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安倍四上《時代》封麵:直到生命最後,他都在日本政壇一言九鼎

(2022-07-10 06:11:46) 下一個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8日在奈良遭槍擊身亡,震驚全球。

美國《時代》雜誌第四次以他的照片作為封麵,並盛讚:安倍改變了日本在世界的地位,直到最後都是日本政壇一言九鼎的人。

安倍晉三是日本在位最久的首相,分別在2006年到2007年、2012年到2020年兩度掌權。

2006年,52歲的安倍成為了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

在《時代》周刊2006年9月亞洲版的一篇封麵報道中,安倍被描述為 “一個毫不掩飾的保守派,渴望加強美國聯盟,為能促進日本在國外發揮更自信的作用而不惜冒著進一步對抗中國和韓國等鄰國的風險。“

一年後,安倍因健康原因下台。

《時代》雜誌在2007年9月24日的亞洲版又對其做了封麵報道。

在他短暫的第一個任期內,安倍嚐試與中韓修補關係(盡管他在第二個任期內,與中韓的緊張關係再次加劇)。

他雄心勃勃,最大的願望就是主張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加入日本擁有集體自衛權條款,推動日本走向所謂“正常國家”。

然而,日本民眾最希望從其領導人那裏得到的是醫療和養老金改革,更好的老年人護理和更多的就業機會。

2012年,安倍又重登首相大位,並連續任職7年8個月,成為日本憲政史上在任時間最久的首相,在任期間創下種種紀錄,更被譽為是日本政界的傳奇。

2014年,他又一次接受了《時代》雜誌的深度采訪。

當時的文章寫道,“日本正在尋找自己的靈魂”,並引用了2011年福島核事故,以及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等重要事件。

在那次采訪中,他談到了自己的世界觀時說,“我是一個愛國者”。

他將他的外交政策支柱總結成是加強日美關係。

“日本應該成為美國的盟友,盡管過去兩國有交戰的曆史。但日美結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在解釋他的外交政策方法時,他說,“我已經承諾不再發動戰爭,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痛苦的世界。”

2018年4月,安倍攜妻子抵達約旦訪問

他還提到自己臉皮很厚,“作為一名政治家,我經常受到批評。但是,如果你介意這樣那樣的批評的話,你就什麽事情也幹不了。”

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安倍成功抓住民心,大打經濟牌,讓原本一攤死水的日本經濟,擺脫過去負成長的惡性循環,日本經濟掀起漣漪,股市更一路狂飆。

當時也創造出了專有名詞“安倍經濟學”。除了在經濟上有所成長,日本也帶來觀光財,還獲得2020東京奧運主辦權,成功解決經濟上的難題。

2013年9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代表團一起慶祝東京獲得2020年夏季奧運會獎

外交上,他縱橫世界舞台,積極出席大型會議。

他見過的世界領袖可能比前麵10任日本首相加起來都要多。

但安倍的外交不盡然都有成果。

強硬的民族主義也讓他在海外樹敵。安倍任內,日本與韓國的關係降到10年間的低穀,主因仍是曆史恩怨。此外,安倍主張對抗中國軍事現代化,中日關係也屢陷低潮。

2013年,安倍攜夫人出席印尼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

對抗中韓朝,安倍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修憲,但卻麵臨意見分歧的輿論和立法上的障礙。

不過,他確實以此為契機,建立聯盟,並於2015年率領政府立法允許日本軍隊時隔70年首度赴海外參戰,提升日本的國防地位。

在安倍任期,確實強化了日美關係;安倍還與印度、澳洲等建立新的夥伴關係。

然而,安倍多次爆出健康問題,加上任期內日本麵臨新冠疫情嚴峻、經濟不振和東京奧運是否續辦的難題,他長期推動修憲的行動也沒有成功,最後帶著未竟之誌在2020年9月辭職。

2019年,安倍出席G7峰會

但他即使不在位,仍在幕後運籌帷幄。過去一年左右一直很享受不在位的狀態,擺脫了束縛,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他依然是日本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之一。日本成為更加突出的國際參與者,安倍的私人外交功不可沒。

然而,安倍的所有努力都在遇刺這天戛然而止。

原創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違者必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