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ling

對生活的感受,對人生的思考,對世界的看法,對曆史的感悟,對未來的期待。
正文

抉擇的道德困境

(2022-05-05 11:58:51) 下一個

                    

曾記得上過的一次哈佛大學公開課有關思想實驗的非常有名的例子:電車(礦山車)困境(trolley problem dilemma)……一輛刹車失靈的礦車快速而來,軌道前方不遠處有5個孩子正玩得不亦樂乎,絲毫不知危險將至。你做為駕駛員 (或旁觀者)可以搬動一下swifter ,五秒之內就可將礦車轉向備用軌道。但恰在此時,一個成年人正在此備用軌道上行走。5秒之內你隻有倆個選擇:1. 什麽都不做(結果可想而知,五個孩子死掉)2. 搬動swifter 撞死一個成年人,挽救五個孩子的生命。…….我曾多次思考這一難題,始終找不到解開這一難題的邏輯點。                                                                 

今天已是靈芝罹患腦瘤15周年,也到了我們的婚姻35周年。衷心感謝鄧偉人,使我這個六歲時父親就不在身邊、整個青少年時期都在大半個北方 (山東、河北、蘇北、東北、新疆、西北) 度過、敏感內向、自卑寫在臉上的一個別樣的軍人後代,有幸在古城西安成為群裏各位的同學和戰友,也讓我結識了一生的最愛,一個優點極為突出但缺點也十分明顯的江南才女(高考全省第三,女生第一),我也有幸成為了浙江女婿。35年來的相互學習、磨合以及相互幫助,已經使我們成為了不能分開的命運共同體。所以,當你下班回家時發現,一個心氣極高的人,卻因疾病的折磨 (全身肌無力,由腦瘤導致的SIADH,低鈉血症) 從沙發上滾落下來,趴在地上掙紮2個多小時也起不來時,當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被一次次突如其來的驚厥襲擊,造成多次傷害 (頭破血流、骨折、全身淤青,玻璃茶幾被砸,家裏隻乘倆排沙發) 時,當一個極有才幹、對自身要求又高的人,因十多年後放射治療的後遺症 (SMART stroke like migraine attack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 的影響,行動不便生活難堪,不的不依賴別人時,當一個優雅知性、才思敏捷的人,卻因疾病的長期折磨而變的記憶力下降、並且基於常識的判斷能力也受損,以至於對情緒化的性格改變而揪心不已時,你就會理解她為什麽不要CPR,為什麽不接受各種治療 (到目前僅有早期的一個放療療程和常規的抗驚厥藥物)。我們都有醫學背景,但都不是臨床醫生。隨著腫瘤的再次複發,MRI上白色陰影漸漸變大,我們不得不再次麵對命運的拷問。在以病人為絕對中心的北美醫療係統中,周圍人的權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群裏的各位大神多是臨床醫生,看慣了生死。當在靈芝的要求下,Palliative Care 醫生給了我們厚厚的一遝文件表格有關MAID (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 ) 時,我還是糾結了。做為care giver, 簽名就意味著責任和擔當。但我們就這樣選擇什麽也不做了嗎?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還是有很多可能 (盡管美國醫療昂貴、加拿大公費醫療有限製),我知道有尊嚴地活著是多麽的重要。但活在困境中我們就不得不放棄對生命的承諾嗎?抉擇的道德邏輯點應該在哪裏呢?                                                                                                                                                 從理性主義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的道德哲學中,我們深知,道德的普遍性 (沒有例外性)源自於對人性的理性思考。人是目的,不是手段,這就是對人的最大尊重。以感性或和以自私為基礎的道德是不應存在的。我們尊重生命,但我們也不應該推下一個大胖子到鐵軌上 (可阻擋失靈的礦車),去挽救未來有無限可能的5個孩子。就像一個外科醫生,不應因為有5個病人急需器官移植才能活下去,就去取下一個毫不知情的人的器官做移植以救5人生命。但是,順其自然其實就是放棄主動選擇,就是前述難題中的選擇1,也將是一種unintentionally 傷害生命;刻意去做一種改變,就如同難題中的選擇2 搬動swifter, 也有可能傷及無辜,那將是一種intentionally 傷害生命。我做為這個大千世界生命群體的一員,從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態度出發,會以下麵的三點結束今天的思想實驗:1.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選擇)。2.做這件正確的事會為自己和親人帶來好的結果,同時也必須為他人和社會帶來幫助和貢獻。3.最重要的是在做這件正確的事時,內心充滿了責任感和幸福感。這就是美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相宜坊 回複 悄悄話 我當年陪兒子參觀哈佛時也看到這段命題,當時覺得像當頭一棒,一個從未想過的問題突然擺在眼前。事後想想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從道德,邏輯,社會和宗教的角度來看,都會得出不同的答案。關鍵在於你是誰,如果你是其中小孩的親人或成年人的親人,答案會一樣嗎?

隨著年齡增大,眼看親人在無望的病痛中掙紮,心中的糾結也是無解的,無論哪個選擇都是錯。我覺的我們的痛苦應該是第二位的,當事人的選擇才是第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