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靈魂學

用事實和證據討論靈魂學
沒有任何宗教背景,也沒有信仰,
隻從一個物理係畢業生的角度來探討靈魂
正文

構成「靈魂」的基本條件

(2022-08-09 08:12:26) 下一個

「靈魂」是地球生命中,唯有人類才有,也是唯有人類才能自行因進化而發展出來的;因此,在談到為什麽隻有人類才有「靈魂」這個議題上,我們必須先了解構成「靈魂」的基本條件;為了方便用現代思維和名詞來解說,我會用到「電腦」名詞來附注或者代換: 第一,「硬體部份」:正常的身體,特別是正常的腦部∥(運作正常的電腦主機,包括外殼、主機板、硬碟、電源供應、螢幕、輸出入係統):如果隻有這樣,「植物人」也全部擁有,包括肉體、大腦、腦部記憶區、消化食物提供養分和能量,腦部內視畫麵,但是,通常「植物人」都是線路短路問題。 (代換電腦名詞:輸出入係統包括鍵盤滑鼠觸控板∥觸覺、攝影機∥眼睛視覺、麥克風∥聽覺、喇叭∥嘴)。 第二,「韌體部份」:「遺傳基因」(包括「生物本能」、形成「靈魂」的「預設網路模式」)、「完整的靈體備份複本儲存區」∥電腦內建的機械語言和指令。 第二,「軟體部份」:「心智能力」(包括「自我意識」)、「神經傳導網路」、「意識語言和反射式指令」∥(主要作業軟體程式,例如98、XP、W7、W8或者麥金塔係統,慣用程式軟體,譬如Offce或者Photoshop,記憶暫存區)。 我們以一個「新靈」來說;從一顆人類的卵子受精開始;隻要是正常的發育,已經先具備了雛型的硬體和韌體,當然這個硬體要經過十個月之後才能完整成型,但是,其中已經先有了依附在硬體中,以「機械語言」寫就而且是不能刪除的「韌體」,這個「韌體」負責日後軟硬體間的溝通任務,還有就是最重要的基本運作(雖然不和使用者直接接觸不受主觀意識控製,但是,卻是提供一個基本運作模式,在人體中就是像「生物本能」的心跳、呼吸、循環、新陳代謝、排泄、內分泌、免疫等等不隨意的運作係統),而一個「預設網路模式」指揮身體細胞在構成日後的完整肉體任何時間中,也同時將「精微物質」建構成一個「完整的靈體備份複本」。也同時在腦部發育期間建構出日後可以容納並和肉體互相溝通的空間,足以容納儲存「主要作業軟體程式」和「慣用程式軟體」還有就是最重要的「記憶庫」。 但是,單單這樣一直到呱呱墜地出生,還不足以形成「靈魂」,因為雖然「硬體」和「韌體」都已經齊備(硬體還需要繼續將近廿年的持續升級,人類新生兒的腦容量隻有成人的1/3,身長也不到成人的1/4,體重更不到成人的1/20),但是,因為這時還都是「韌體」在進行「生物本能活動」,就像一台尚未灌進任何作業係統和其他加掛軟體,也沒有任何資料檔案。隻是剛剛開機的新電腦,是不能發揮任何作用的。

 

代換事實來說;這樣隻是具備了肉體和不完整的「靈體」,完全沒有「靈識」的嬰兒。 當然,人體以及靈魂和「電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電腦隻要在幾小時或者一天之內,灌好作業係統和其他加掛軟體,格式化硬碟,加裝輸入設備,就幾乎完成了,可以自由的運作了。但是人類不同;主作業係統和許許多多的外掛或附屬作業軟體是必須慢慢增加的,主要是透過不斷的學習,同時必須不停的增加「記憶庫」中的資料量;而這些軟硬體的交互運作影響以及「韌體」在暗中下的指導棋,才能構成一個最重要的「靈魂要件」,那就是獨一無二的「自我意識」。

 

