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乘坐的汽車在法國巴黎阿爾瑪橋隧道中發生慘烈事故,戴妃?隨後不治身亡。消息?傳出?後,震驚了?世界?。
就在這起車禍發生幾小時後,接到消息的查爾斯王子迅速安排了從阿伯丁的巴爾莫勒爾城堡飛往法國的皇家飛機,當時他正在那裏度假。戴安娜的兩個姐妹莎拉·麥考克代爾夫人和簡·費勒斯夫人一同前往。
一日夫妻百日恩。查爾斯王子還算有情有義,因為那時他的身份是戴安娜的前夫,而且戴安娜已經沒有王室身份,他即使不管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天氣很熱但存放?黛安娜?遺體?的?房間沒有空調,後來拿來?電扇吹。
戴安娜信任?的貼身司機特布特先行到達,他回憶說:"當我插上電源,把電扇對著床吹時,戴安娜的頭發被吹動,眼瞼也在動?,有那麽一瞬間,讓我有錯覺,以為她還活著。很快,我就回到了現實。我不得不把臉轉向一邊。”
查爾斯與戴安娜的姐姐和兩位牧師一起在停放戴安娜的病房裏為?他禱告?了15分鍾。
克洛查德-博蘇特神父後來回憶說:"查爾斯感謝了我。他非常非常悲傷。是的,我看到了?眼淚。”
消息傳到英國時,英國民眾驚呆了。
悲痛之餘,他們認為戴安娜是狗仔隊害死的,於是他們遷怒於媒體。
“你是害死她的幫凶。“
“你們太可怕了!“
民眾對媒體說,他們甚至推搡街頭隨機采訪他們的記者,情緒相當失控。
美麗時尚的戴安娜王妃天生喜歡鏡頭,鏡頭也喜歡她。
她曾經運用媒體遊刃有餘。她會說,“過來,在這裏給我拍照。”
去世前,她已成為世界上出鏡率最高的女人。
後來漸漸地,媒體有些過頭了,戴安娜開始唯恐避之不及。
她曾跟密友說,有的攝影記者還會罵她“妓女“,”婊子“,故意激怒她,因為如果能拍到她憤怒或哭泣的照片,他們就能賣個好價錢。
現在人們意識到,正是媒體這種咄咄逼人的關注直接導致了她的死亡。
接戴安娜靈柩回來的路上,令人驚歎的一幕發生了:人們紛紛把車停靠在路邊,向靈柩行注目禮。
戴安娜去世兩天後,倫敦已經成為英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公民悼念活動的震中。
民眾不斷增長的憤怒很快又找到了一個新目標——王室。民眾把悲傷轉向對王室的憤怒。
在戴安娜遺體運回國的第二天,伊麗莎白女王、查爾斯王子就像什麽都沒有發生似的,照常出現在蘇格蘭的一座教堂裏。這種漠然?的態度讓英國民眾感到震驚。
戴安娜去世三天後,伊麗莎白女王和查爾斯王子即沒有出現在白金漢宮附近的戴安娜悼念儀式上,也沒有發表任何聲明。
因查爾斯王子的不忠而與戴安娜離婚、又剝奪了她的王室身份,讓英國民眾覺得他們對待戴安娜很殘酷,是世界上最冷血的人。
民眾還質疑,倫敦所有建築物上的英國國旗都降半旗以示哀悼,但白金漢宮前的旗杆卻空無一物。
這是整個王室的恥辱。
但公正地說,從曆史來看,白金漢宮的旗杆從未掛過英國國旗。而且隻有在女王在白金漢宮的時候,才升皇家王旗。
現在這也成了王室麻木不仁、冷酷無情的象征。
4200萬人致電報紙,要求王室摒棄禮儀,在白金漢宮升上英國國旗,並降半旗致哀。
但女王堅持傳統,拒不升旗。
前兩天,媒體還是憤怒的對象,這時,媒體也加入抨擊王室的隊伍。
工作人員開始擔心女王會失去民眾的支持。
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是判斷民眾情緒的專家。他不斷出來慰問悼念的人群,與大家互動。
最後在查爾斯王子與布萊爾的聯合翰璿下,女王做出了回應:曆史上第一次在白金漢宮升起了英國國旗,並且進行了電視直播講話,這是近50年來首次。
這是史無前例的妥協。
