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讀到文學城新聞,說一美國父母要起訴 ChatGPT,促成了他們唯一的孩子離世。我讀到了很多評論,說,責任是父母的,不是 ChatGPT 的;ChatGPT 非常 Positive,不會說不好的話,比專業心理醫師強很多,雲雲。
我很好奇,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評論。我自然不能替別人說話,但我的診療心得告訴我,ChatGPT 絕對替代不了我。我敢挑戰我的客戶,ChatGPT 敢嗎?
周六我一直忙的,曾經早上七點都被排上了。今天九點有個空檔,正好寫寫我的讀後感。此刻,剛剛離去一對夫妻,我們還聊到這個問題,他們和我診療已經有一年餘了,效果實在棒極了。看到他們在診療中,手拉著手,我都感到好幸福。我以為這兩口子都是聰明人,他們也堅定地說,ChatGPT 代替不了心理診療師。就我,無數次挑戰過她的先生,但他真的是很棒,點點滴滴見行動。這位妻子也是非常棒的,自己很清楚自己的童年創傷,堅持無數年診療。如今很多出自她口的話語,比我都明白。她先生說,也正是她,堅持讓他來診療,他很感謝她的堅持。他如今特別積極,幾乎一周不拉。
如今,我的診療也已滿員,無法再接納新的客戶。一般周四、周五我休息,但我接到一個輾轉打來的電話。一位母親告訴我,她必須要帶孩子來見我,她感覺到事情的緊迫性。我讓她的孩子接電話,她今年剛 12 歲。她說,她的憤怒已經衝天,她的媽媽任何一次 yelling,或許她都會挺不過了,她怕自己會傷害到自己的母親。
天哪,我的淚水差不多都要奔湧出來了。這麽小的年輕,這麽的 articulated,好清晰、好勇敢、好直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和情緒。她是在自救,她說,她需要見我。我實在難以拒絕。我對自己說,我需要降低部分客戶的頻率,還是要預留空間給類似的客戶。
周五見了這個孩子,還有她的母親。我給了母親非常正麵的反饋,我希望她對這個孩子有信心。她說,她高期盼我的診療。我說,你才是孩子的藥方。我隻不過是加入你的戰隊,一起想辦法,來幫她一把。You are the key, not me.
本來類似的 intake, 我需要單獨和孩子聊的。但真的沒有辦法,最終,一個小時的診療,變成了一個半小時,溝通的對象是媽媽。我其實很少在第一次見麵就挑戰客戶的,但這個 Case 的確有些緊急。除了做 必要的safety plan之外,我和這位媽媽溝通了許久,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她必須學會尊重她。
這樣的話,我想,ChatGPT 不會和她說。那,ChatGPT 就沒有功效了嗎?不是這個意思,但這個世界,人性是複雜的,人與人的差異也是巨大的。ChatGPT 一定做不到,麵對麵去感受這個客戶的有聲和無聲的,或語言或神情或體態。而這些匯合一起,成為客戶獨有的很個性化的氣息和代碼,幫助診療師去感知她。我們還會主動了解客戶的成長史,弄明白,是什麽樣的成長環境,成就了客戶如今的思維認知和行為規範。
作為專業診療師,都是經曆了至少三年半的科班學習,包括二年的實地實踐。除此之外,還有至少一千個小時的客戶麵對麵,under supervision. 可即便如此,我也不以為,他/她就能成為一名好的診療師,但他們的確會比ChatGPT 強,因為,他們都有至少二三十年,和人麵對麵打交道的經曆。
一個好的心理診療師,光有資質是遠遠不夠的。他/她對人生/人性/生活的思考和理解,造成了他們彼此的差異。那天,我讀到一篇報道,說,紐約心理診療師 Jonathan Alpert 發表文章說,美國每年在心理診療這方麵的支出是驚人的,3000 億美元,但收效如何呢?作者認為是遠遠不夠的。個中原因,他認為,現代醫療更多時候是在“縱容”,而非“治療”。它不再挑戰人去麵對內在的衝突、關係的痛點、成長的代價,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快速舒緩不適感上。治療不再是改變,而成了一種可消費的情緒服務。
這個我是完全讚同的。情緒服務需要否,一定是需要的,但一定不能是唯一的。就好比我的某位客戶,分居已半年餘了,天天都是哭泣和憤怒。我一周都已增加至二次了,是時候我要挑戰挑戰她了。
Alpert 強調,真正有益的心理治療,應該不怕“讓人不舒服”。成長本就不輕鬆,它需要麵對矛盾、承認脆弱、質疑舊信念。有時候,它甚至要穿越羞恥與恐懼。這是一次重建的旅程、不是舒適的聊天。治療師也不該隻是提供模糊的支持,而應具備挑戰性的洞察力,陪伴來訪者突破舊我,重建新生。
我非常非常讚同他。這也一直是我的治療理念。我也自信地說,我真的幫助到了很多人。幾年前,我有位猶太裔客戶的父親,曾經很驕傲地對我說,他若是聽從了父親的什麽什麽,如今的總統就是他了。他也的確事業很成功,但作為父親,他傳承了很多家族的負麵 legacy。我的確成功地幫助到他的家庭,終止了他的孩子 shopping for therapy 的曆史。他還特地寫信給我曾經的主管,他希望有人知道,我是如何 make a difference to their family.
我寫這 些不是要誇讚自己,這都是曆史了。我更想表達的是,我的工作,ChatGPT 一定取代不了。也不希望更多的人被誤導,自己有需要,找 ChatGPT 就可以了。機器終究是機器,不可能被賦予靈魂。而我們都是有靈魂的,有情感的,我們更應去麵對,可以真聽、真看、真感受的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