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希羅

從荷馬到三哲再到維特魯威,三千年前愛琴海東岸那片貧瘠的土地上誕生了人類史最偉大的先哲和我們得以生存的現代文明
正文

大圓環壯遊:在原住民的故鄉

(2023-04-24 04:39:17) 下一個

Day Sixteen 紀念穀地Monument Valley

啟程前吉姆用牛仔折籮為我們“壯行”,聽說我們途經紀念穀地Monument Valley後還特意告訴我們高丁驛站Goulding's Lodge博物館不錯。

今天的行程是從佩吉沿98號路向東轉160、163向北去位於猶他的紀念穀地,再一路往北往東到達科羅拉多的科尓特茲Cortez市。

進入猶他後地麵變得赤紅。地表還算平緩,間或有凸起的方石。

高丁驛站 Goulding's Lodge

在高丁驛站博物館稍事停留我們便進入了隸屬納瓦霍的紀念穀地。守門的納瓦霍人看了看高地人說“You guys are ok。”,我回問“難道開Car的真敢進去?”,守門人笑笑“我的朋友,千萬不要低估人們的'勇敢'”。

紀念穀地圖,隻有紅線可以自駕

進入沙石遍布、蜿蜒起伏的峽穀路Valley Drive,立刻體會到這段路的艱險:有的地方坡度高達二十度、有的地方僅足一輛車穿過、很多地方尖石就立在路中央無法躲避。可以想象,底盤不高的Car在這裏轉上一圈一定是傷痕累累;一旦拋錨了就危險了 - 在納瓦霍國家不能對911服務期望過高。不過就是在這裏真的能看到奮不顧身的Car們避過或避不過一塊塊頑石、呼哧帶喘地在路上爬行。有一輛車陷在沙堆裏,車主跟擺攤的納瓦霍人借了一把鐵鍬,奮力地(試圖)把車挖出來

我搖了搖頭,把注意力轉到自然賦予的這片神奇的土地。

這是一片海拔六千呎的沙漠,黃沙、亂石,寸草不生。起伏不大的沙漠有高達千尺的孤峰butte突兀而起,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簇簇:象背峰、駝峰、雨神台、雷鳥台、三姊妹峰、圖騰柱……峰們自下而上由頁岩、砂岩和礫岩一層層堆砌,其富有的氧化鐵氧化鎂使得峰們或如奔放的火神或如冷峻的藍姬

象背峰

指套峰

三姊妹峰

雷鳥台

圖騰柱和太陽眼是納瓦霍國度的崇拜物:

圖騰柱Totem Pole

太陽眼Eye of the Sun (網絡圖片)

蒼涼、大反差的地貌和變幻莫測的顏色讓紀念穀成為攝影師和西部片的聖地。從約翰·福特John Ford開始有20幾部電影在紀念穀拍攝(多為西部片),而約翰·福特的《The Searchers》讓這個前倚三姊妹背靠駝背峰的地方成了經典(網絡圖片):

湯姆·漢克斯的《阿甘Forrest Gump》 讓我第一次了解紀念穀的壯麗(網絡圖片):

離開紀念穀,當晚宿於科羅拉多的科爾特茲市Cortez。

從紀念穀地到科爾特茲路上看到的景觀:

印第安帽子Indian Hat

不知道這個雙峰算什麽,各位看官自己命名吧

Day Seventeen 綠色台地國家公園

今天的目標是梅薩維德(Mesa Verde,又稱綠色台地)國家公園。

長話短說,在遊客中心買了懸崖宮殿Cliff Palace和陽台屋Balcony House的遊覽票後,我們一路驅車上行。在台地考古博物館小憩時LD拽著我看了一部介紹梅薩維德的電影:

  • 一千五百年前,住在四角Four Corners(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猶他和科羅拉多四州交界)的人們移居梅薩維德,他們被納瓦霍Navajo稱為阿那薩吉Anasazi即“古老的外國人”,不過他們自己寧肯稱自己Pueblo普韋布洛人;他們懇荒地、植豆類、種玉米、獵灰狐、誘野兔、畜火雞、織麻布、做陶罐、編籃筐、蓋房屋;其中的有些藝術品看起來精美絕倫、即使跟南美的印第安藝術相比也毫不遜色。

