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無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正文

人生若隻如初見(四)

(2023-05-19 16:03:32) 下一個

我們的那些故事 (小說連載)

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前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第四季 人生若隻如初見

本季內容將發生在醫院工作的24小時的時間內,每2小時轉換一個場景和一個主要人物,環環相扣,步步驚心。

(四)1300 – 1500 PM

放射科的介入操作室,寬敞,明亮,整齊,幹淨。

馬大路被眼前的所見而驚訝,在他的印象中,放射科醫生應該待在黑暗的房間裏讀著X線和CT圖片,與世隔絕。

馬大路提出觀摩這台手術的想法很爽快地被盧克醫生同意了。

盧克醫生年輕有為,40歲不到,南美移民後代,身材挺拔,體形均勻,英挺的鼻梁下,厚厚的唇形,透著一股冷峻而詩意的氣質。

此時病人已經被護士平穩地轉移到了介入手術台。

這是一個可以前後左右上下移動的手術平台,在手術台的頭部安裝著一台即時X光線攝像機,攝像機可以在三維空間做270度的旋轉,醫生控製攝像機不同的角度對病人體內髒器做不同的定位觀察。

護士迅速地給病人右側腹股溝區域進行了無菌消毒,然後給病人全身覆蓋了無菌手術單,隻是在右側腹股溝處露出巴掌大小的皮膚,今天的手術就從這裏進入。

盧克醫生穿上了防範X線的鉛衣,自信地步入介入室。

他熟練地穿上一次性手術衣,戴上無菌手套,然後把兩手放在胸前,靜靜地等待主班護士的命令。

主班護士看了一圈介入室的人員,已經各就各位,命令道:“現在進行Time Out。”

Time Out,“暫停”,就是在手術前手術室的所有工作人員和病人一起明確病人的身份,手術名稱以及手術部位。這是手術開始前的常規操作,目的是避免出現對錯誤的病人進行錯誤的手術。

“暫停”完成,盧克醫生囑咐護士給病人少量鎮靜劑。

這個手術是一個低創傷性的操作,病人不需要進行麻醉處理。整個過程中,病人處於淺睡眠狀態,隨時可以被叫醒回答問題。

盧克醫生抬頭看了一眼主班護士,護士心領神會地按下了CD播放機。

整個手術室瞬間充滿了古典輕音樂的優美曲調,嫻靜而和平,誰還會想到這裏正在進行著一台挽救病人生命的手術?

盧克醫生低頭用左手食指觸摸病人的右側腹股溝,定位右腹股溝靜脈的穿刺點,然後在既定穿刺點的皮下用針頭注入利多卡因麻藥,這樣在做穿刺的時候,病人就不會感覺到疼痛。

盧克醫生在手術前和病人交代病情的時候,病人反複詢問操作中他會不會很痛?盧克醫生耐心地告訴他,病人隻會感覺到第一針麻醉藥針頭入皮膚的痛感,之後,病人不再會有痛的感覺。病人當時很滿意地點點頭。

這時盧克醫生拿起長長的靜脈穿刺針,很輕柔地以45度的角度進入皮膚,右手小指輕輕地抵著注射器回吸,連著針頭的裝有生理鹽水的針管內迅速地湧出一股暗紅的血液,說明針頭已經準確無誤地進入到股靜脈內。

盧克醫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針,右手把針管從穿刺針鏈接處拔下,放低穿刺針的角度,用右手快速地在針孔中放入導引鋼絲,他時刻注意著導引鋼絲進入的長度,在鋼絲末端離針孔還有10厘米的時候,左食指端按住穿刺點固定,右手順勢拔出穿刺針,迅速在導引鋼絲上套入擴張管來擴張穿刺點入口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然後拔出擴張管,再在鋼絲上套入操作導管,待導管進入股靜脈時,一邊退導引鋼絲,一邊推進導管,直至導管體全部沒入皮下,導管頭留在體表,最後拔出整個鋼絲。

接著盧克醫生在導管頭連接上生理鹽水針管,來回衝洗,保證導管的暢通。

盧克醫生微側過身對身邊的馬大陸說道:“這是我們今天整個操作的第一步,其實也就是簡單的深靜脈插管步驟,你看清楚了嗎?”

馬大路認真點頭回答道:“是,看清楚了。”

盧克醫生的操作,規範而明快,沒有一絲拖泥帶水,如行雲如流水,配合著播放的輕音樂,盧克醫生的手指動作如舞蹈般跳躍,有節奏,有立體感。

盧克醫生也注意到馬大路觀察的很投入,會意地對這個第一年的內科住院醫生點點頭,表示滿意。

盧克醫生隨後向馬大路演示了之後將派上用途的Gooseneck snare 導管。

長長的細導管的頂端開口處有一段鋼絲可以推進推出,而鋼絲的頭部有一個90度垂直的小圓環。盧克醫生耐心地說道:“這個鋼絲的頭部是不是像天鵝的頭頸?我們將用這個小圓環在X線透視的幫助下來套住遺失在體內的導引鋼絲的頂端,後抽圓環鋼絲從而把導引鋼絲固定在Snare導管的頭部,這樣,我們回收Snare導管的同時就取回導引鋼絲。”

盧克醫生接著問道:“大路,你有沒有想過我為什麽從下麵腹股溝靜脈入口而不是從上麵頸靜脈入口去做?”

盧克醫生微笑地看了一眼馬大路,不等他的回答就給出了答案,“導引鋼絲的頭部是彎曲的,那是為了避免損傷血管,現在這個頭部在下腔靜脈指向腹股溝,我們從腹股溝靜脈進入,一則距離短,二則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容易用Snare導管套住導引鋼絲的頭部。”

馬大路認真地聽著盧克醫生的講解,不時點頭,他已經不斷地被放射科介入操作的精細和準確所折服。

盧克醫生隨後按著他剛才講解的過程成功地把失落的導引鋼絲安全地取出體外。

整個操作過程隻不過是短短的30來分鍾,但是對於馬大路卻是如沐春風,豁然開朗。

馬大路回到病房,見到盧多。

盧多問道:“操作進行的如何?“

馬大路回道:“非常成功,過程讓人震撼,沒想到,放射科可以這樣有所作為。“

盧多道:“是啊,每一門科目都有它的獨到之處和有用之處。“

馬大路道:“盧醫生,如果我現在考慮改科目,去做放射科,是不是可行?“

盧多微笑道:“萬事沒有不可能,隻要你下定決心認真去做。進入放射科的競爭很激烈,不是很容易就能進入的。“

馬大路問道:“有什麽途徑可以去實現這個理想?“

盧多道:“你用功去做好內科住院培訓第一年的工作,讓內科和放射科對你滿意,或許可以直接在第二年申請放射科住院醫生的位置。還有一種方法或許機會更大,但時間會很長,就是你完成三年的內科住院醫生培訓,然後再申請放射科住院醫生。“

馬大路點點頭,認真地說道:“我會努力的。“

盧多總結道:“李建提過,說你是一個不安於現狀,永遠在尋求挑戰的人,看來他沒有說錯。“

馬大路,一點都不大路,是一個喜歡不停折騰自己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目標和需求,而後努力奮鬥,直到實現理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