我們應該知道「心智」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一個生物的基本指揮係統;在最原始的低等生物身上已經存在,但是,在高等動物或人類身上依舊存在,差別隻是在「能力」高低和可處理資訊的複雜度判若雲泥; 如果我們同樣用電腦詞匯來比方,從最早期的Apple2到286、386、486、W98、WXP、W7、一直到現在的W8,以現在大家普遍使用的WXP、W7來和Apple2時代8位元的第一代家用電腦相比,當然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是,這還隻是「高等動物」,甚至是目前公認最聰明的海豚、白鯨、猩猩、大象的等級而已;至少目前所知,以上四種動物隻擁有初級「自我認知」能力(自我鏡像認知能力)而已,和人類的「心智能力」相較又是有著天壤之別。 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意識」,「意識」當然是「心智能力」的一種,或者可以說是比較高階的「心智能力」,但是,同樣的還要細分為「自主意識」和更高階的「自我意識」,一般高等動物,都擁有「自主意識」,特別是在一些「孤鷹」型的掠食動物表現的最明顯;而至於「自我意識」也有高低落差極大的階層;海豚、白鯨、猩猩、大象所擁有的屬於初級的(就是初級「自我認知」能力(自我鏡像認知能力),而人類卻是遙遙領先的擁有更強大高超多方位的「自我意識」,而且不但擁有各種方式的「自我認知」和「環境認知」能力,還有一種獨一無二的「自我感知」能力。 美國哈佛大學豪瑟(Marc Hauser)教授2009年在nature發表的「The possibility of impossible cultures」表示:「盡管人類絕大部分基因都與黑猩猩相同,但研究顯示,這兩大物種進化分離以後,基因層麵的一些變化讓人類的計算能力也發生了顯著性的變化。

 

各種基因的重排、缺失和複製,讓我們的大腦擁有了四種獨有的特性;包括發生運算能力、使用心靈符號、可隨意組合的界麵、抽象思考,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特有的心智能力,也讓我們的思維有別於其他動物。」 而人類這些大異於其他物種,也可以說是非常優於其他物種的能力,最後發展出了什麽呢?就是強烈的「自我意識」,或者可以濃縮成為一個字;那就是『我』! 那麽這麽強而有力的『我』有什麽作用呢?如果說其他物種不是那麽的強烈,甚至在「心智能力」上也遠不如人類的情況下,在這個地球舞台上不也活得好好的嗎?或者,我們假設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一種叫做「人類」的物種,其他物種依靠同樣等級的「心智能力」不也還是活得好好的嗎?

是的!應該是這樣沒錯! 也就是說任何物種就算沒有人類這種出奇強大的「自我意識」,並不會妨害它們的生存、發展和自然的進化。 那麽,為什麽人類就偏偏要獨樹一幟的幾乎是「不由自主」的發展出這種獨特又強大的「自主意識」呢?難道這樣對人類生存在地球上會更有任何特殊的幫助嗎? 答案是:幫助當然是有的,而且也很明顯,不過,這個卻不是主要的目的;因為,我們不要忘記地球畢竟是一個競爭的舞台;所有現存的任何物種都是各個食物鏈階梯上的優勝者,否則必然被自然所淘汰,大自然的運作中,是沒有「慈悲、殘忍」這個問題的,除了人類不自覺的濫情想法;也沒有其他物種會意識到這個概念。簡單來說都是依照自然律而產生,自然的競爭,然後有的物種被淘汰,有的物種能夠幸存,在同一物種中也是強的適存,弱的淘汰,不但可能淪為其他動物的食物,甚至不能遺傳自己的基因。

 

今天的人類,無疑的已經早就穩坐「食物鏈」最頂端寶座數萬年了,但是,物競天擇的壓力卻從來沒有消失過,這種「求生的本能」是所有物種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人類自然不會例外;但是,人類「求生」的意誌卻強大到超乎想像;因為不隻是要求「安全自在」的生存到今生壽終正寢就滿足,而且更渴望自己的生命可以延續到更長久、或者長長久久,甚至是「永遠」…… 因為其中還有就是人類比其他物種更深切的意識到「自我」之後,同時又衍生了一刀兩刃的另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死亡」;肉體的存在也許不是那麽的十全十美,事事如意,但是,比較起來,能夠活蹦亂跳、自由行動的活人絕對好過一具僵硬腐臭隻會吸引蒼蠅和食腐動物的屍體。

 

