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裏早就討論過這個話題,記得最清楚的是舊金山爾灣是大牛,沒有三個米不說話,而全美華人普遍認為最低也得一個米。
早年參加各大基金舉辦的座談會,演講會或者一對一谘詢,美國理財專家就會說,錢的多少不是製訂退休計劃的根本,根本在於退休後能保持你今天感覺舒適的生活。當時吃不出味,現在退休了,琢磨下來,還是有意思的。
一個年收入$30-50萬的家庭與一個年收入$15萬的家庭舒適感是不一樣的。
拿$15萬年薪家庭為例,製定退休計劃要求$300萬退休金似乎不現實。
怎樣才算更切實際呢?
先看工作時收入,說是$15萬,拿不到那麽多。社安保險金,聯邦稅,州稅,醫療保險,401K等各種扣除,匡算35%。拿到手再交房貸,地稅約計25%,合計60%,$9萬。實際可以支配的錢也就$6萬/年。
再看退休後,兩個人都拿社安金,合起來$4萬/年,那麽你隻要再找回$2萬/年,基本上就可以了。因為退休後,什麽收入都沒有,稅基本上也就沒有了,401K不扣,房貸已交清,如果再賣掉房子,地稅也省了。
華人存錢的能力與毅力驚人,退休時401K養老金$50萬,應該有,即使沒有,房子也能賣出$50萬。$50萬投資回報5%/年,那就是$2.5萬/年。
$6.5萬/年是這麽得來的,也就是美國理財專家所謂舒適度計劃。也就是為什麽你不要張口$100萬,$300萬沒有依據的獅子大開口。
記住,投資不虧的話,你手裏始終有$50萬。物價上漲了,你還可以多取點錢。
雖然算法很粗糙,可是做個參考還是可以的。各家根據退休前的實際花銷情況,精打細算,不會差到哪兒去。
https://www.fidelity.com/viewpoints/retirement/how-much-do-i-need-to-ret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