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與鍋片鄭的傳說
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北平南下,攻入南京城,建文帝失蹤。朱棣登基成為明成祖永樂皇帝,我們家族的曆史也因此改變。
鍋片鄭是傳說?還是事實?和我們家族落籍荊州有關係嗎?遇春公究竟有幾個兒子,分布何處?曆史真相難料。
我們繡林鄭氏族譜,江陵白馬寺,和湖北公安縣黃山鄭氏族譜都是遇春公長子鄭祥(思聰)後人。
江陵白馬寺家譜
繡林鄭氏家譜
家譜上寫的向夫人生子思聰,其他家譜上並沒有這樣寫。查了些資料,生母應該是謝氏。遇春公在1361年攻克九江,娶九江謝氏。鄭祥生於1362年。關於鄭祥的更多資料,請看這一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169/202212/8313.html
那遇春公還有其他兒子嗎?我們的家譜上沒有任何記錄,這不表明沒有,畢竟家譜是後人編撰的,到修譜的時候很多信息可能已經失傳了;或者修譜的人隻寫了本支的事情。我在網上搜羅信息,前麵已經說過,貴州正安說是遇春公後人根本是無稽之談;另外看到湖北鬆滋鄭氏家譜同時寫了思聰,思會兩兄弟,而且關於遇春公的生平還有墓地說法和我們繡林鄭氏家譜完全一致,據說公安鬆滋鄭氏在清末民國初尚有往來,去遇春公墓地祭祖。所以遇春公至少有兩個兒子思聰,思會。鬆滋離遇春公墓(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169/202212/9338.html?)僅50公裏而已,和我們老家到遇春公墓差不多遠。下麵這個圖片來源自湖北鬆滋族譜,這裏同時記錄了思聰,思會兩公。
湖北鬆滋鄭氏族譜
另外一個四川名山鄭孤貞的族譜說是遇春公二兒子,還有一個信州浣溪沙鄭隆卿的族譜說是遇春公的四兒子。研究過後,四川的說法比較可信,鄭孤貞應該就是鬆滋家譜上的思會公,信州的比較存疑。下麵我會給出我的理由,歡迎有人能夠拿出更加明確的證據來。
先說信州浣溪沙鄭氏,始祖鄭隆卿,說是遇春公四子,在元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60年取信州的時候落跟於此,具體見這個網頁(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60f6d8c56d128947466b2d43)。我後來找到了這一支族譜,鄭隆卿生於元元統甲戌年,即公元1334年,而鄭遇春生於1333年,說是兄弟關係還差不多,不可能是父子關係。其第七子生於洪武乙酉年(1369),孫子生於洪武戊辰年(1388),倒也和鄭隆卿出生年紀自洽。對不住了,信州浣溪沙鄭氏,除非有更直接的證據,關於鄭隆卿是遇春公四子說法可能是以訛傳訛,拜錯祖宗了。
信州浣溪沙鄭氏族譜
看到網上關於鄭孤貞(原名鄭誕,更名為鄭琦)的說法可信度比較高。(http://www.wzzp888.com/page103?article_id=89),(https://www.jianshu.com/p/388d5f86efe1),在四川名山,雅安一帶;據說四川姓鄭的大多都是鄭孤貞後人。
朱元璋死後,孫子朱允炆繼位,乃建文帝。北方的燕王朱棣造反,發起靖難之役,經過四年戰爭,攻入南京城,把侄子趕下台,建文帝下落不明。遇春公二兒子鄭誕曾經在西水寨帶領三萬兵馬和朱棣戰鬥,結果被朱棣潰敗。朱棣進入南京城後,鄭誕從南京出發,追尋建文帝(據說那是逃難的方向),一路到了四川名山,然後落地定居,改名鄭孤貞,鄭孤貞就是鬆滋譜上的思會公。
根據湖北鬆滋鄭氏族譜,在下麵這張圖片上麵清楚地寫了思聰,思會兩兄弟,秘密決定各取數派,就是現在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的意思,砸鍋各執一片,為日後後人相認的憑據。這個鍋片鄭的傳說一直流傳著,那片鍋應該早就失蹤了,至少我家吃飯的鍋沒有缺片。永樂篡位的時候,思會的老三鄭益大概7-8歲的樣子,留鄭益給鄭祥帶著。彼時鄭祥是朱棣願意相信的人,把鄭祥從福建派回雲南去監視雲南沐王府。當年國共相爭的時候,也有家庭兩邊押寶,不管誰贏,總可以給自家留下血脈。
朱棣造反在六月成功,馬上七月就調鄭祥任雲南統兵官。鄭祥於是帶上家眷數十人,還有二弟的三子鄭益,沿江而上。可不可以更加大膽猜想一下,鄭祥沿江而上去雲南,鄭孤貞入川去找建文帝,兩條線說不定在湖北荊州交叉呢。到了公安,安葬父親,安置家眷在此,鄭祥去雲南上任,鄭孤貞繼續西進尋訪建文帝。鬆滋譜上隻寫了思會公三個兒子反而有道理,四川名山鄭孤貞譜上有八個兒子,後麵的兒子是以後再生的。
靖難之役,改變了明朝的軌跡,改變了我們家族的命運。家譜上多處描寫,“念我祖發跡明初,由行伍持家,未遑製作,越四傳而旋遭饞謗“,我認為就是這件事情。那時候家族先祖還在權利漩渦之中,經曆父親被誅,帝製更迭,皇權天威難測,隻有搬離權利中心尚可保全。
家族始祖滎陽侯鄭遇春被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牽連,伏誅廢爵。二世祖鄭祥因為靖難之役,和兄弟們砸鍋作為信記,各奔東西,九死一生,真是感慨良多。鍋片被砸之時,兄弟們或許還有些許日後相認的夢想,600年後,鍋片早已無存,隻留下了“鍋片鄭”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