫之婦。客觀的說, 這片水麵的水下麵夠深! 隻不過出於為尊者諱的習慣,沒有人熱衷、或者敢於去探險而已。 但無論怎麽說,  如果把它還原到常情俗理的社會, 這段在愛妻新喪之後的火速愛情,追究起來總還是有那麽幾分曖昧難明之處吧!

我這裏並非是在有意要說瞿、楊兩人的壞話, 從瞿秋白把楊之華、沈劍龍之女沈曉光(後改名瞿獨伊)視如己出,而這個孩子也從心底,把瞿秋白視為自己深深敬愛的父親,以及瞿楊二人與魯迅、茅盾等友人親緣們情誼摯純的事實, 就可以基本推定這兩個人都是心中有愛的性情中人。 我這裏隻是想要表達一個意思: 人非聖賢,世無完人,將一個人塑造為完美的娛樂導向有著固有的欺騙性,忽視這種欺騙性就難免被愚弄!相反,  如果把這類雲霧中人物 凡俗化一點,庶幾才不會過多失真。 

至於說沈劍龍是不學無術的酒囊飯袋,就更不靠譜了, 這不僅是侮辱了沈劍龍, 也侮辱了楊之華。    沈劍龍的弟弟沈劍雲之孫,沈紅衛, 現在還保存有很多沈劍龍當年創作的書畫作品,據說極見功底。能醉心書畫達到相當境界的人, 又出身於世代書香大門第, 世界上有這樣的不學無術嗎?

 與妹妹楊之英的描述完全不同, 楊之華在《憶秋白》一文中是明確承認他與沈劍龍的結合是自由戀愛的結果, 而不是什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娃娃親, 如果沈劍龍真的那麽不堪, 新時代女性、性格特立獨行敢作敢當的楊之華會與他戀愛結婚嗎?

另外也有旁證說明了這一點, 據《星期評論》期刊主要負責人之一的俞秀鬆回憶, 楊之華是個很有個性的姑娘,做任何事都敢作敢當。 在五四運動前後,她就衝破了封建藩籬,到杭州浙江女子師範學校求學,特立獨行,剪短發,下水遊泳,上街騎自行車,大膽、前衛。1920年6月6日,沈劍龍來到上海,與楊之華等人經常見麵。 俞秀鬆日記就有沈劍龍楊之華一同散步、一同騎腳踏車(那時候還很時髦)、一同觀劇的記載。 完全 可以佐證楊之華在1920年的夏天與沈劍龍產生了愛情。

沈劍龍的為人, 也許中共早期黨員, 曾為瞿秋白秘書, 後來成為著名的托派領袖的鄭超麟的回憶才更接近真實, 楊之華曾親自對他評價過沈劍龍, 楊之華的原話是:劍龍為人高貴,優雅,我自慚庸俗,配不上他。”

事實正是如此,一個沒有博大和超脫胸懷的人, 會與搶走自己愛妻的情敵像朋友一樣地促膝一席,永夜長談?不打出腦花子就不錯了,會聽你講理? 

瞿秋白為什麽敢去會麵沈劍龍, 肯定也是因為楊之華事先介紹了自己的丈夫 ,讓瞿秋白對其為人心中有了底, 確定不僅不會出現那種全武行大打出手的不堪局麵, 而且還會走向相互理解的大團圓。 而這一切預期對於普通的俗人是不可設想的,——即使是理性平和豁達的人要做到這一點也很難,比如說周作人周樹人這有名的二周兄弟,已經是舉世皆知的文人了, 不就曾為家事大打出手嘛! 那件事曾經鬧到不可開交, 最激烈的時候,  據說周作人有一次還舉起香爐要砸魯迅, 可見, 楊之華說的“劍龍為人高貴,優雅”並非虛言。沈劍龍確非凡人。

事情也正如瞿秋白楊之華所預料的, 沈劍龍豁達平和的接受了這一切, 一點都沒有表現出世俗的憤懣和仇怨, 對楊之華也沒有任何留難, 還與瞿秋白成為了朋友 !化大屈辱為一時美談, 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奇男子,誰能做得到。

那麽沈劍龍做到這一切是因為他不愛楊之華嗎?絕非如此。 對楊之華這樣有個性有知識的美人,沈劍龍一定心中深深摯愛, 否則就無法解釋他這樣一位豪富世家子弟, 又正當青春年華, 為什麽離婚後會終身未再娶親,寧願孤獨一生。發生這不尋常的一切,都說明, 楊之華的離開, 情感和靈魂受到最深重打擊的正是沈劍龍。

沈劍龍選擇瀟灑的分手, 正出於他對楊之華的深愛。 真正崇高的真愛是超越自我的! 當你的愛已經成為你所愛者的羈絆, 當你的愛已經成為你所愛者享受浪漫的鎖鏈,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但一句放手真要做到又是何等艱難,海棠開後, 傷心時節,  狠心斬斷心底的情緣, 忍痛品嚐孤寂、留戀、絕望的黃連,你的心會與她遠去的倩影終生相伴, 垂釣清江,望斷淚眼, 日日無語對蒼天。

沈劍龍是一個真正的奇男子,因為他 選擇了把這一切默默地承擔! 

沈劍龍在與楊之華離婚之後, 曾專門剃掉須發、 身披袈裟、 手捧鮮花, 拍照留念, 照片上沈劍龍親題“鮮花獻佛”四字, 表達祝賀楊之華找到美好歸宿之意, 然而, 如果細細品味, 這三個人中那個最富於慈悲佛性的人, 卻非沈劍龍莫屬。 
 
 
看過一些關於瞿秋白的電影,上麵仍有一些對沈劍龍並無根據的矮化。 對一個忍痛放手愛妻、獨自承受一切的大丈夫, 這是不公平的, 也是不道德的。
 
沈劍龍不僅絕非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其情懷氣度更非常人所可望其項背, 他對潑在他身上的一切髒水選擇沉默, 是因為他厚道; 他選擇瀟灑的放手, 是因為他擁有超越自私俗情的真愛的境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道大不容,乃見君子。 浮雲散去, 我們應該感謝沈劍龍在中國的情愛史上給中國文化留下的這珍貴的一頁。
(圖片選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