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無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正文

人生若隻如初見(三)

(2023-05-05 07:32:51) 下一個

我們的那些故事 (小說連載)

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前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第四季 人生若隻如初見

本季內容將發生在醫院工作的24小時的時間內,每2小時轉換一個場景和一個主要人物,環環相扣,步步驚心。

(三)11:00-13:00 PM

馬大路,人如其名,的確是個很大路的人。"大路"的意思就是很大方、很普通,放在人群中隨時都可以被消失。

大路的人有個好處,一般都很隨和,跟誰都能談上兩句,交上朋友。

馬大路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大路,而且熱心。

你若是他的朋友,遇著他心情特別好的時候,他會去超市為你買上兩尾鯉魚,再從他珍藏的酒裏選出一瓶過期茅台,為你做一味清蒸魚,讓你大快朵頤,你吃了他的菜保證不會失望。

他做菜的手藝據說是天生的,他從不看菜譜,全憑他腦子裏的想象,但是他的廚藝在朋友圈是一絕。

馬大路喜歡音樂,在大學時還是音樂興趣組的帶頭人,他的吉他獨奏“愛的羅曼史”當時迷倒不少學妹,他也喜歡唱唱張學友的情歌,幾乎以假亂真,讓你以為他可以進軍歌壇娛樂業。

有人甚至認為他除了生孩子外,什麽都會。

他也不懶,非但不懶,而且時時刻刻都想找事做,做過的事還真不少。像他這種人,怎麽會大路呢?

他來美國後,做的第一個工作是實驗室的技術員。國內醫學院畢業的他,刷刷試管,跑跑電膠,是輕車熟路的事。

那時正是90 年代末電腦業繁榮的時候,在一次朋友聚會上,大路聽朋友講,上個電腦證書班出來可以拿到6位數的年薪,那可以是他刷試管的3倍啊。

馬大路當機立斷,報名參加了電腦班。6個月畢業後順利找到一份工作,做了碼工。

一個人初來美國就拿到高薪,住豪宅,的確夠威風,夠神氣!

令人遺憾的是,兩年後美國電腦業風雲突變,一下子供大於求,光有一份培訓證書很容易被下崗。

馬大路的朋友多,信息就多。

於是,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在朋友的聚會上,馬大路認識了李建。

大路人緣好,又會說話,和李建一拍即合,情趣相投,哥倆差點沒有結拜做兄弟。

馬大路聽完李建考USMLE和做美國醫生的故事後,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一語點醒夢中人,這麽一本萬利的事不去做太浪費時機了。

之後,馬大路發奮圖強,一鼓作氣,迅速地拿下了Step1 和Step2 的考試,還在李建的推薦下到布魯克林總院做了2個月的臨床實習,天時地利人和,水到渠成,今年順利地Match到總院的內科住院醫生培訓。

一批批成功Match到美國住院醫生的中國醫學院畢業生們,他們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下定決心,持之以恒。

他們不是畢業生中最聰明的那一個,卻是最懂得把握機會的那一個。

他們既不怨天,也不憂人,無論他們遇到多麽大的困難,多麽大的挫折,都不會令他們喪失勇氣和信心。他們不怕克服困難時所經曆的艱苦,更懂得享受克服困難後那種成功的歡愉。

就算失敗了,他們也決不氣餒,更不灰心。

失敗是暫時的,有挫折才讓人生更完整。

他們懂得生命是可貴的,也懂得如何去享受生命。

所以他們的生活永遠是多彩多姿。這一生中,他們或許做了許多出人意外的事,你也許會認為他們做的事不可複製。

但你卻不能不承認,他們做的事又是這麽的真實,為什麽別人不去做呢?

所以我相信你一定喜歡聽他們的故事。

盧多已經是第三年內科住院醫生,過去兩年的培訓過程曆曆在目,讓他脫胎換骨。

第一年住院醫生培訓,要求Intern迅速熟悉醫院係統的操作,能夠很好地完成上級住院醫生和主診醫生交代的各項工作。這一年中往往更多地要求體力和耐力上的承受,在不斷地和病人的實際接觸中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和更新醫學知識。

第二年住院醫生培訓,則是一個質的飛躍,要求住院醫生有獨立的臨床思考能力,能夠獨立帶領一個醫療組,不僅需要下診斷做治療,而且負責對低年製住院醫生和醫學生的教育。

第三年住院醫生培訓,是邁向獨立行醫的過渡環節,要求住院醫生能夠領導治療團隊,特別是獨立領導重症監護病房的日夜工作。

每一年的培訓對住院醫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標,整個培訓是循序遞進,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到達獨立行醫的能力。

盧多看著Intern的馬大路,就如看著兩年前的李建,但又有很多不同。

盧多道:“聽說你名字的意思是,Just so so?”

馬大路道:“是,平凡的意思。”

盧多道:“我不希望你是個平凡的人,你應該是個特殊的人,能夠做醫生而且做一個好醫生一定是個特殊的人。”

馬大路道:“明白。”

盧多道:“而且我要讓你明白,你和李建的關係不會讓你的培訓有比別人更輕鬆的地方,反而是要求更多。你不能讓李建和關心你的人失望。”

馬大路道:“明白,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盧多道:“很好。我們上午有個起搏器換電池的新病人,你馬上把大病曆完成。”

馬大路剛完成起搏器病人的大病曆書寫,正想輕鬆一下,就收到放射科的緊急呼叫。

病人是昨晚夜班收治的一名心衰病人。35歲的白人男性,有長期吸毒史,最近一周胸悶氣急,下肢浮腫,夜間不能平臥,急診室胸片顯示急性肺水腫。由於經常靜脈注射毒品,護士不能找到很好的表淺靜脈通路,夜班住院醫生做了右頸深靜脈的插管。今天上午複查胸部X光片發現,深靜脈插管使用的導引鋼絲被遺留在病人體內。

馬大路和盧多接到緊急呼叫後,第一時間趕到放射科。

放射科醫生在電腦上給他們展現了胸片圖像,導引鋼絲近段在上腔靜脈,整體通過右心房到達下腔靜脈的遠端。

這是一例罕見的醫療差錯,一定是夜班住院醫生在做深靜脈插管時開小差不專心,沒有抓好導引鋼絲而至其滑落進入病人體內,或許是害怕受到責備沒有匯報。如果不及時把鋼絲取出,將存在血管損傷破裂甚至致命的危險。

盧多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連忙問放射科醫生,怎麽辦?

放射科的主診醫生是盧克醫生,他是一名臨床經驗豐富的放射科介入醫生。雖然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病例,但是在他仔細研究了導引鋼絲的位置後,認為可以通過經皮血管介入的方法把鋼絲取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北美老瓦 回複 悄悄話 “失敗是暫時的,有挫折才讓人生更完整。”多麽富有哲理!記得以前看過你的文章,現在要好好拜讀,謝謝你精彩的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