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幀都是視覺享受”“每一幀都有被打磨過的光澤”“頂級美學”......電影《無名》自上映以來,誇讚其電影美學的好評不斷,甚至#無名鏡頭美學#的話題還衝上了微博熱搜,口碑相當不錯。
有的觀眾直抒胸臆,大聲表白:“《無名》的鏡頭美學我好喜歡!”
有的觀眾則細細分析了《無名》的美學風格,並用六個字總結:“典雅、現代、冷冽。”
的確,作為一部諜戰片,《無名》講述的是日據時代上海灘無名英雄們的故事,這個故事中,有我黨的仁人誌士、有日本高級將領、有汪偽政權高官、有間諜、也有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宛然一幅民國上海灘風情長卷,自然要體現出中西文化交融的上海灘的全貌。
因此,我們在《無名》中可以看到雄偉壯觀又沉鬱的外灘建築群。
看到獨屬於上海老洋房的那份精致與曖昧。
更看到一個個普通中國人,在麵對日軍的殘忍暴行時,身處黑暗的洞底那種無助和絕望......
程耳導演通過這些“典雅、現代、冷冽”的畫麵,向我們傳遞出那個時代的動蕩與不安,讓觀者更容易進入故事的情境,產生共情。
對此,有網友精準地評價為“黑色視覺書寫光明故事”,這位網友,你是懂導演的。
另外,程耳導演在《無名》中使用了大量的“框架構圖”,也是其電影美學的突出體現。
通俗地說,“框架構圖”就是依靠門、窗或者其他能夠組成框架的東西作為陪體,用來襯托框架中的主體。
在《無名》中,導演大量地運用了框架構圖,結合影片場景的暗色調,強烈地傳達出了一種“窺視”和“隱匿”的感覺,讓銀幕前的觀眾產生“他們是透過縫隙去觀察世界”的直觀感受。
同時,“框架構圖”能夠巧妙地營造出一種空間錯位感。作為劇中人,明明他們身處的空間是觀眾無法計量的,但是當觀眾從這些角度看過去時,自然而然地會產生自己被封閉在某一空間內的錯覺,這一瞬間,觀眾成了主體,也開始通過縫隙去觀察劇中人,代入感更強。
這種構圖的應用非常符合隱蔽戰線的地下工作者們,他們一邊在暗夜中窺探世界,另一邊也時時刻刻被觀察著,“框架構圖”的應用簡直絕妙。
當然了《無名》中運用地更極致、也更被觀眾們津津樂道的美學,還要屬“對稱構圖”。
早在影片還沒上映時,就有一位長期與程耳合作的執行導演在采訪中透露:“他鍾愛對稱的鏡頭畫麵,對細節有偏執,無法忍受牆麵出現白點,床單沒有鋪平,如果可以的話,甚至希望掌控雨滴的方向。”
這次,程耳導演在《無名》中的鏡頭語言也完全被觀眾們get到了,網友盛讚他“對稱美學真的玩到了極致!”
對稱構圖的使用使《無名》這部諜戰大片呈現出極強的統一性和協調性,畫麵更加簡潔、富有序列性,而這種表麵的穩定感又與暗潮洶湧的劇情行程極致的對比,讓觀眾產生莫名的緊張感,或者說,爽感。
除了構圖,《無名》的布光與運鏡也相當講究。
全片是暗色係的基調,因此光在整部電影中就尤為重要,常見的是頂光源,比如路燈下的,或者酒吧和飯店裏的畫麵,自然地營造出了一種私密的氛圍感,在緊張刺激的諜戰大戲中,讓觀眾偶爾放鬆下神經。
影片中出現頻次較高的還有逆光和側逆光。逆光在大場景中的運用是很能烘托氣氛,比如電影開篇出現的“廣州大轟炸”後的廢墟場景,邊緣線清晰的紮眼,在看似黑黢黢的一片中間,慢慢出現一隻小狗......瞬間吸引觀眾所有目光。
《無名》極致的電影美學還吸引了許多觀眾自發拆解,分析地頭頭是道、樂此不疲,比如下麵這位網友,就對日本人殘害中國普通百姓的這一幕深有感觸,仔細看她的分析,寫得很有道理。
為了在大銀幕上享受這份極致的電影美學,還有的網友選擇二刷、甚至三刷,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最重要的是,《無名》通過電影美學的極致表達,讓更多觀眾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進而“再一次愛上了電影”,在這個人人感歎文娛作品質量堪憂的時代,還有比這更高的評價嗎?
總之一句話,你絕不應該錯過在大銀幕上看《無名》,享受電影盛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