「死亡」是悲哀、恐怖和醜陋的,死後就一切化為虛無,生前所有擁有的美麗或強壯的外貌、優良犀利的武器、美麗珍貴的珠寶、自己終生喜愛的伴侶,疼惜無比的子孫,這麽多交遊快樂的親朋好友,以及非物質的權力、名望等等統統都隨之消失了,這是多麽可怕又無奈的事呢? 怎樣可以阻止「死亡」的烏雲陰影籠罩在自己或者自己心愛的人頭上?怎樣可以逃離死亡的恐怖魔掌?最重要的是怎樣才能一直一直的繼續存活下去? ? ? 從來沒有人,也從來沒有任何物種可以長生不死的,雖然人類的各種傳說故事中都有各種長生不老的仙丹、泉水、一個境界等等,不過從來隻是幻想的傳說,從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有人得到過。 於是;如果「肉體」是一定要死亡腐朽的,是人類不可逃避的宿命,那麽,有沒有可能有另一種方式還能繼續存在呢?當然是指自己還可以有思想、有感覺,有自由行動能力的狀態下? ? ? 可以合理的邏輯推理;「靈魂」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然後人類就自然而然的在肉體死亡後這樣繼續存在,生活在美麗的天堂了。

 

剛好相反的是; 因為人類在自然界最孱弱最卑下的地位,迫使一部份被淘汰了,而其中一部份同樣被迫反向盡速發展智力,甚至幾乎是有點誤打誤撞的開發了高超的「心智能力」,然後再發展出優秀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明了各種犀利有效的武器,又懂得用火之後,立即搖身一變的成了「敗部複活」的大贏家,快速的坐上了食物鏈的最高層,然後這種強大的「心智能力」;同時也高山滾石一般,無法遏止的又形成了強大的「自我意識」,然後就這樣不停的發展,越用越強大,就是『豪瑟教授』所提到的:「包括發生運算能力、使用心靈符號、可隨意組合的界麵、抽象思考,」等等;使得人類有了獨特的「心智能力」,對於「死亡」也有著比其他物種更恐懼、更擔憂、更悲傷、更想了解的過度反應。而在這個難題上花費的時間和心血並沒有白費;與時並進的,這種「自我意識」終於凝聚結晶出了一種奇特的生命型態—「靈魂」。

 

這種奇特的生命型態超越了原本肉體的「感官認知和思考」能力,以另一套「感知」係統來發揮和生前大同小異的作用,有如複製一般,差別是原本一切的認知和思想能力是必須依附在肉體身上的,但是,此時,卻被複製在一種「比一般物質能存在更長久的精微物質身體」上麵,這個精微物質構成的身體就是「靈體」,那種「自我意識」就是「靈識」,一個是「魂」,一個是「靈」,於是形成了「靈魂」。 一個人一生中是在何時開始「形成靈魂」的? 從卵子受精開始就有了最原始最小的「靈魂奇點」,雖然很小很小,但是,其中已經具備了「硬體、韌體」的所有設計藍圖,其中「韌體」中也包括了一個從基因遺傳而來的「預設網路模式」的設計圖;然後隨著胚胎在母體子宮中的逐漸發育,一麵建構肉體,一麵同時在肉體的範圍中,幾乎等大的在建構「靈體」;然後到出生之後,才藉由觀察學習,累積和凝聚「靈識」。 前麵提到了,「靈魂」最主要的條件就是強大的「自我意識」,不論是我們實際觀察而來的經驗法則或者科學家研究結果,都可以看出;『我』這個意念不是一出生就擁有的,而是在具備足夠基本軟硬體加上韌體條件的情況下,經由與父母互動、經由父母教導,被鼓勵學習之後,至少也要到一歲以後,才能懵懵懂懂的意會到『我』,然後才會分別出鏡子中的自己,然後知道自己和別人的不同,然後才有『我的』這個意念(包括「我的手腳」、「我的身體」,透過鏡子知道「我的眼睛、鼻子、耳朵」等等),並且學習操控這樣硬體,學習用手抓握東西、發聲說話、翻身、爬行、自己握奶瓶吸奶、蹣跚學步、自己用湯匙進食……然後再進一步懂得『我的東西』,懂得「自己和別人」的不同…… 但是,普遍而言;經過針對最幼小「記憶」的調查研究;通常分野在二歲半至三歲之間,也就是絕大多數人對於自己三歲以前的各種言行和經曆是不太記得的,或者非常模糊,隱約記得一些比較重大的事而已,現代有了相機和攝影機,重看自己的嬰幼年時期的身影和活動,除了好笑,其實仍然不是屬於個人主觀記憶浮現的,甚至根本不認得照片或錄影帶中的自己,必須由父母指出來才知道。 (注:當然也有一些比較特殊或表現出類拔萃的人,竟然可以記憶到非常幼小甚至嬰兒期的一些片斷事件,譬如一歲左右的大事以及一歲至三歲間的不少記憶,但是,這種「天才」特例是不能當成任何指標意義的,畢竟十分罕見)。

