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那些故事 (小說連載)
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前言
講述在美華人醫生的故事
第一季
李建和克莉絲汀剛剛吃完各自的午飯,可汗就找到了他們。
可汗告訴李建和克莉絲汀,他下午出門診,病房的事都將交給這兩個剛開始第一天工作的Intern。如果有什麽處理不了的問題,打傳呼給他。可汗也通知了其他組的住院醫生,幫忙照看。
(在三年內科住院醫生培訓中,門診訓練和培養與病人的隨訪關係是一項重要的培訓內容。科室規定每個住院醫生每周有一個下午的時間看門診病人,這個門診時間是固定的,比如可汗是每周四下午看門診,李建是每周三下午。住院醫生的門診培訓是受保護的,隻有在休假,夜班以及重症監護輪轉的少數情況下,門診會被取消。就是病房再忙,一到安排的門診時間,必須離開去門診。如果是Intern出門診,那麽這個下午住院醫生將接手去完成Intern在病房沒有完成的任務。)
布魯克林總院的主樓是兩年前剛剛新建,九層的大樓嶄新氣派,頂層陽台配有停機坪,供急診直升機使用。
布魯克林總院急診室是外傷處理能力一級(Trauma level one),是全美前三位最忙的急診室。在紐約警局有句常話,如果警察受傷,請把他送到布魯克林總院。
布魯克林總院地處布魯克林中心位置,往來交通便利。布魯克林市內的高層建築不多,站在醫院第九層的樓麵,透過整牆的落地窗,向北可以看到曼哈頓區群樓錯落的天際線,向南沿著Flatbush大道一直可以看到遠處的海平麵。
李建在醫院最放鬆的時刻就是和小夥伴們來頂層看日落和日出,餘下的時間這些住院醫生在醫院基本上整日不見天日,埋頭工作。伊萬很憂慮的說,有研究表明,減少日照增加抑鬱的發生。盧多對伊萬說,所以我們經常帶你來看日落,增加日照。
事實上,真的沒人來關心會不會抑鬱,住院醫生培訓的生活,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醫生就是這樣煉成的,這就是現實的殘酷。
下午沒有了可汗的監督,李建覺得自己可以更好來安排時間循序漸進的完成上午查房交代下來的各項事情,不必緊張是不是可汗突然會來詢問這個會診有沒有叫了,那個檢查報告有沒有出來,自己迫不得已放下正在忙的事而顧此失彼。
克莉絲汀不愧是美國醫學院的畢業生,對美國醫院的運作道道門清,第一天做起事來就很得心應手,而且克莉絲汀在人際關係處理上很有一套方法。和護士社工打交道,先甜甜的奉承上幾句,陪上一個笑臉,沒有辦不成的事情。當然克莉絲汀也很勤快,有時還幫護士打些小雜,一個下午的時間,病房的護士們都喜歡上了這個有說有笑的Intern。
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住院醫生培訓中的一個項目,醫療工作是一個團隊合作。
下午接近5點,李建正在病房和一個病人交談了解病情,突然聽到隔壁護士呼喊,有病人跌倒了。
李建馬上趕過去。發現那是李建自己的病人,75歲老人,新診斷肺癌,剛才上廁所時暈倒。病房的衛生間都配置警報拉線,病人在暈倒過程中一定是拉響了警鈴通知護士。
護士反應很快,已經蹲著身子在查看倒地上病人的情況。這時的李建有些不知所措,站在那兒發愣,不知接下來做什麽。
“李醫生,怎麽辦?”護士抬頭催促著問李建。
“哦,哦,”李建停頓了片刻後,回過神來說:“先把病人扶到病床上躺下。”
病人已經恢複神誌,在護士的協助下回到病床。這時藍組值班住院醫生也到達。病人有緊急事宜,護士站會起動“快速反應小組”(Rapid response ),反應小組由當天的內科值班治療組擔當。
住院醫生快速詢問了病史給病人做了體格檢查,然後告訴李建,病人很可能是上衛生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導致暈厥,病人頭部有撞擊到地麵,皮下有小血腫,需要做頭顱CT排除顱內出血可能。李建在住院醫生的指導下,開CT檢查,聯係放射科。
急診CT檢查,李建需要自己推送病人去放射科。平時看到護士推病床以為很簡單的事,到了李建手上頓感是一門不尋常的技術活。病床在走廊上左右搖擺,床上的老人說,“小醫生,你行不行啊?我剛才沒有頭暈,現在被你弄得頭昏眼花了。”
“沒事,你先閉上眼睛,我可以搞定。” 李建放慢速度,用心體會如何來合理使力來駕馭這個不聽話的病床。
來到放射科時,李建已經可以把病床推的順風順水。病人也不抱怨了。
無他,手熟爾。
病房放射科告知李建,CT機器發生故障,目前不能做,建議去急診科,那兒還有一台CT掃描儀。李建二話不說,推著病床直奔急診科。
李建推著病床帶著病人,滿院跑下來,倒是讓他對醫院的結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並且把推床技術上了幾個檔次。
最後CT檢查結果,顱內沒有出血。病人頭顱外傷,李建交代護士還需要繼續觀察。
李建完成一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公寓已經是晚上八點半。
夏日的布魯克林,華燈初上。
李建一頭倒在床上,心想著休息一會要爬起來,再翻翻書對今天有不理解的病例找一下資料。並且提醒自己,明天早上5點45分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