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人均居住麵積大概隻有7平米,在大城市人們的居住麵積卻是更小。
記得當時我走訪了一位在上海航運局工作的上海朋友:一對夫婦加小孩三人居住在5.5平米的小房間,馬桶和煤餅爐都放在床底下。當時這位朋友還告訴我,他還算是幸運者,許多婚齡青年還因為沒有分配到住房而無法結婚。
由於當時酒店(當時大多是稱旅館)的房屋資源極其有限,每次從外地到上海的出差人員最怕是住宿問題。那時不能直接找旅店,必須先去九江路的“上海外來出差人員住宿介紹處”的窗口排隊等候介紹。記得那時介紹處分別有1/3/5號窗口,一號窗口是接待中央部委直屬單位人員,一般都有住宿房間。3號窗口是接待有省計委來滬介紹信的持有者,一般等幾個小時基本上也會領到住宿介紹單子。5號窗口是一般介紹信,一般需要排隊8-10小時,甚至更久。
一次冬天我出差排了整整24小時的隊,最終還是隻拿到躺睡澡堂的椅子,而且還必須等澡堂營業結束才能“享受”難得的躺椅。雖然談不上任何舒服,但總比走在馬路上強。
5號窗口基本上都是關閉的,要等到旅店或澡堂有空位上報介紹處,5號窗口才打開介紹。當5號窗口打開時,那些疲勞不堪的等待者一下子變得非常興奮,隻可惜介紹了幾個人後,窗口又關上。接著又是漫長的等待......
這些反映當時住房狀況的故事現在已經成了陌生的曆史,甚至還被現在的年輕人認為是“天方夜譚”。
隨著改革開放和幾代人的努力建設,中國人的住房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現在人的住房若是在當時人的眼裏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堂皇宮”!什麽幾房幾廳,電梯大廈,甚至花園泳池。不少人還有多處房產。現在中國人的住房條件已經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條件與水平。
中國的高樓大廈猶如雨後春筍
住房條件的改善的的確確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安居樂業的重要物質條件。在這同時,也產生一些問題,比如在一些地方過度開發,造成房多地少(特別是農地、綠地),房多人少,炒房成風,等等。
上個世紀的計劃生育時代,產生了普遍的獨生子女家庭。現在許多孩子的爺爺有房子,姥姥也有房子,而這些孩子終將要成為這些房子的主人。到那時他們也許為住爺爺留下的房子,還是姥姥留下的房子而“發愁”。
現在的人們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生育觀念也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大多數人(特別是城市人)不想多生孩子,一些人甚至不想生孩子。他們中有些是可能擔心多孩子的生活成本太高,也有些是為了追求輕鬆瀟灑的個人生活。道理是,生兒育女固然是承受艱苦,但是為了國家民族後繼有人,民族興旺延續,養育下一代是不可推辭的也是光榮的責任。我們偉大的國家偉大民族就是由千千萬萬的中國人而組成而存在。
人們擔心多孩子生活成本高固然是理由的一方麵,不肯吃苦可能也是另一個原因。在上世紀那麽差的物質條件下,我們的母親或母親的母親也能將眾多的孩子養育成人,靠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吃苦耐勞的“偉大母親”的精神!
人是國家社會的構成“細胞"
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強鼓勵人口生產的政策,比如對二胎孩子家庭提供住房、教育、醫保方麵的優惠等等,提倡生孩子的責任感和幸福感。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事關全局的長期社會工程。
國家興旺,人是決定的因素。我國的人口前景趨勢令人擔心。若是不改變人們的生育觀念,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衰減不可避免。有聯合國人口專家甚至預測到本世紀末或以後,中國人口可能會減少到5億。這可能是危言聳聽,但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畢竟人口是關係到國家民族的千秋大業!
俯瞰神州大地,遍地是高樓大廈,甚至還有花園別墅,問題是這麽多的美麗房子將來該留給誰?
孩子是偉大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