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我來此為那椿

(2023-10-18 18:23:32) 下一個

你我來此為那椿
 轉載自95年8月29日《國際日報》

作者: 陳康

百年來由於中國人移民世界各地謀生,以致後來再安家立業於美國的華人,有來自世界各國,華裔們所組的社團,有的是無緣相會,有的是因語言、風俗各異而甚少來往,更有的是基於政治理念不同而老死不相往來,華人在美也就如此自我劃分為多種。
這一兩年來,來自台灣的華人也因國內政情改變,統獨之爭、「閏八月中共犯台」之說,外交出擊及選舉白熱化等諸多原因而隨波起舞了,而且是越舞越有勁。於是在短短的幾百日內又多分出好幾種華人了,有樂見眾多老美眾議員(一六六決議案共計二百一十四位)連署支持台灣進入聯合國,以便為台獨撐腰鋪路;也有樂聽中國武力犯台以便束裝返鄉於基隆碼頭(如當年鹿耳門),食壺漿水迎王帥;也有歡看「不統,不獨」者在僑社集結為在台候選人抬轎,大罵非通路人我白癡。僑社內已隱隱約約看出狀似台灣計程車司機(被公認為最熱衷三黨選戰的街頭小霸王)的僑民不斷地在增加。有親共,有反共,有愛獨,有恨獨,各路人馬似乎把自己的看法當成信仰,毫無「交集」可供商談,此現象在僑社裏雖未大打出手,然語言火藥味已足夠破壞僑界感情及分散華裔力量。
僑界需要的是團結及和諧。思念及關心祖國對第一代移民乃人之常情,歐、亞、非、俄等僑民也無一能例外。但是對來自國內的建言仍需要是健康與負責任的。在此高唱「獨」,可想到「急獨」已置台灣兩千萬生靈於戰爭邊緣,姑且不論中美軍事專家對中共武力犯台能力的不同說法,也不談孫子兵法「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誰能否認曆史上諸多戰役是出於「偶然」而非「必然」。何況在美搖旗呐喊者都無需回國拚命,相信能像二次世界大戰時華裔響應羅斯福總統號召,回國參戰者若非絕無僅有,便是屈指可數。至於那些「我從台灣來」卻高唱「樂見中共武力犯台」者那更是難於同情,此類人似乎對台一草一木毫無感情,對在台親、師、友早已忘懷。殊不知此種渲染除了助長那些無法或不願出國的外省人更被扣上「賣台集團」帽子外,更害慘了那些無辜的外省第二、第三代。這些小外省的國語都有了台灣口音,他們像帶兵犯台的小「施琅」嗎?殺君馬者道旁兒,原來「琅」君,及「三桂」兄弟都躲在美國,何況小平同誌常稱「兩岸一家親」,中共尚不輕言動武傷害台灣同胞感情,在美諸君又何必顧影自憐、行動無知呢?再說,「不急統、不急獨」者雖為保持現狀唱中庸之道,但對非同路人劍拔弩張,也不是值得鼓勵。
能來美者大都是精英,但並非是政治家,你我大多數將老死此地,你我中更有大部分是曾在星條旗下、洋總統像前發過入籍重誓(幸好西方人未要求斬雞頭),當年手撫胸膛,口中念念有詞,不管是抱壯士斷腕之情或人雲亦雲或口是心非,但在法理上都同意了其中一件事:「大家都是同一國人」了。我們不能出了誓堂轉頭又開始細分大陸人、台灣人、外省、本省、越、棉、寮華人……等。
「一八七案」通過時,我們嘲笑西裔們一盤散沙,不堪老美輕輕一擊。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八七的終極目標是反移民,我們華人同胞最後還是脫不了身的。太多的內門自然消減對外的抗爭力量,僑社內若長期亂烘烘,內門內行,外門外行,當類似一八七的其它提案,箭頭朝向我華裔時,恐怕我們的慘狀也不會比西裔好到那裏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