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之丘

《詩經》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個人資料
梧桐之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誰是中國兩個半完人

(2025-11-18 13:38:25) 下一個

《中國兩個半完人》

孔子、王陽明、曾國藩

中國曆史上的“兩個半完人”指的是中國文化界對三位曆史人物——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的尊稱,其中孔子和王陽明是兩個完整的“完人”,而曾國藩則被認為是“半個完人”。這個說法源於“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標準,孔子和王陽明都兼具了這三個方麵,而曾國藩在某些方麵達到了與前兩者相當的成就,因此被視為“半個”。?“兩個半完人”的說法最早由梁啟超提出,後得到廣泛認可。

“完人”的標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立德:在品德修養方麵達到至高境界。立功: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做出不凡的功績。立言:創立學說、著書立說,言論流傳後世,具有深遠影響。

孔子(聖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創了“德、才、名”三位一體的文化典範。

王陽明(聖人)明代大思想家、軍事家,其心學理論影響力深遠,創下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並能“立德、立功、立言”。

曾國藩(半聖人)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他鎮壓了太平天國,為大清朝續命,同時其治學、修身、治家之法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但他在“立言”方麵不如孔子和王陽明那樣具有開創性。

說起王陽明的心學,就必須知道其與朱熹理學的關係,他們都是儒學的延伸。朱熹認為“理”是宇宙萬物和一切事物的根本原理。“氣”則是構成事物的物質基礎,雖然“氣”是變化的,但“理”是恒定的。朱熹提出“性即理”的觀點,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天理,人心本來就具有仁、義、禮、智等美德。人的道德缺失源於後天的環境和欲望的遮蔽。強調“格物致知”,是指通過探究事物的道理來認識事物,並最終達到認識宇宙萬物的真理。

在實踐中,由於世界上萬物比之人的短壽,一輩子窮其理,是不可能的。不能窮其理,就不能成為聖賢。何為聖賢?每個人都是聖賢,就像佛教說每個人都是佛。無論聖賢還是佛,都強調人的至善。好比一絲不染的純淨,至善就像透明的天空,一望千裏。凡人是可以成為聖賢的,那就是洗淨蒙在心上的纖翳。

王陽明提出,無需通過對萬物的每一件都要曉得其理。例如,千裏之外的山上開著一種花。我沒有去那兒,沒有親眼看見,那隻能說明我的心與那種花同寂。然而,我親眼看到了,就說明我的心與其同亮。後人對王陽明的學說,冠以“知行合一”。此處,我們用最簡單的語言解釋,人有知,先天知,例如孟子認為,人天生就有惻隱之心(仁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辭讓之心(禮之端)和是非之心(智之端),“義”是這些善性的起點。後天知,學而知之。真知,例如親口嚐試黃連的人,知道其形狀,也知道其性苦。我從他那兒知道,黃連是苦的,可是沒有嚐試過,我隻是有知,而無真知。“知行合一”提倡真知。但不是反對學而知之的後知。

以我個人所見,曾國藩與孔聖人和王陽明最大的區別在於獨立的思想體係,以及此體係對社會,對文化的影響力。孔聖人幾近宗教教宗地位,他的哲學思想成為東方文明基石,成為中國人行為標準。王陽明思想盡管是儒學的進一步發展,但其獨立的思辨方法和認知論又為後人開拓一條思想大道。

孔子與王陽明連環畫將分別發博,曾國藩部分暫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崖山之後,文武至聖孔子、孫子(不算關羽)以及文武兩廟中的袞袞諸公俱往矣。蜀漢人少,木牛、流馬、諸葛弩也無濟於事。蒙古人少,但不用給敵帥送女人服飾,引入伊斯蘭的重力拋石器就能攻破襄陽堅城。

康熙朝知道《幾何原本》和伽利略彈道,會仿造火槍、火炮,但不懂新科學原理。道光槍法很準也沒用。理解新的自然哲學才能理解新科學。

所以說:八、九點鍾的太陽,荷爾蒙非常旺盛;晚霞消失的時候,明月能否再次高照?1979年話劇《伽利略》在北京熱演,這是新文化運動以及蔡元培和毛澤東之爭的真正出路。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碼農學寫字' 的評論 : 連亞聖孟子都不在,可見其不公,可見其狂妄。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孔子的禮真傳下來,你們就慘了。孔子聞國政三月……男女行者別於塗。男女授受不親,還敢嬉笑歡談?孔子自己可以見南子。

曾國藩的智囊趙烈文說湘軍在南京殺戮搶掠極為慘重。孔廟變成文廟,蕭何、魏征都進不去,公正嗎?諸葛亮是清朝皇帝雍正硬塞進文廟的。

如果不公正,其他都是假、大、空。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幾千年的曆史,才得兩個半完人。這是過度自謙?還是標準太高?或兩者皆是。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所以,人無完人,不管是老年還是少年。人被自然選擇,怎麽可能知天命?八、九點鍾的太陽,荷爾蒙非常旺盛;晚霞消失的時候,明月能否再次高照?

