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菊

落葉也是有言的,隻要你用心去傾聽。
正文

白蘭地的味道

(2023-01-19 09:03:37) 下一個

我非高陽酒徒,但是,每當心情放鬆,或者有場期待的球賽即將開始的時候,多會拿出一罐啤酒,或來一杯淡酒助興。時下天氣有點涼,暫且把啤酒放在一邊,喝了幾次白蘭地,倒勾引起少年的往事來了。 

白蘭地(Brandy)是水果酒。先將葡萄壓榨發酵,再經過兩次蒸餾,然後灌入橡木桶中“熟化”。熟化至少2年,年頭越久品質越佳。像XO級別的白蘭地,至少要在橡木桶裏熟化10年。最後,將酒液稀釋成中度酒裝瓶待售。經熟化後的白蘭地入口絲滑柔順,味道飽滿豐厚,兼帶焦糖和水果的芬香,非常的誘人。

一般公認白蘭地最早產於歐洲。有人說白蘭地首創於中國,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就有“葡萄燒酒”的做法:將葡萄發酵後,“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這種方法始於西域,唐朝時傳到中原,說明中國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用葡萄發酵蒸餾出白蘭地了。不過在我看來 “葡萄燒酒” 不是真正的白蘭地,因為沒有經過橡木桶熟成。中國開始生產白蘭地,應當從1892年煙台張裕釀酒公司建立算起。現今,世界上生產白蘭地的地區很多,但仍以法國出品的白蘭地最為正宗馳名。在法國產的白蘭地中,尤以幹邑地區生產的最為優美,其次為雅文邑(亞曼涅克)地區的產品。著名的馬爹利(Martell),人頭馬(Rémy Martin),拿破侖(Courvoisier)軒尼(Hennessy),路易老爺(Louis Royer)都是幹邑白蘭家族中的成員。

記得第一次喝白蘭地,是十來歲的時候,在除夕夜。那是散裝白蘭地,想必是出自國內某地,是不是由葡萄釀造,有沒有經過橡木桶貯存不得而知。但是,白蘭地的名字和味道倒是記下來了。

少時清貧。到現在也不明白,那時的鄉下,物質匱乏,居然還能買到這種洋酒,算得上是少年經曆中少有的浪漫。人類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許多幸福的記憶,往往是在貧苦中獲得,這也算是造物主對與富貴無緣的眾人一種補償吧?

白蘭地最初的味道是過年的味道。身在異地,入鄉隨俗。中國年的味道,同多年的往事一樣,已經變得越來越淡。但是每年的感恩節到聖誕節和元旦期間,都有一種思鄉念舊情愫,飄然不去。在這裏,感恩節到聖誕節是一年一度的節期(Holiday Season)。街道上的燈飾和電視裏的聖誕老人,總會勾起佳節的思緒。去年的這時,祖母的音貌揮之不去,今年就是這白蘭地的味道了。

少年不識愁滋味,同樣也不識酒滋味。年少的時候初識的酒味,不過是辛辣而已,白蘭地也不例外,不過是辛辣得不是那麽厲害,多了份香甜。在國內的時候,因工作之便,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連帶也品嚐過各地的白酒,紅酒,啤酒,甚至蒙古的馬奶酒酒和西藏的青稞酒。那時的我匆忙,也沒有太多的人生閱曆,並沒有今天慢悠悠在家裏品酒的感覺,回想起來,真是枉費了眾多的美酒佳釀。

四十年後的今天重喝白蘭地,已不再單是過年的味道了。白蘭地的酒香,果香和焦糖味中,摻和了許多記憶的味道,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今日的白蘭地,顏色沒有變,還是那種琥珀色。不一樣的是當年的白蘭地是裝在粗瓷碗裏,現在是盛在玻璃酒杯中。搖晃著手中的玻璃杯,那來自白蘭地的果香和焦糖味,依稀跟舊時一樣。所不同的,是當年坐在一起的家人。祖父不在了,父母年歲大了,兄弟們已長大,因生活之累而星散。今日的白蘭地,酒香依舊,隻是少了親情,多了回憶。那種感覺,就像是時光在橡木桶中熟成了四十年。

日常生活裏,品茶與品酒,都是快樂的事情。隻要有心境,茶不必龍井大紅袍,酒也無須茅台人頭馬,都能從普通平淡中品出個中的滋味。稍為不同的是,茶可獨品。隻有當心境如湯中芽葉那般的伸展平靜時,才能品得出苦澀後麵的真味來。至於酒,最好是有倆三好伴。可惜的是,酒多見於熱鬧場中。飯局中的人,有的是東北爺們的豪爽氣概,缺的是沉靜的心境。而且,飯局上的人心有旁騖,“醉翁之意不在酒”,所尋求的,不過是酒外的世俗名利。

聞一多有句戲言:痛飲酒,熟讀離騷,方稱名士。按照聞先生的標準,現今的社會上,夠得上半名士的人倒是不少。熟讀離騷我做不到,因為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也不會痛飲酒,因為身體是自己的,容不得放縱。心目中,對真名士名士倒是心羨慕之,名士的頭銜就不是那麽重要了。我也不以為聞先生會把名士的頭銜看得那麽重要,隻不過是想說,飲酒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關鍵是得法有度。 

其實,品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酒的真味,需要智慧,需要閱曆,需要時間,需要一顆能夠懂得的心。好酒易得,難的是那份能夠感受的心。人世間有許多的享受,猶如同品茗飲酒。希望有更多的人,懂得消受這份美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丁副官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獨自一個人品白蘭地,也很快樂和陶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