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wGaD_C0tvK1wttNQKF7aOw
右翼教科書在日本絕大多數地區的學校都遭到了拒絕,比如2020年育鵬社出版的右翼教科書全國采用率僅6.4%,可以說影響力隻占極少數。
在最近的深圳日本男童被傷害事件之後,網絡輿論再次走偏。本來隻是民族仇視所帶來的罪案和暴行,大量的網民卻再次以“日本從未道歉”為理由,強行將曆史背景往罪案當中撕扯。在這種時候將話題往侵華曆史方麵引,其實本質上就是一種辯解和開脫。因為我們需要正視一點:傷害案就是傷害案,一切曆史背景,都無法構成對傷害案本身的合理性辯護。也有很多人長篇累牘說完了日本的各種以往罪行,再假裝中立輕描淡寫加一句:對孩子訴諸暴力仍然是不可取的。看似帶有一絲理性,實際上本質還是無所謂甚至暗中對暴行的認可。既然這麽多人要糾結曆史,那我們就來正視以下曆史:日本究竟是否為侵華行為有過道歉和反悔?很多人說“從未”,這其實完全是一種輿論的誤導。查一下史料就會發現,日本多任首相乃至天皇,都曾經就侵華行為反省和道歉。1972年9月2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其中表示:“日本方麵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麵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提出的‘複交三原則’的立場上,謀求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這一見解。中國方麵對此表示歡迎。” 1982年8月26日,內閣官房長官宮澤喜一說道:“一、日本政府和日本國民深刻認識到過去我國的行為,曾經給包括韓國、中國等亞洲各國的國民以極大的痛苦和損害,站在反省和決心不能讓這類事件再度發生的立場上,走上了和平國家的道路。我國對韓國,曾在昭和40年的《日韓聯合公報》中,闡述了‘過去的關係令人遺憾,對此進行深刻反省’的認識,對中國,則在《日中聯合聲明》中,闡述了‘痛感過去日本國通過戰爭,給中國國民造成重大損害的責任,對此進行深刻反省’的認識。這也就確認了,上述我國的反省和決心,這種認識現在也沒有任何改變……”其後,還有一些日本政府零散的侵略反省記錄就不再羅列。90年代以後最重要的兩次道歉,一次來自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另一次來自明仁天皇。1995年8月15日,在二戰結束50周年之際,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發表談話,承認日本過去實行錯誤的國策,走了戰爭道路,“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為了避免未來有錯誤,我就謙虛地對待毫無疑問的這一曆史事實,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史稱“村山談話”。“村山談話”不是村山個人的談話,而是正式的日本內閣決議,是以“內閣決議”的形式發表的。經由全體內閣成員簽名的內閣決議是政府的正式見解,依照慣例,之後的曆屆內閣也要繼承。此後曆屆日本政府都明確表態繼承“村山談話”。另外一次重要的道歉來自日本天皇。大家都知道侵華戰爭是由裕仁天皇許可並推動的,他支持戰爭並且對軍國主義持肯定態度。但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後來的明仁天皇就完全相反,十分重視反省與和平。明仁天皇即位後將日本年號改為平成。該年號源起於《史記》中的“內平外成”,意思是無論日本內部還是外國都能和平與繁榮,其中用意頗深。這就令人不禁想起,疫情剛起時日本所送物資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明仁天皇的友善遙相呼應。明仁天皇拒絕參拜靖國神社,並且倡導日本對戰爭進行反思。1992年10月23日,明仁天皇和皇後美智子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對中日文化交集非常敬重的明仁天皇,在參觀西安時於碑林中發現“平成”年號的另一呼應——“地平天成”。他不禁激動萬分,當場落下熱淚,並感懷自己對世界和平、和諧的期盼。訪問中,明仁天皇主動提及侵華戰爭,表示自己對於日本曾經犯下的罪行感到十分痛心,對因為日本的侵略戰爭而受到傷害的中國人民感到十分的抱歉。前麵說過,日本右翼勢力一直都存在,所以在曆次道歉後,右翼也往往對首相或者天皇的言行頗有微詞,並向其施加巨大政治壓力。但明智清醒的日本領導人依然很多,以上所節選的,也不過是眾多道歉中的一小部分。2013年1月17日,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他說,“我為當年日本兵犯下的罪行道歉,真心希望曆史悲劇不再重演!”參觀過程中,鳩山還多次對遇難者遺像、遺骨雙手合十默哀。那為何到了2000年以後,中日關係開始日益緊張?其實這當中的緣由,非常值得當下的中國警惕和借鑒。眾所周知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裂,這種影響一直緩慢延續,直到2000年左右日本經濟變得非常差,社會矛盾也開始增多。曆史的定律都一樣,就是經濟下行總伴隨著社會矛盾激增、社會思潮保守化。2000年以後,日本右翼在這個大背景之下日益崛起,也越來越吸引到更多對現實失望的民眾。於是形成惡性循環——右翼需要不斷地、更多的極端舉動,來吸引更多的民間無腦者,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其中最激進的行為之一就是修改曆史教科書,因此也刺激到了中韓這些曾被侵略的國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右翼教科書在日本絕大多數地區的學校都遭到了拒絕,2020年右翼教科書全國采用率僅6.4%,可以說影響力微乎其微。由此可見日本的主流民意還是非常平和的。從接連幾次的排外暴行,到增多的無差別治安事件,中國社會也需要警惕經濟下行周期所帶來的類似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在經濟困頓中,會選擇更加激進、極端的思想,暴力隻不過是他們抑鬱情緒的出口。說到這裏,中日雙方其實是立場一致的,那就是都要麵對國內的極端保守群體。正是這一人群,不斷破壞著“風月同天”,讓大多數愛好和平的人承受本不應有的代價。主流輿論絕對不能助長極端思想的風氣。在經濟下行期如何讓民眾內心得到安撫?需要智慧,更需要寬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