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自由的人民是武裝起來的人民

(2025-07-06 15:45:33)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o9hoULYSHqrvUdEmAXKnew

華盛頓:自由的人民是武裝起來的人民

 
Image

你問美國人,生為美國人最自豪的是什麽?他們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門。但當他們在別國生活一段時間後,你再問他們生為美國人最自豪的是什麽?他們的答案幾乎隻有一個:《權利法案》。

比如第二條持槍權,這個看起來比較有爭議的權利,但在兩百多年前卻毫無爭議。比如華盛頓說:自由的人民就是武裝起來的人民,武器的重要性僅次於憲法本身,它是美國人民自由的牙齒和獨立的基石。比如富蘭克林也說:那些以放棄自由來換取安全的人,既不配有自由,也不配有安全。還比如梅森說:把人民變成奴隸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剝奪他們的持槍權。還比如傑斐遜也說:我寧要危險的自由,也不要和平的奴役。麥迪遜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美國人民有武裝起來的權利,不像其他國家的人,他們的政府害怕把武器留在人民手中。

從上麵這些話中,你可以看出美國國父們對於持槍權的信念。其實,這些信念來自英國的普通法。當年的英國立法者認為,當法律不足以阻止暴政時,人民有權持槍自衛。英國的普通法,帶給美國國父們最大的啟示,便是《權利法案》。

什麽是《權利法案》?實際就是保護人民自由的法案。為什麽一個三權分立且互相製衡的體製仍然需要《權利法案》?

Image

因為民主製度並不意味著一定能保護公民的個人自由。一個人的獨裁可怕,少數人的暴政可怕,多數人的暴政同樣可怕,而民主一不留神就會變成多數人的暴政。

少數服從多數,既是民主製度的優勢,也是它的症結。比如當你投票選出的人成為總統,我就要因沒投他的票而受到懲罰嗎?如果51%的人認為另外49%的人的財產要被剝奪,那麽他們就不該擁有財產權嗎?

公民的個人自由怎樣在瞬息萬變的政治格局中得到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怎樣在風雲交替中免於損失?答案隻有一個:《權利法案》。《權利法案》是共和精神的具體體現,隻有當每一個個體都變得神聖不可侵犯,民主才不會變成屠刀。

到1788年7月,美國憲法已經獲得了11個州的批準,它正式成為了新大陸的最高法律。但是,還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就是反聯邦黨人一再強調的《權利法案》。

縱觀美國憲法,它從頭到尾隻談政府的權力,而不談人民的權利。人民的權利相對於政府的權力而言,就是人民保留的自由。在自由高於一切的新大陸,它的根本大法卻對人民的權利視而不見,這怎麽看上去都不太合理。

比如《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斐遜就說:《權利法案》是人民抵禦政府的武器,一個拒絕《權利法案》的政府不可能是正義的。憲法不是新大陸的最高法律嗎?那麽,人民的自由是不是新大陸的最高利益?如果是,它難道不值得最高法律保護嗎?因此,聯邦憲法必須明文規定人民的權利。

美國人的權利法案情結來源於英國。嚴格地說,英國沒有成文憲法,所謂的英國憲法,其實是一係列法律的組合。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688年光榮革命後通過的《權利法案》,由此明確的英國人的權利,也成了人類生而為人的普世標準。

Image

1789年3月4日,第一屆美國國會開幕。不久,麥迪遜便起草了《權利法案》,也就是對憲法的修正議案。經參眾兩院多輪會議辯論,並送到各州批準。到1791年12月15日,十條修正案先後獲得各州通過,合稱《權利法案》。

在整個審議過程中,身為眾議院領袖的麥迪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因此得到了權利法案之父的美名。曆史學家曾評價道:沒有麥迪遜,我們仍然可能有憲法,但絕不會有《權利法案》。《權利法案》讓美國憲法變得更完美,美國人的幸福感大多由此而來。

比如第一修正案的五大自由,就有廣泛的應用,例如《紐約時報》訴美國案。

1971年,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五角大樓整理了一批秘密文件,論證美國政府在越南的作用。《紐約時報》不知道通過什麽途徑得到了這些絕密文件,並公之於世。

五角大樓立刻要求《紐約時報》停止刊登,時任總統尼克鬆和司法部也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法院下令禁止《紐約時報》泄密。這個官司最終打到了最高法院,大法官們以6:3支持《紐約時報》勝訴。

最高法院的判詞是:新聞是為被統治者服務的,而不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它有權把政府的秘密告訴人民。

隨著《權利法案》的通過,美國的製憲故事也告一個段落。新憲法創造了新國家,這個新國家到底應該是什麽樣的,誰也不知道。憲法隻是一份非常籠統的文件,沒有規定任何具體的實施辦法,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創造和充實。美國國父們在閉門造車之後,終於要出門合轍。但是,他們並沒有前車之鑒。

 

防失聯,請加入知識星球。已整理上傳曆史350+篇文章。美國的革命史和建國史到此就告一段落。後麵會斷斷續續的講美國的政治傳統和締造者。

Image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