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蘇式(中共)邏輯的荒謬

(2025-07-12 19:00:48)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ql9IiEAmSV-KGPBFLSPStA

詭辯的工具——蘇式邏輯的荒謬

 

北京大學哲學係宋文堅教授曾指出:“引入蘇聯邏輯,對我國既有的邏輯研究和教學成果而言,無異於一次全麵倒退。”

事實上,引入蘇聯邏輯不僅是邏輯研究的倒退,其思維方式至今仍深刻影響著許多國人,尤其是蘇式辯證思維。經常看似客觀地講道理,實則常常成為詭辯的開端。

一、蘇式邏輯的本質

辯證思維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並非蘇聯的獨創,而是有著悠久的曆史。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強調“萬物皆流”,黑格爾提出“正反合的辯證邏輯,馬克思則將其與唯物史觀結合,形成了唯物辯證法。

Image

蘇聯邏輯在很大程度上截取並改造了傳統辯證思想,將其意識形態化,進而淪為詭辯的工具。

蘇式邏輯的核心,是將邏輯從普遍性中抽離出來,變成一種服務於特定立場和政治需求的工具。

其起源可追溯到蘇聯在上世紀中提出的“社會經濟形態決定邏輯體係”的觀點: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其特定的邏輯。

這一觀點看似打開了邏輯學的新天地,實則是對邏輯學普適性和科學性的徹底背離。

傳統邏輯,尤其是形式邏輯,追求的是客觀性和一致性,通過清晰的規則讓人們在討論中達成共識。

蘇式邏輯則打破了這一規則,它根據需要隨意延展或縮小概念的外延,隨時增減條件,甚至通過偷換概念、轉移視線等方式將邏輯變成權力的附庸。

Image

這種邏輯的“彈性”和“靈活性”使其成為一種強大的辯護工具——為任何立場辯護,為任何錯誤開脫,為任何荒謬找到說辭。

二、蘇式邏輯的荒謬之處

蘇式邏輯最大的荒謬之處在於,它並不是為了探求真理,而是為了維護立場和鞏固權威。

當邏輯的目的從“求真”轉向“求勝”,真正的思考就被掩埋,討論就失去了意義。

1. 模糊核心問題,轉移討論焦點  

蘇式邏輯的一個典型手法是轉移視線。當批評某人做錯事時,想反駁的經常會反問:難道他就沒有優點嗎?

這看似強調全麵性,但其實是在逃避問題的本質。它讓討論變成了無休止的拉扯,而不是對真相的追求。

 

2. 偷換概念,混淆因果 

這是蘇式邏輯的慣用伎倆。在網上也經常見到,但凡說到國家不足之處,或對某些政策提出異見時,便很可能會被貼上恨國的標簽。

提意見對國家的仇恨混為一談,完全忽視了兩者之間並無必然聯係。

結果是,討論不再圍繞事實或政策本身,而變成了對立場的攻擊。

3. 強調立場,忽視事實 

蘇式邏輯更大地荒謬在於,它喜歡用立場取代事實。

在這種情況下,討論的目的不是尋求事實真相,而是宣揚某種立場。

無論事實如何,隻要立場正確,就可以用任何方式為其辯護。

這種思維方式扭曲了理性討論,甚至讓真相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Image

4. 自相矛盾,圓說一切 

蘇式邏輯還有一個顯著特征,那就是它可以同時為自相矛盾的觀點辯護。

在討論經濟發展時,蘇式邏輯可能會先說我們需要先填飽肚子再談理想,但當有人提出民生問題時,它又可能說我們要優先實現國家目標,不要太看重個人利益。”

這種邏輯的靈活性”可能使人們對問題的認知陷入迷茫,同時也讓權力擁有了不受約束的解釋權。

三、蘇式邏輯的現實遺毒

雖然蘇式邏輯的誕生背景是特定的曆史和政治環境,但它的影響卻遠未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退。相反,這種邏輯思維方式在今天的網絡輿論場和社會討論中依然隨處可見。

 

1. 標簽化和情緒化  

在網絡中,蘇式邏輯的遺毒表現得尤為明顯。

理性的討論往往被標簽化和情緒化所淹沒。

當有人提出某些社會問題時,立刻會有聲音指責其為恨國黨賣國賊

這種標簽化的攻擊方式,正是蘇式邏輯的典型特征:

用立場壓倒事實,用情緒掩蓋真相。

2. 社會思維的固化與反智傾向  

蘇式邏輯的另一個遺毒是,它讓人們習慣於用簡單化的思維方式看待複雜的問題。

它鼓勵人們站隊,而不是思考;鼓勵人們服從,而不是質疑。

Image

這種思維方式的長期影響是社會的反智傾向和思維的固化。

人們不再願意質疑權威,也失去了對真理的追求。

3. 對教育的影響 

取消傳統的邏輯課程,實際上是一種對教育的反動。

邏輯學作為一種基礎學科,本應教會人們如何思考、如何判斷,而蘇式邏輯的存在則扼殺了這種能力。

在當今,我們的教育對邏輯思維的培養依然不足,這與蘇式邏輯的曆史影響不無關係。

近些年,有部分學校增設了邏輯學的選修課,這算是有點好消息吧。

要擺脫蘇式邏輯的影響束縛,便要認清真正的辯證思維,倡導理性討論和批判性思維。重新回歸邏輯學的本質——用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去理清因果,探求真理。

Image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