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著為古體詩詞譜曲,而這位老先生的作品是首選的學習對象。 現在把我學到的一點先攢在這兒,順便也給各位欣賞一下,這古詩吟唱的感覺。還真不知道這古體詩應該怎麽吟唱,有誰會?可不可以指點一下?
黎英海(1927- )
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代表性論著有《漢族調式及其和聲》、鋼琴
曲《夕陽簫鼓》等。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作曲家於1982年選取三首唐
詩,譜寫為供獨唱用的藝術歌曲。另兩首為:《楓橋夜泊》(張繼詩)、
《登鸛雀樓》(王之渙詩)。
黎英海 先生是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音樂教育家。1927 年12 月4 日 生於四川省富順縣,曾在瀘州城惲代英所辦川南師範學堂學習,師從王立三學習音樂。1943 年考入國立音樂學院,隨陳田鶴和德國作曲家弗蘭克爾( W.Frankel )學習作曲,後師從馬思蓀和俄國拉紮諾夫( Razanov )學習鋼琴。 1948 年畢業後,先後在湖南音樂專科學校、中南文藝學校、中南部隊藝術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任教,曾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係副主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係副主任、創作部主任、副院長。擔任的社會工作有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歌曲》主編。黎先生的音樂創作與音樂理論研究,開始於 40 年代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院學習期間,在大半個多世紀裏,他在聲樂、器樂(包括影視音樂、舞蹈音樂)創作與音樂理論研究領域裏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對中國音樂的創作與作曲理論的創新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黎英海先生的聲樂創作形式主要是獨唱、重唱、合唱和民歌改編。他的聲樂創作很注重題材的選擇,並刻意追求較高的歌詞立意與意境。中國古典詩詞滿紙留香,能讓吟誦者和聽者回味無窮,它們以“含吐不露為貴”,特別追求意境美,也就是說我國古典詩詞崇尚含蓄,追求言外之意。因此,黎先生把聲樂創作的視角投向了我國古典詩詞,他的聲樂作品多是以我國古典詩詞為歌詞進行創作的。聲樂套曲《唐詩三首》,以獨特新穎的藝術構思和形象的表現手法,博得同行們的讚賞和演唱者們的青睞,是音樂會上久唱不衰之聲樂精品。
其中《春曉》一歌,是黎先生用孟浩然的詩譜寫而成的藝術歌曲,它的曲式是前有引子,中間有過渡句,後有尾聲的二段體結構:
引子 A 過渡句 B 尾聲
8 8 4 8 9
在這首歌曲裏,他用形象化的音樂語言,恰切歌詞的精神,尤其是琵琶和弦音模式的點綴(二度、四度、五度的疊置),主、屬持續音的交替,以及屬音上切分持續的“樂隊踏板音”,都賦予音樂以生命意義。前 20 小節較淡的“音程和弦”的使用,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線性思維,使人感受到“不是和聲的和聲”。而在 21 至 24 小節黃金分割點處,作曲家使用了嚴格模進的手法,並加厚了它的和聲,再現了春雨打在花兒上的情景。很好地體現了春風、春雨、啼鳥、落花這些詩人傾訴情懷的對象,給我們帶來隱約、淡遠的審美愉悅,同時展示出作曲家對大自然的生命體驗。
《春曉》一歌隻有短短的八個小節,由四個短小樂句構成,采用小調式。歌曲的四個樂句基本上都采用了X· X XX X的節奏型,有利於古詩嚴謹的格式,音韻的表現,附點節奏的使用更加表現了春天的活力。旋律質樸柔美,流暢上口,與詩句結合自然貼切。速度徐緩,力度在弱與很弱之間,鋼琴伴奏則渲染了詩歌的氛圍。
歌曲的基本情緒抒情優美,恬靜婉轉。前半部分帶有喜晴的感覺,後半部分反複詠唱最後的兩句詩,表現了詩人為花木擔憂感慨的心情。
【原詩作者】
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襄陽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複
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鬆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春曉
春 眠 不 覺 曉,
處 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歌曲下載地址:http://www.dlugosz.com/taofiles/my%20music/chunxiao.mp3
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