因為女王知道,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愛戴,皇室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後來,女王的另外兩個孩子—安德魯王子和愛德華王子代表王室,看望在白金漢宮外悼念的人群。
傍晚,女王和菲利浦親王、查爾斯王子和兩個孩子也露麵了。公眾的情緒稍微得以緩和。
戴安娜與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矛盾。
在戴安娜最後的日子裏,跟弟弟查爾斯·斯潘塞的關係也正土崩瓦解。
為躲避媒體的追逐,戴安娜曾要求暫住在斯潘塞家族位於奧爾索普的農舍,但被弟弟查爾斯拒絕了。他不希望寧靜的鄉村生活被追逐而來的媒體打破。他們爆發了爭吵。直到戴安娜離世,他們都沒有說話。
所以戴安娜的突然離世,也讓斯潘塞家族成員,特別是她的弟弟查爾斯難以接受和消化。
戴安娜的家人看到公眾在白金漢宮外築起的花牆日益增高,意識到或許戴安娜值得享有皇家葬禮。
但沒有傳統。沒有先例。英國王室沒有這方麵的準備。沒有任何此時可以使用的皇家方案。
於是治喪小組正式成立,並開始討論日程。
查爾斯雖然已經與戴安娜離婚,但他仍然要求作為親屬加入扶靈的隊伍,走在靈柩後麵。
隨著民眾對王室的憤怒持續高漲,查爾斯開始擔心他會在送葬隊伍裏遭到襲擊。
後來在送葬的人群中,果然有人衝查爾斯王子大聲喊,“你不配她!“
戴安娜的去世,讓他成為那個最不受歡迎的人。
最後,倫敦警察局加強了安保,屋頂上安排狙擊手隨時待命,人群中安插了便衣。
皇家顧問認為,兩個孩子也應加入扶靈隊伍。但威廉王子拒絕加入,他說隻是不想公開表示悼念。為自己最愛的媽媽服喪,是非常個人的事情。
或許是因為他不喜歡媒體的關注,認為媒體跟他媽媽的死有關,但最後在爺爺菲利浦親王的安撫下,出現在扶靈隊伍裏。
皇家葬禮通常都在溫莎城堡舉行,這回查爾斯王子和首相布萊爾決定改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這樣可以讓民眾也能前來悼念。
“直到失去她,我們才知道有多愛她,“ 街頭的民眾說。
戴安娜的離世觸及了人們心中的痛處。更多的人去教堂尋求慰藉,自殺救助來電的數量也創下紀錄。原本沉默寡言的英國人居然這麽喜歡流淚。
悲痛心情的大爆發,就像是一場大地震,200萬民眾湧上街頭參加戴安娜的悼念活動,成為英國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戴妃的葬禮於1997年9月6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
在葬禮儀式上,查爾斯•斯賓塞作為家屬代表講話。
他的言辭激烈,不僅批判了媒體,也怒懟了王室。
他說他的姐姐在去世前一年裏,證明了無需王室的頭銜,她依然可以散發自己的獨特魅力。
他說他姐姐肯定希望能照顧好他的兩個孩子哈裏和威廉,他會盡他最大的努力去照顧他們。
斯潘塞說這番話要放在從前是要被砍頭的。沒人敢在女王麵前這麽說話。
雖然在女王麵前攻擊王室,讓他樹敵,但他的話,像是刺破了一個膿包:大家都認同這個事實,戴安娜應該被保護好。
伊麗莎白女王給世人的印象一向是堅韌剛毅,約束克製。
在這次事件中,人們看到,在重重壓力下,女王也可以屈服於民眾,摒棄幾百年來沿襲的傳統,不斷修正,與時俱進。這恰恰有助於修複王室與民眾的關係。
當送葬隊伍經過時,女王站在白金漢宮的大門外,罕見地低頭致敬。
從這場悲劇中,王室開始向戴安娜學習,變得更開放,更包容,也更加隱忍,白金漢宮外懸掛的英國國旗也更加強大。
如今,戴安娜已經如願遠離媒體,回歸寧靜。她的傳奇還在通過她的兩個孩子繼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