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富裕就在身邊

(2024-12-04 19:10:34) 下一個

富裕就在身邊
作者:三省
轉載於世界日報


生活所迫、也是風氣使然,多數現代人很不幸的把一生都花在為「富裕」而努力
。這一點,我自己得首先舉手承認。
追求物質上的充裕以免於饑寒,並進一步積穀防饑,是人類甚至動物都有的天性。因此,錢越多越好,不管銀行帳戶內存款有多少,我們下意識永遠覺得還不夠,永遠埋頭繼續努力。這是可以理解的。
無可否認的是,今日社會也是一個商人最吃香的社會,財富多寡成為衡量成就的重要標準之一。在此一標準之下,比爾.蓋茲,王永慶,李嘉誠等的億萬資產成為眾人最欽羨的對象,他們是年輕學子們的英雄;人們前仆後繼的投人了商界盼望成為蓋茲第二,不做生意的上班族也透過市場的投資希望分享別人的經商致富。我覺得,每個人都承受著社會的無形壓力,必須多賺點錢。


我們都知道投資是要致富。但是,我們是否想過什麽是富裕?
除了多少錢以外,富裕有沒有其他的衡量標準?富裕有沒有單位?有沒有一個富裕水平是「足夠了」的富裕水平?每個人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不同,但是對這些抽象問題有一些概念,對於每個人掌握現實中的投資工作非常重要。倘若不知道自己的財富目標,那麽,對於富裕的苦苦追求,反而成了一個伽鎖,驅策著我們進行無止盡的投資,卻沒有去享受投資的成果。
在2000年股市崩盤之前,許多投資人的財富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過一輩子所需要的錢。但是「財富再多無妨」的誘惑,使得投資人留在市場中,追求已經不需要的財富,結果在百年難得的市場變動中由贏家變成輸家,則令人慨歎。


如果你沒有想過這些看似不著邊際問題,感恩節這段感性時刻,大概是一年之中思考這些哲學問題的最佳窗口。很巧,就在過節前夕收到朋友的一封電子郵件,當中提到作家唐娜拉•梅都在「假使世界是個一千人的村莊」|書的幾句話。作家是這樣寫的:


世界上有:57%亞洲人,21%歐洲人,14%美洲人,8%非洲人。他們當中52:% 是男人,48%是女人。 30%是白人,70%是非白人。全世界 59%的財富乃是由6%的人所擁有。
80%的人沒有合適的住屋。
70%的人不能受教育。
50%的人營養不良。
1 %的人麵臨死亡,雖然更多的人即將出生。
1 %的人能夠上大學。擁有電腦,能夠享受網路時代的人,不到1%。


所以,如果你今晨醒來,覺得身體健康而不是渾身病痛,你的處境已經比熬不過本周的一百萬人要強多了。
如果你未曾經曆過戰爭的死難危險,被囚禁的孤獨,或饑餓,你的處境已經好過世界上其他五億 人。
你能夠閱讀這篇文章,已經是老天眷顧;世界上有廿億人口是文盲。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服可穿,頭上有屋頂遮雨,還有溫暖的被窩可以睡覺,你已經比世界上75%人都還要富裕。
如果你還有任何財產,銀行儲蓄,哪怕隻是家裏某處的一個撲滿,你更是已經躋身全世界 8%的富裕人士當中。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而且沒有離異,你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即使是在最富裕的北美大地。
朋友是感情特別豐富的人,逢年過節總要詩興大發。不過他所摘錄的這幾句話,倒是值得細細咀嚼,因為它提供了「富裕」的不同側寫。


富裕可以是一個絕對值,也可以是一個相對值。跟蓋茲比,我們都是窮人,但是跟整個世界比,我們卻成了富人。不久前我在中國大陸訪問,發現許多老百姓都覺得美國非常富裕;但事實上,你我都知道,多數美國老百姓每個月同樣也是收支相抵,也是得個溫飽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老百姓又似乎沒有比較富有。


之後我去外蒙古拜訪烏蘭巴托證交所,抽空拜訪了當地牧民。一位擁有兩百隻羊的牧民表示,他的羊群在草原上自由繁衍的速度,已經超過一家人的需求了,於是他根本別無所求,天天騎馬唱歌,拜訪朋友。從此人的生活適意來看,他的富裕程度似乎還更高過每日為生活奔波不得解脫的美國人。


當然,美國生活的現實不可能讓我們如此灑脫;明天,我們還是得籌措下個月的房租和生活開支,我們還是需要想辦法多累積一點財產,多做一些好的投資,求多一點的回報。現實不能改變,但是在重建財務健康的過程中,我們或許可以對投資致富有更周密的思考,有更明確的目標,讓我們對自己的投資之路有更好的掌握,至少也用更輕鬆的心情走過這條必走道路。


心境富裕的公式其實包含兩個愛值:一是「擁有多少」,一是「需要多少」。兩者之差就是一個人心境上有多富裕。隻要能夠認清自己需要多少,我相信多數人隨時都可以做個富裕的人。

注:此文是從朋友20年前收藏的舊報打繕出。今雖鬥換星移、時空已變,但人生哲理並沒有變太多。 20年前從世界日報得知三省先生為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投資部VP 。業餘在世界日報撰寫投資專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