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Oasisflyi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親子之道(20)-- 我們希望擁有怎樣的親子關係

(2025-10-28 05:47:14) 下一個

若幹年前,讀過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作品。不知道哪篇文字中,他提及,人類在不斷進步,但家庭內的親密關係模式,卻從來周而複始。言下之意是,下一代,並不會站在上一代的肩膀上,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會擺脫過往的模式。

比如親子關係。上一輩、這一輩、下一輩,上一輩的錯,這一輩不一定能避免,下一輩或許還會重複。如何改變家族 pattern & legacy,是需要我們這一輩去思考、去行動、去改變的,否則,一定會代際相傳,周而複始。

我希望怎樣的親子關係,這個問題,年輕時候的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但當大兒長大,尤其是他自立成人後,我們的交往,我才意識到,哦,原來這不是我想要的親子關係。

然後,我又想到我自己。我和母親的關係也是很一般。父親過世後,母親堅持要和我們一起生活,我也認為,我應該這麽做。母親來我這生活後,前期自然也是一百個不順利。媽媽會抱怨我們少陪伴她,雲雲。之後,在我的建議和幫助下,媽媽在社區有了不少朋友,心情也開始舒暢起來。媽媽之前也是閑不住的人,但自從家裏有了全職阿姨,她整日都是外出快樂的。母女關係相對也是融洽了很多。

因為我選擇來美國,媽媽的晚年是和姐姐共度的。我多次邀請她來美,她也的確來住過一年,始終,她更習慣中國的生活,還有和老姐一起的生活。媽媽去世時,正值疫情尾期,我們沒能見最後一麵,甚至,因為國內管控,媽媽的葬禮都沒有親友親臨,實在是令人難過的。我花了好長時間,才痊愈內心的傷痛。

回想我和媽媽的親子關係,一定是一般的,很是遺憾。原因在哪裏呢?估計也是與媽媽的 criticize 有關。媽媽對我也談不上多高要求,但批評指責一定是不少的。想著,這就是家族傳承。媽媽的祖上應該是朝廷官員,說是個縣令。如是的背景,對家人的要求應該不少。媽媽對她的人生也是諸多的抱怨和不如意。媽媽家族那邊的故事,聽得不少,似乎,幸福的不多。

我希望有怎樣的親子關係呢?這個問題,也是等到我有了小兒之後,大量的閱讀令我有了一定的思考。那個時候,我選擇全職在家,陪伴孩子。我全方麵培育小兒,希望他成長卓越。不過,推兒的同時,我也對自己約法三章:不能影響親子關係;不能令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 即,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壓倒一切的。可盡管如此,我的度還是沒有掌握好的,所幸後來我的客戶們幫助了我。我停止對孩子的各類要求,這才有了如今,我和小兒的相對親密有間的關係。他有話願意和我說,各類來往也告知我,而不是屏蔽。即,我們的關係是正常的closed, 而不是,enmeshed, cut-off, distant, or conflict.   

我和大兒的關係是曆經階段的。這次的旅行,我們是有升華的。雖然他說,不要指望。體現在,他一路對我們的關心,他和我的先生互動很多,關注先生的感受,願意和我私下聊天幾個小時。當然,我也有進步。他們提前離開達拉斯的,因為媳婦當天有約,他們很早的飛機。媳婦說,他們自己坐 shuttle bus 去機場,我們不用送。先生堅持,可以看出,他們受用。大兒說,我家的文化和她家的是很不同的。是的。如果是我這麽早的航班去機場,我一定是自己 shuttle bus,我會覺得沒必要折騰大家。這方麵,我有點西人思維。

反思自家故事,也常和客戶分享,期待客戶也能受益其中。

近期的案例。客戶離異,兩個孩子。客戶對孩子要求很高。單親媽媽十年辛勤培育,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經常的bully 媽媽,一口一個 bitch。親臨感受,我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裏。

一個自然和媽媽的童年被撫養方式有關。這個下篇有機會分享。另一個就是,這位媽媽高要求,希望自己是個great mother。即,她很在意外人的評價,希望家族或是本族裔麵前,她的孩子不被人指點,並出類拔萃。

是的,兩個孩子都很優秀,看得出的有智慧、有想法。隻是,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現在不可能好,將來也大概率不會,除非媽媽的管教方式可以有所改變。

要知道,這位媽媽親力親為,沒有一刻是為自己的。但與此同時,她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就是,她來決定,是否滿足孩子這個或那個要求,還有,這件事的可行與否。不是說,媽媽是錯的,但青春期的孩子,不可能什麽都聽父母的,且也不該什麽都聽父母的。當孩子有不同意見時,可否先聽聽孩子的想法,然後,也告知孩子,自己的顧慮,可以請孩子來提若幹解決方案,而不是武斷地,because mom says so.  媽媽說,因為我是媽媽,我承擔監護人後果,所以,我必須說了算。

以終為始,我不希望這位媽媽,重複我曾經的錯誤。隻是,我如何說,這麽媽媽才可能聽得進去?孩子的未來成就 VS 未來和媽媽的關係,哪個更重要?

我沒有答案。我想以聽來的故事結尾。美國前總統 Harry Truman,她的母親在麵對丈夫去世及家庭困境時,說,我還有一個兒子,他正在後院挖土豆呢。是的,我的晚年,我也希望有一位,可以在我的後院,幫助媽媽挖土豆的兒子,而不是,他的時間,僅能用於國家大事,或是財富累積。

能說,我如今活成更明白的自己了嗎?能說,我的孩子不會傳承,我曾經的錯誤嗎?

我肯定沒有擁有和媽媽的親密關係。我能擁有親密的親子關係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生剛過半,且行且反思。我繼續加油。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登登登登錄 回複 悄悄話 我和我的父母關係不錯,所以我跟我的兒子關係也不錯,這應該是家庭文化的遺傳。但是我父母之間,還有我和我老公關係一般,應該也是情商上的遺傳。
Oasisfly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lfie' 的評論 : We are different individuals, even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may not always be the same. I know that as my children grow into adults, we will naturally drift apart to some extent, but in my heart, I still hope that we can stay close and remain an important part of each other’s lives.
Oasisfly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呂貝卡28' 的評論 : 謝謝你!也期待你的分享和回複,共同學習。
呂貝卡28 回複 悄悄話 特別喜歡你分享育兒的故事。你是一個愛思考的人,而且不斷地學習,反思,提高。真好,向你學習!
elfie 回複 悄悄話 I think you are overthinking. I really don't care how my children would treat me when they grow up. To me, raising children is my duty and it has an expiration date. My days of being with them are limited. I don't expect to have continuous and constant contact when they grow up. By then I would be free and they would be free to do what we would like to do with no regrets.
天涼好秋 回複 悄悄話 又是一篇好文!謝謝分享點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