 

因此,我們必須被迫的來劃出一個分界的話;隻能說「三歲」是一個開始比較具有『我』識的起始,但是,這樣還絕對不夠強大的,因為這時連人類特有的「心智特質」所謂的『運算能力、使用心靈符號、可隨意組合的界麵、抽象思考』都還隻是起步階段,不是運用的非常好的,甚至是有些笨拙的。

 

大致上來說;在正常的家庭、學校教育成長的孩童,總要到六、七歲左右(注:因地區、因民族性、因教育方式、因宗教觀念影響而有出入),才會同樣懵懵懂懂的開始有一種出自內在對於『我』的各種省思和反思;幾乎本身也並未明顯察覺的狀態下,已經悄悄開始會想到『我是誰? 』、『我是什麽? 』、『我是從何而來的? 』、『我為什麽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 』、『我為什麽不是某某人? 』、『為什麽我的XX不如別人? 』、『我為什麽不是出生在XX地方?我為什麽不是出生在富豪之家? 』、『我為什麽滿臉雀斑或天生暴牙而不能像別人一樣正常? 』、『我為什麽不像XX一樣美麗或高大強壯,可以受到異性喜愛,或者可以不受欺侮? 』……再來就是『自己和環境甚至自然間的關係』,直到這時,所謂的『自我意識』才算正式的在凝聚! 同樣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和「語言」相關的,現代有一個比較新的認知;「人類」之所以能夠擁有這麽驚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單純是因為有著優良的發聲器官,而是除此之外,在我們腦部有個「預設網路模式」,這是來自基因遺傳,是受精開始已經先行烙印在韌體上的;如果沒有這個「預設網路模式」,單靠後天學習是不可能學會人類任何一種完整語言的,也就是說即使把人類的「發聲器官」全數成功的移植給一隻聰明的猩猩,如果它腦中沒有這個「預設網路模式」,它終究還是無法學會人類複雜的語言的。而且這個「預設網路模式」是有「賞味期」的,通常一個幼童,如果因為生長環境或者某些特殊原因(譬如傳說中的狼童),無法及早學習語言的話;那麽在超過六、七歲左右的最後學習機會,這個「預設網路模式」就會自動關閉,此後無論如何教導和努力學習,也終生無法擁有語言能力。 這點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所有物種生活在這個競爭的地球舞台上,外界資源是如此不足,必須努力競爭甚至拚個你死我活才能賴以存活,同時自己身體上的各種資源也是非常珍貴的,生理結構會自然的妥善運用每一丁點的材料,絕對不容浪費去製造一些無用的廢物或者不發生作用的組織,連孔雀的羽毛也是有實質作用的(注:隻有養尊處優的人類,多吃少動違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才會製造出一大堆無用的肥油贅肉)。

 