人連不惑都很難。孔子想跟公山不狃創業、再造東周,被子路阻止。那時孔子有沒有過四十歲?暖風熏得遊人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熵趨勢也是自然規律。

所以,追尋真理、研究科學邏輯才是正道。前沿研究性大學應該把科學邏輯當必修課。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紫若藍' 的評論 : 還是連環畫好,因為古文字,古思想,很多人不願意讀。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沫' 的評論 : 我最近劍走偏鋒,突然就畫連環畫了。問好水沫。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hyang_wxc' 的評論 : 你說的很對。例如,我對曾國藩實在不敢恭維,一時半會兒還不願意做他的連環畫。哈哈哈。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日本人1000年前從唐土搬走了白居易,幾百年前搬走了王陽明,蔣介石壞在癡迷王陽明。日本人最喜愛的是《周易》。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ottGu' 的評論 : 高見!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哈哈,俺最近癡呆了些,一直在畫連環畫。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邊紅樹' 的評論 : 謝謝海邊。平安是福。
紫若藍 回複 悄悄話 還有連環畫,期待!
水沫 回複 悄悄話 梧桐太有才華了!我最近在聽一本武俠玄幻書,其中一座天下修為最高的是至尊先師,一看就是原型孔子,而主人公是像以王陽明為原型的。期待梧桐詳細介紹這幾位~~~
dhyang_wxc 回複 悄悄話 嗬嗬,梧桐兄好,先給你點個大大的贊。

梁啟超的完人,大概是從孟子的【踐形】引出來的。當然三不朽也說得通。

所謂【踐形】,即是【實現、完成】了一個人。每個人的境遇都不同,但在境遇中的判斷、選擇、和趣味卻類似。實現、完成的表現雖各個不同,但道理相通,尤其在危難的情況下。

所謂【踐形】,也是實現、完成了一個【人】,而非一個民、一個職業人、一個啥啥偉大弄潮兒。善,是屬於生命和人倫的,屬於人的範疇,隻要還有人在,就不朽;民、職業人、弄潮兒等等,轉瞬即逝,似乎從未活過。

引句英文詩,以示支持:):The ONE remains,the many change and pass. (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 Adonais)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涉論廣泛深刻有道理。好像日本人特別推崇王陽明?
ScottGu 回複 悄悄話 梁啟超自己是老朽,對少年中國會遇到什麽問題當然就難以想象、思考了。

科學需要超前研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會束縛思想。陶知行的教育法最多發展到電影《決裂》和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程度。

但主張“知先行後”的程主理學也有問題。“朱熹認為‘理’是宇宙萬物和一切事物的根本原理”,這當然有問題。貴校數理邏輯研究比較強,其實“數理邏輯"的準確中文翻譯是“數學邏輯”,不涵蓋科學,更不涵蓋宇宙萬物。現在的“數理邏輯”教科書也有問題。

老子一係主張順其自然,莊子則認為人的天性也是自然。但科學還無法統一物理科學、生命科學、智力科學,朱熹當然不知道涵蓋宇宙萬物的“理”是什麽。那是絕對抽象。

《道德經》發展到“道可道,非常道”的版本,就走到頭了,再下去就是玄學和頓悟。人隻能研究邏輯,無法研究絕對抽象。要研究科學邏輯,首先需要重新認識歐幾裏得邏輯體係的正確和錯誤,理解用邏輯研究邏輯、用測量研究測量會造成比哥德爾語句更重要、更廣適的問題。

西南聯大邏輯課是必修課。不知你們有沒有上過邏輯課?如果上過,上到什麽程度?貴校畢業的奚宏偉研究數學邏輯,但不懂自然語言和科學中的邏輯。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期待連環畫!
海邊紅樹 回複 悄悄話 欣賞了,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