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公子的爸媽從大陸回來了,他要回家團聚。俺們爺倆這個把月的相處戛然而止,遺憾。這麽說吧,孫子再好他得靠爹娘,爺爺再好也隻是他的隔輩人。
貓公子這些日子與我相處甚歡,盡管是沉默的朋友,而沉默又是他最討人喜的地方。
每當餓的時候,他會跑來蹭我的腿,我看表,剛好是該喂食的時間,不要鬧鍾,準得很。如果餓急了,他會對著我喵,粉紅的小嘴叫得人心疼。於是,我就拿起他的鋼精碗用鐵湯勺當當地敲。每當這時,他的兩隻耳朵便會向後直直地傾斜,邁著優美的貓步,來到他的餐室。吃飽喝足,心滿意足地不斷舔嘴,舔爪子洗臉。
剛來我這兒的時候,我稱他為貓兒子,嗲得很,怎麽看怎麽可愛,跟著我睡一個枕頭,就是個小毛孩。後來發現他的公子哥派頭讓我忍俊不禁,改稱貓公子。
現在為什麽喊他貓君子呢?
古人曰,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趨利避凶。解釋為,人要知道什麽事該做,什麽事不能做。明明知道得不償失還要勇敢向前,那叫冒失,不叫智慧。如果君是昏君,賢臣會主動避開,不予輔佐,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另外,我們熟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那也是從貓這兒學來的。
貓有君子的智慧與高貴特質。
剛來的時候不信任我,不靠近。如果聽到任何不熟悉的異樣聲響,第一件事就立即躲起來,藏到他認為最隱蔽安全的地方,例如床底箱子的後麵。不像鴕鳥把頭藏起來那麽傻,他時刻觀察,判斷,打算下一步逃跑路線。剛開始,我笑話他膽小。後來就不笑了。
小時候見到老鼠,我渾身起雞皮疙瘩,頭皮發炸,那是油然的恐懼。其實老鼠怕人,跑還來不急,反倒把人嚇個半死。再看貓,他凶相畢露,張牙舞爪,一聲虎嘯,把老鼠嚇得八魂丟了七魂,渾身篩糠,動彈不得,眼睜睜看著貓兒利爪撲來,血盆大口哢嚓一聲把老鼠的腦骨咬碎。你說說看,貓膽小嗎,人膽大嗎?
貓之所以聽見動靜就躲,不是膽小,而是智慧,沒有智慧不稱君子。所以,他的逃跑躲避可以解釋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如果貓狗人在一起,聽到風吹草動第一個開溜的是貓,第二個開溜的是狗,最笨的是人,比起貓狗,人的反應可謂笨拙。
再一個觀察,饑餓的時候,貓會可憐巴巴地討好主人,蹭腿喵叫,鏟屎官連忙服侍用餐。貓公子餐畢,碗兒一推走人,依然是傲慢的貓步。再喊,就聽不見了。剛開始我也很不以為然,感覺貓兒無情無義非君子。然而,慢慢琢磨出一個理兒。
“行賢需去行賢之心。”鏟屎官自作多情,以為給貓喂食是恩賜,指望回報,例如更加親近你,表示感謝。其實不然。貓之所以不理你,那是他認為這一切理所當然,他給你快樂,陪你玩,你有活玩物也有得玩兒。兩相抵消互不欠情。主人指望每一個行為都得到回報,那是你貪心小氣。
在人類社會,特別是現代信息發達社會,人的幹擾越來越多。
舉個最簡單常見的例子,博文被人罵。博主心頭無名怒火升騰,奮力還擊,憑空揮舞虛擬利劍砍殺一通,最後精神疲憊,滿心窩囊。
我們再來看貓,他吃飽了,趴在窗台上向外看風景,你千呼萬喚,他自充耳不聞,淡定自若,管它天塌地陷,我行我素。
如果一個人能像貓那樣,我需的,我興趣。我不需的,不進心裏。“君子之交淡如水”,“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就不會想不開與小人講道理。不予理睬似乎才是最好的對應,蔑視小人而不與之爭辯才是君子作為。
細觀高冷君子,我自發現己不如貓矣。
我們再來看貓,他吃飽了,趴在窗台上向外看風景,你千呼萬喚,他自充耳不聞,淡定自若,管它天塌地陷,我行我素。————這段讓我想起來“不負今日“電影開篇的那隻窗台上的老貓,寓意也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