而這個「預設網路模式」也一樣,雖然承載著遺傳基因的原始使命,但是,不在適當的時機開啟運用的話,那麽人類的生理機構勢必要將之「關閉」而移作他用,不可能任意閑置浪費的。 「靈魂」的形成也幾乎一樣;從人類的祖先開始能夠形成「靈魂」之後,同樣遺傳了這種能耐給後代子孫,也同樣有一種「預設網路模式」,也同樣有一個「賞味期」,雖然不能確定是和語言的那個「預設網路模式」是否使用的是同樣的路徑或有些重疊路徑(注:基於不浪費珍貴資源的自然法則,應該是極有可能的),但是,卻也會在超過一個年齡沒有開啟運用的話,一樣是會自動關閉移作他用的。 必須說明一個重點;此處所謂的「語言能力」不單純指聲音而已,因為有些先天的聽障人士也是無法發展出「聲音語言」能力的,那是聽覺器官或神經網路缺陷造成的,並不影響那個「預設網路模式」的作用,所以,日後仍然可以藉由學習「手語」或「筆談」來和他人溝通,表達自己的「意識」,所以不會影響「靈魂」的形成和發展; 但是,如果器官完全正常,卻因為各種特殊原因沒有及時開啟運用這個「預設網路模式」,一旦關閉,一是終生無法學會使用語言,如果在「靈魂」的「預設網路模式」方麵一旦關閉,同樣很不幸的將無法形成「靈魂」;在此,我必須很實事求是的提到;一個天生重度智障者,不論能存活到任何年紀,如果所表現的隻是純「生物本能」的生存方式而缺乏人類「心智特質」的話;必然是無法形成「靈魂」的,死後是和其他物種的結局一樣。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感知能力」,這個能力是被完整複製在「精微物質構成的靈體複本」上;這種「感知」能力特殊到甚至可以超出體外,不用借助各種「肉體感官知覺」而發揮作用;其中有一件事就是近代所發現的「鏡像神經元」細胞,心理學家和腦神經科學家認定這是人類會有「同理心」的原因和作用處;筆者同意這種結果,但是,還要補充一個額外的條件;那就是「感知能力」,因為這個能力才能更精確的「感知自我」、「感知環境」也同時「感知他人的內在思想活動」,而這個也是形成「靈魂」的必要條件,如果不論任何缺陷或疾病而沒有「同理心」的話,同樣是不可能形成「靈魂」的。 也因此,依據筆者針對這方麵的長期研究和「靈界」的實地觀察了解;如果在六、七歲之前,沒有正常的開啟運用屬於「靈魂」的「預設網路模式」,任其關閉或者沒有持續運作發展的話,就不能形成「靈魂」了,因為沒有強大的『自我意識』和足夠的『感知』能力,「靈魂」是不足以凝聚成形的。 還有一個重點;雖然一個人的身體通常必須到十七、八歲甚至二十歲才算完全成熟,但是,「靈魂」並不需要;大約也是在十歲或七、八歲之後,「靈體」已經足堪凝聚成型了,雖然「靈識」方麵仍然不足,但是,假設在此時因為疾病或意外事故而死亡;「靈魂」還是可以存在,而且還會繼續「成長」,因為「靈魂」並不需要非在肉體生命的型態才能真正「成長」,也就是說;隻要跨過最基本門檻,一旦能夠凝聚成形,不論是繼續含藏於肉體中直到壽終正寢,或者英年早逝,甚至在十歲左右就因故死亡的,還是能夠以「靈魂」的型式繼續存在。 人類的「靈魂」是必須在人類社會中才能形成,因為許多能力和其他同類間是互動才會產生的,包括豐富的語言和「同理心」,以及在人類社會才會需要的各種「心智特質」,譬如抽象思考和獨一無二的人格特質。因此假設真的有「狼童」,可以很確定「他」是沒有靈魂的。 在此也簡單的談一下「靈體」;構成「靈體」所謂的「精微物質」不是另外產生或單獨存在的,而是原本就含藏在一般常見的任何物質之中;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常見的「純金條塊」,不論產地是何處,上麵都會打印上凹字「9999」,這代表著純度達到了9999/10000,也就是說即使號稱純金,但仍然可能有將近萬分之一的雜質,至於這雜質是其他何種金屬?就沒有人說得清楚了。 我們都知道人從出生到真正成熟,是慢慢長大的,從出生時大約三千多公克的體重到成熟時六、七十公斤的重量,都是靠每天進食,日積月累出來的;我們可以比方在100公斤重的銅之中,含藏了1公克微量的黃金,正常情況下,我們還是會說這100公斤的是「純銅」,但是,事實上其中含藏了1公克黃金卻是真實不假的。同樣的代換回來;在我們從出生時三千公克到完全成熟時的六、七十公斤體重,其中也是這樣日積月累的含藏了微量的「精微物質」,分散在全身各部份,卻形成了一個完全複製的「備份」,這個就是「靈體」,然後也儲存了一個無形的完整資料備份庫,也就是我們一生所形成的『自我意識』,或者也就是「靈識」;因此,當我們活著時,是具備「肉體、靈體、靈識」的,當我們死亡時,「靈體、靈識」會離開肉體,形成「靈魂」而繼續存在,「靈識」基本上是一種能量,而「靈體」是非常精微的,所以可以很輕鬆的從死亡的肉體脫離出來,就像煙霧穿過紗窗一樣容易,而且是完全的脫離,並且承載著「靈識」,形成「靈魂態」生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