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夫妻之道 (4)-- 我們為什麽需要伴侶

(2025-07-28 07:31:12) 下一個

親愛的 Claire,你的日記我讀完了,很吸引我(有興趣的同學,請自行搜尋文學城博客,Claire 的日記)。過程中,內心和雙眸常有濕潤。謝謝你,有勇氣將這一切寫出來。我想,很多的人一生,或多或少,都有你的故事。幸運的是,你有了 good ending。 更多的人,比如,紐約那個 CEO & HR, 類似的故事,卻很不幸地有了驚恐的結局,很為他們和他們的家人難過。

我在想,我該以什麽樣的角度,來寫這篇讀後感。我可否,先從一個普通閱讀者的身份,再從一個婚姻家庭診療師的身份,來分享我的一點感受。無論從哪個角度,我沒有任何 JUDGE 你的本意。我寫此文的出發點,是希望探尋人性的脆弱和需求,以及,如何在接納和擁抱她的同時,又有力量去戰勝她,成為更堅強的自己。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屈服於她,繼而周而複始。因為,這的確是危險的感情/遊戲。

我應該年幼你幾歲。你的故事我也有過,差不多二十前,雖然不完全相似。故事很長很長,我最終選擇了和先生說。先生說,水至清無魚。他給了我足夠的時空,去自我反思和成長。那個時候的我,沒有如今的智慧和力量。

我和先生光戀愛都談了若幹年,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我們的感情基礎非常好。但婚後,先生全程投入工作,哪怕我生病住院了,都是我的男閨蜜來照顧我。他也安心和信任。當然,我和我的男閨蜜也從未發生什麽。我們是研究生樓裏的好搭檔。我們的故事以後有機會也會寫。我“投訴”過先生很多次,自從婚後,你就把我“凍”在了冰箱裏。可是,哪怕我再憤怒,再有力氣,找不到可以攻擊的對象。因為先生並未在外搞七搞八,當時的他,的確一門心思在工作上。夜以繼日,甚至通宵達旦,回家就沒有醒著的時候。我迷失過,我悲傷過,我無所適從過。因為我有過你的經曆,所以,我非常能感同身受你的心情,乃至你的故事。

如今歲數看我的往昔,或是你的故事,我既是以過來人身份,更是以婚姻家庭診療師的身份,我想對你和無數個Claire 說說,或許,我們還有另一條路可走?

我的診療室也有類似的故事。有的是,先生出軌了,不止一次。妻子很委屈,認為,她全心全意投入家庭投入工作,沒有一分鍾屬於自己,他怎麽能一而再再而三?還有的案例,是先生全程投入工作,幾乎沒有時間給到妻子。妻子提出離婚,他憤怒不已,他認為,他如此高的收入,如此有成就的職業,他的妻子腦子有問題。還有一對年輕一些的夫妻,先生工作努力,全情投入,收入也很穩定,為兩個年幼的子女,都備好了教育基金,可是,妻子想離婚。他也百般不解。

當年的我,和 Claire ,以及如上的客戶一樣,同樣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但可以肯定,不論是 Tim,或是李明,都隻能治標卻不能治本。故事中的 Claire 先生,包括當年我的先生,或許還很委屈,我努力生活,努力工作有錯麽?你我或許還很內疚,他們似乎沒做錯什麽呀?我怎能情感出軌?

想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回到婚姻的本身,我們為什麽需要伴侶?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血肉之軀。我們有生理、心理、情感、精神….各類需求需要得到滿足。因為童年家庭或社會或文化種下的刺,成年後的很多人,不僅會顧此失彼,而且還相當失衡。

有的人,為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更是潛意識裏,渴望被認同被誇讚,繼而才會自我認同,而去努力奔赴卓越。他們會壓縮所有可以壓縮的時間,包括飲食起居、包括情感陪伴。

今天我隻說情感需求。有同學說,他們這輩子是不需要伴侶的。我想,這多半都是自己或家族受過的傷。隻要生而為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如同血液之於我們軀體。兒女給不了我們,我們也不能依賴兒女,這會波及他們未來的幸福。這方麵,唯有伴侶可以給予。說,我們為什麽需要伴侶,有同學或許為了利益共同體,有同學或許為了有安全感,但最核心的,是彼此可以給與情感慰籍。

以 Claire 為例,很明顯,她這一塊是常年缺失的。之前由兒女彌補,空巢後,越發寂寞和孤獨。不是她不夠獨立,不是她太貪婪,這是她的基本需求,卻多年被忽略。人到中年後,當天時地利人和,她自然做了一回自己。如同,廊橋遺夢的女主。雖然,最後,她們的社會性角色占了上風,繼而回歸家庭,但如果不努力去解決這個問題,空虛感會如影隨形。我不以為我們靠自身努力,可以彌補這個缺失,除非是無奈之舉。

如同吃飯睡覺一樣,我們也要重視情感需求這一塊。具體到 Claire 這裏,她是需要主動找先生示明心意的。即,你這麽去忙碌工作,無法滿足我的需求,這樣的生活,我過不下去。而不是壓抑自己,並安慰說,父輩都是這麽過來的。這是不健康的婚姻,我們隻有這一輩子,需要自己去爭取。

當年的我,主動找到先生攤牌。說,雖然我們的感情來之不易,但如果今後都是這樣的生活,我不要也罷。我隻能給你一年時間,我不在乎他人怎麽看,我隻在乎我的感受。我的先生也很不錯,他努力來修複。後來,也是機緣巧合,他下決心離開了之前的公司,開始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可盡管如此,他都沒有完全正常過。在中國那樣的職場,我們都知道的,我也必須要妥協。但對於異地,我們都是放棄的。我放棄了高薪可能,選擇回家全職媽媽。他也放棄了高薪去異地,因為我很堅持,我不在乎你能掙多少錢,我在乎你有時間陪我。其實,都是很有限很有限的。故事很長,擇機再寫。我很感恩,如今我和先生彼此都能給與這份陪伴和情感需求。哪怕空巢,我們都很有信心,我們會過得很充實很幸福。

那年教堂受洗,同時受祝福的,是我們的婚姻。我們彼此承諾,會在主的幫助和見證下,不離不棄。這不僅僅是一句諾言,更是一份信仰。可即便如此,也是需要不斷努力和探求健康婚姻之道的。我肯定不能為承諾而承諾,徒有其名/表,不是我的追求。我希望我能切實能感受到婚姻的幸福。這也是我決定寫這些的初衷,教學相長,分享的過程更是反思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一點心得,願對你有幫助,Claire. 也歡迎你給我留言,想和你做朋友,你很有勇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elfie 回複 悄悄話 Marriage is an economic calculation,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about cost and benefits; how much do you think it's worth, whether it's worth it to keep it alive. Some people might need a lot of emotional support, some might need financial support, those are the benefits. And the costs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calculation: how much do I need to invest in this relationship. And the opportunity costs: once you are married with this person, you won't be able to get another one as a partner. No one is getting married simply for getting married. For me, I don't need emotional support from marriage. I need money and resources to raise children. My motivation to get married is a very traditional one: I'd like to have children with someone who has more money or the ability to make money than me. And I love my children way more than the person I married with. It doesn't even matter how this person treats me or whether we like each other or not. I don't care as long as he or she is fairly normal.
仁可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很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