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你最後一程

(2022-12-30 20:30:21) 下一個

昨天看到上海一位居民在小區焚燒親人遺體的視頻,相當的震撼,很同情這個家庭。

同時,感覺這是非常不妥當的事情,有沒有顧及周圍人的感受。一般情況下,有一家人有喪事是,周圍鄰居,特別是女人和孩子會有一些恐懼心理,早上和晚上都會注意早點回家。把親人的遺體當在院子裏不妥當,連個帳篷也沒有,更不要說焚燒遺體,沒有一百公斤木柴和煤油,就用紙和布料點火,怎麽能火化,隻能把屍體燒黑。這是多恐怖的畫麵,一群不肖子孫。

現在是冬天,遺體放兩天是不會有味道的,是自己的親人,怎麽能這樣對待。有一個帳篷的話,放在院子裏,買冰塊回來,也不至於點火吧。

上次北京也有個女士,父親去世了,到處打電話,拉著父親找不到存放在地方,哭喊著說,死了三個小時了,怎麽辦,不能放家裏啊,我與其留言說:俺老家親人去世後會放三天,就在家裏堂屋,出殯那天早上,長子摔下瓦盆,起棺,這時候是最悲痛的,女人會攔著不讓出門,追棺木,旁人看了都會落淚,隔日還要招魂,守七七。

你這是三個小時都不可能忍耐啊,一樣的不孝。

當然,這是現在的局麵造成的,有客觀原因。

死者遺體不能及時火化的問題要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在疫情期間更要及時火化,那裏的工作人員還要做必要的防護。沒有設備可以馬上開工建造。殯儀館用的是電動設備吧,過去有噴油火花的,有鋼材就可以做出簡易的火化爐。你給我兩噸鋼板十個工人,我一晚上給你趕製出三套設備,可能有點吹牛,三天做出三套設備總是可以的。如果這個工作交給一個企業,你兩三天時間,想要幾套出貨幾套。

殯葬行業能借來冰櫃儲存遺體,卻沒有應急處置方法,這兩個月疫情厲害,需要更多的工人和設備。這個行業的服務跟不上,反映出一個老問題-----殯葬業的壟斷,殯儀館是民政部門管理的,過去民政人事一個部門,人事分割出去了,民政部門就剩下社保,殘疾人,還有殯葬業,真的成長一個清水衙門,衙門的門都沒有,在單一的管理下,就會脫離現實,價格不能市場化,服務不能及時改進。

當然,現在殯葬服務改變了很多,你想要怎麽個死法,都能滿足你,隻要你肯花錢。即便你想把骨灰放飛船上送到太空,估計也有富翁願意嚐試。

殯葬行業改革很難,市場化,私人企業進入這個領域,亂象可能更多,看現在人的素質,沒有火化業務了,包不定他就半夜給你馬路上挖坑,救命藥裏多兌點純淨水。市場化,民政部門又是不願意的,按國人經營生意的習慣,私人要是經營火化業,東南西北能建出十六座殯儀館,那時不是救護車打架了,是殯葬業相互掐架,也可能搞出火化一條街。出現“慶祝我司處理業務突破一百萬具大關”、“不禁要把你燒透,還要把你燒舒服”這樣的標語和廣告。

我們看到,殯葬行業高價是普遍的事,過去去世親人,火化兩千元就夠了,東南亞國家的窮人沒有錢,隻要給寺廟捐一百美金就可以了,這是木材燃料的錢,寺廟義務做善事。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幣七百,若論成本,加上人手,兩千元夠了吧。若把國內的殯葬行業的投資和優化服務算進去,成本也就四五千元。

現在火化價格遠遠高出這個數字,是因為殯葬行業是按計劃經濟模式配置的,一百萬人口城市,大概三家火葬廠就夠了。不能多增加,多了浪費投資不說,其次還容易鬧出笑話,大家都望爐興歎,生財無道了。

現在疫情吃緊,還是要增加火化處理能力,及時火化感染病毒的遺體,不要等待,可以增加簡易設備。

不擴大處理能力有其行業的利益考量。這一行的需求幾乎達到飽和狀態,才有利益的最大化,可以高價收費,民眾要排隊要等待,總是空著幾套設備,怎麽有漲價的口實。我估計,哪哪火葬場說爐燒壞了幾個,燒塌了,都是借口,就是不給你開設備,你猜高鐵一天跑幾千裏,輪軸不會磨化嗎?煉鋼爐日夜不停運轉,鍋底不破嗎?

所以說,當前殯葬服務跟不上,並不能反映出死亡的人多還是少,這個凸顯出民政部門的壟斷地位。

東南亞國家的殯葬行業都是佛教寺院負責的,和尚不能光念經,也要做些服務社會的工作,還要超度亡者。打破壟斷,宗教部門也能負責殯葬服務業。

高價收費,排隊等著,國人向來不自覺,不愛排隊,沒想到,最後一步你插不了隊,等著,不行你爬起來評個理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