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語花開草木香,姑娘結伴采茶忙。
舞同趙女身翻掌,歌似韓娥音繞梁。
素手枝頭齊上下,丹心葉底話短長。
引來采鳳雲中落,喜得龍王吐玉漿。
今年國慶和中秋相隔隻有幾天。學校為了慶祝這兩個節日,一個月前就讓師生們排練了一些文藝節目,準備開一場慶祝兩大節日的文藝晚會。
中一乙班有兩個女同學參加了《采茶舞曲》演出。一個是沈菊,高高的個子,勻細的身材,背後拖著兩條大辮子,美麗的麵孔上有一雙漂亮的大眼晴。另一個是寧秀真,個子不高,但從上到下,各個地方長得都很合適,減一點不美,多一點難看。全身顯得很靈巧,好像專為跳舞生長的。平時走路都像跳舞的步伐,兩根短辮子搭在左右肩上,隨著步伐,一搧一動,像燕子的兩隻翅膀,隨時都會飛起來似的。
晚會在學校西門北側大會堂舉行。
演出的第一個節目是青年教師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聲嘹亮,響遍了全場,飛出了會堂。接下來便是學生表演的《采茶舞曲》,一群山村打扮的女孩子,像一隻隻春燕在茶園裏邊舞邊唱,表演著采茶的動作。嘴裏唱著:
“溪水清清溪水長,
溪水兩岸好呀麽好風光。
春天啊,萬裏晴空彩雲飄,
姐妹看啊,西湖一片新氣象。
……
姐姐呀你采茶好比鳳點頭,
妺妹呀你采茶好比魚躍網。
……
左采茶呀右采茶,
雙手兩眼一齊下,
一手先來一手後,
好比那兩隻公雞爭米上又下。”
美妙的音樂,美妙的歌詞,美妙的舞蹈,美妙的少女,美妙的茶園,融會成一幅美麗的山村圖畫。全體師生都陶醉了,好像置身在西湖的美景之中。
舞曲以後,是中文係潘老師的鋼琴獨奏《藍色的多瑙河》,音樂把人們帶到風光旖旎的多瑙河邊,欣賞著異國風光。
鋼琴獨奏以後,是一位女同學登台獨唱《茉莉花》,這是一首傳唱悠久的江南民歌,響譽國內外,有百聽不厭的感覺。
接著有兩位老師登台演唱蘇州評彈《羅漢錢》,曲調很美,有攝人魂魄的韻味,令人回味無窮。但北方同學卻十有八九聽不懂詞意。
整個晚會演出了二十多個節目。師生同台演出,同堂歡慶。會堂內,燈光如晝,其樂融融。校園內,月光如水,秋風颯爽。
國慶、中秋共放假五天,家近的同學都回家了,遠路的同學都留在校內休閑。有的在校內參加文體活動,有的到校外遊山玩水。中文係一年級丙班的戈華中和史維華都是漁鎮中學同年畢業的,後來戈華中上了淮中,史維華上了泗中,不料想上大學又到了一起,而且在同一係科。假期裏,兩人相約遊覽蘇州園林。
出了學校西門,順著十梓街往西走,到了鳳凰街左轉向南,不遠處便是“網師園”。此園以精致小巧著稱,被視為中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園始建於南宋,原為當時退隱侍郎史正誌興建的“萬卷堂”故址,號“漁隱”,是個花圃。清代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購其地,建造了園林,借“漁隱”之意,自比漁人,號稱“網師”,即名此園為“網師園”。後來又由太倉人瞿遠村購得,人稱“瞿園”。後來世事變遷,又為何家所購。畫家張善子、張大千兄弟曾借居於此。解放後,何氏後代科學家何澤惠將此園無償地捐獻給政府,從而成為遊客們賞玩的一座寶園。
史維華與戈華中走進園中仔細觀賞。網師園占地不過八畝左右,但布局巧妙,結構緊湊,山水與樓閣參差錯落,疏朗閑適,園中有園,景中有景,有迂回不盡之意,如王孟之詩,韻味無窮。全園分三部分:東部原為住宅區,中部是風景區,西部為內園。
東部住宅區有三進高敞屋宇,大廳稱“積善堂”。何家將全園一分不取捐於政府,供大眾遊覽,積善可謂大矣!內廳取名“擷秀樓”,何氏家族中多出才俊,亦可謂名副其實矣!登此樓可覽蘇州城內美色,此亦是“擷秀”矣!
中部主園以池水為中心,南麵小山上有“叢桂軒”,軒西南有“蹈和館”和“琴室”。北麵有”五峰書屋”、“集虛齋”、“看鬆讀畫軒”等建築,其名皆富有深意,其景皆十分雅致。
其他景點尚有“射鴨廊”、“濯纓水閣”、“月到風來亭”、“竹外一枝軒”等秀雅之處。這裏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而且有朝、午、夕、晚一日四景的變化。可以說處處皆是畫,畫畫皆有詩。
史維華和戈華中兩人興致勃勃地觀賞著網師園的東部和中部,沉醉在詩情畫意當中。看完東、中兩部分後,意猶未盡,他們又轉入西部內園。此中有屋宇、亭廊,峰石羅列,花木繁茂。庭院布置精致靈巧,寧靜幽雅。“殿春簃”的書齋內懸有宋人寫的一首芍藥詩:
“一聲啼鳺書樓東,魏紫姚黃掃地空。
多謝畫工憐寂寞,尚有芍藥殿春風。”
據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曾仿照網師園中的“殿春簃”,建造了一座“明軒”,被人們稱為“博物中的博物館”,被譽為東方園林藝術的彩虹。
史維華和戈華中兩人半天來好像完全沉浸在詩情畫意中。這裏有無數幅的畫,無數首的詩。入此境,而不為其陶冶者,恐未之有也。
維華回校後,意猶未盡,便寫了一首詩,以記觀感:
春夏秋冬一日經,看鬆讀畫立風亭。
平橋三曲聆泉水,碧玉池中可濯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