  • 大約八百年前普韋布洛人開始構築大型社區,散居者紛紛搬入社區村落;而這些社區有相當一部分是建築在懸崖中的:在懸崖中的大型凹進處(也可以說是淺洞穴)普韋布洛人構築了許多大型社區,僅今天發現的就超過六百處懸崖民居!至於為什麽他們要住在懸崖中間,有的說是避風取暖、有的說是因為躲避戰亂、也有的說是因為便於保存珍貴的水 - 在多處懸崖社區中有規模性的水利設施;因為沒有文字,考古學家們沒有統一的意見。不過有一點是有結論的,懸崖底部是社區天然的垃圾場,因為這些懸崖底部無一例外地有大量生活垃圾。

  • 在極盛的1200年代,這一帶有超過三萬普韋布洛人,這一紀錄迄今沒有打破。

  • 正如不知道為什麽普韋布洛人來到梅薩維德,七百年前他們突然離開了梅薩維德,他們為什麽離開(一說是連續三十年的幹旱)、他們去了哪裏?這些都還是未解之謎。

如此發達的北美印第安文化居然在群山中湮沒了六百年,直到十九世紀末才被探險的牛仔發現而轟動一時,旋即成為國家公園,至今仍然是國家公園係統裏是唯一的文化類國家公園、也是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

以前以為生活在北美的印第安人以遊獵為生因而沒有定居、農業和社區,梅薩維德之行徹底糾正了我的這個誤區。

也許是紅石看多了,LD對昨天紀念穀地沒有表現出特別的熱情,反而對這裏的Pueblo文化、尤其是其懸崖社區極感興趣,對普韋布洛人在一千多年前如何在懸崖中間生活充滿了好奇。好在我們提前買了兩處懸崖社區的遊覽票(從遊客中心到遊覽的地方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而且遊覽票隻能在遊客中心購買),LD甚為歡喜。

因為地勢險惡,懸崖民居必須有Ranger做導遊以保證安全。沿著懸崖邊新築的山路一路向下,再下木梯就到了第一站:懸崖宮殿。

遠望懸崖宮殿

我們這一組的Ranger弗蘭克講懸崖宮殿是世界現存最大的懸崖社區,有上百間民居。這裏曾經有近二十戶人家居住,每一戶都有多層臥房和一處臥於地下的圓形起居室:中間是火爐、四周靠牆是長凳;整個社區還有加工儲藏玉米的工作間儲藏室和專門儲水的石屋。所有遊客都為這些鬼斧人工般精巧的建築嘖嘖稱奇。

懸崖宮殿和Ranger弗蘭克

陽台屋的規模雖然不及懸崖宮殿,僅有兩三戶人家,但是地勢更加險要、來回都需要穿過僅容一人爬行的隧道。陽台屋戶型較大、設施也更奢華。Ranger 戴維告訴遊客,梅薩維德的普韋布洛人 - 大概跟殘酷的環境有關 - 是極為實用的:能勞作的成人有最多的特權,小童和耆老隻能隨遇而安。戴維跟我們描述了一個七歲小童七歲小童一天的生活:清早背上陶罐、穿過懸崖和動物出沒的叢山到二十英裏以外唯一的水源背水;也許當天、也許是第二天幸運地回來了,吃上一餐,可以休息了吧?No,here is another jar

陽台屋,每一戶民居必配備的起居處

Ranger戴維講述一個七歲小童七歲小童一天的生活

陽台屋對麵懸崖中間的民居

從陽台屋返程的大木梯

大圓環沿線有二十餘個原住民遺跡或公園,我們這一路走了四五個原住民遺址。

從綠色台地去黑峽穀的路上吃了一張罰單,後成功維權。

當晚在黑峽穀國家公園露營。

Day Eighteen 甘尼遜黑峽穀國家公園

甘尼遜黑峽穀Black Canyon of the Gunnison國家公園不值得去,就不浪費筆墨了;當晚夜宿丹佛。

甘尼遜黑峽穀Black Canyon of the Gunnison

在丹佛的Abrusci's意大利餐廳吃晚餐

相關

鮑爾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