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希羅

從荷馬到三哲再到維特魯威,三千年前愛琴海東岸那片貧瘠的土地上誕生了人類史最偉大的先哲和我們得以生存的現代文明
正文

侃侃大英圖書館裏的寶貝

(2022-07-13 04:27:28) 下一個

說起倫敦,很多人言必大英,再就是吃的差、人冷漠。其實除了大英、大本鍾和倫敦塔,倫敦好地方太多了,單就收藏來說,大英當然是世界三甲博物館,倫敦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不遜於世界任何一家頂級畫廊,華人世界裏鮮於談及的V&A -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 無論從麵積、數量和價值都堪稱世界一流博物館。

V&A一百多個展廳、兩百多萬件、四大洲跨越六千年的收藏,其歐洲藝術、東亞文物都是世界一流,而鐵器製品、陶瓷、玻璃、紡織、家具、麵具、銀器、珠寶、印刷、攝影和影視諸多方麵的收藏都是世界最多最大,其中國收藏在我看來比大英的更有價值。

V&A:歐洲藝術

V&A:中庭

實際上,如果把V&A拆成二十個博物館、它們也都是世界一流的博物館,所以我們去V&A的半天絕對是到此一遊式的走馬觀花,好在這個地方緊鄰我們住的地方,所以一直賴到關門才離開。

 

V&A:這個展櫃的中國收藏都是三千年前的,其中2號玉斧(左上)已經距今五千五百年了


不過今天要侃的是大英圖書館。

因為下午要去V&A,我們一大早、開門之前就到了。先在牛頓雕塑前“祭拜”一番,然後排隊進門。

排隊的人不多,大多數排隊的都是直奔珍寶館The Treasures;而這些人來珍寶館是為了一個東西:大憲章 Magna Carta

大英前麵的牛頓雕塑

珍寶館

說大憲章,先要說一點英國曆史。

紀元前後,羅馬人在大不列顛島建立了第一個文明,五世紀末羅馬帝國滅亡後盎格魯-撒克遜進入混戰;直到1066年,征服者威廉從諾曼底入侵並統一英格蘭(見《重建倫敦》),開啟了現代英國的曆史;所以說曾經稱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國不過區區一千年的曆史,而且跟法國有有千絲萬縷的聯係,英格蘭和法蘭西更像一對愛恨交加的戀人。

獅心王理查一世暴斃之後,獅心王的弟弟、無地王約翰在1199年取得王位。約翰和哥哥一樣好戰但是遠不及哥哥善戰。和法國連年的戰爭讓約翰失去了歐洲大陸大部分疆土,而不斷的橫征暴斂讓約翰和北英格蘭諸侯及坎特伯雷大主教失和,終於在1215年春天,英格蘭的貴族們宣布不再效忠約翰、除非英王答應他們的條件;事實上,這是一場貴族的叛亂。民心盡失的約翰節節敗退,到5月17日倫敦失陷時,除了求和、約翰已經無牌可打。

6月10日,在坎特伯雷大主教史蒂芬·朗頓Stephen Langton的協調下,約翰和叛亂貴族首領在溫莎城堡附近的蘭尼美德 Runnymede 談判【注1】,並於6月15日簽署了約束王權的「男爵法案 Articles of the Barons」,並抄寫在13份羊皮紙上;四天以後、這些有英王印章的條約被遞送英格蘭全境,反叛貴族們宣布再度效忠約翰。

對約翰來說,這份條約實際上是城下之盟,特別是其中的第61條規定貴族委員會可以依法沒收國王的財產,所以沒過多久他就反悔、請羅馬教皇廢除;而反叛貴族也不信任約翰,拒絕依照條約交還倫敦;教皇意諾增爵三世 Pope Innocent III 遂在8月24日宣布條約“永遠無效及廢除”。

這份條約僅僅存活了十個星期,諸侯戰爭爆發。兵力薄弱的諸侯從法國搬來了救兵 - 路易王子注2,不過即使法國人也救不了叛軍,約翰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拿下倫敦及英格蘭大部分地區,然後北上進功叛軍最後的據點。

人算不如天算。2016年9月,就在叛軍岌岌可危的時候,約翰在裏昂【注3】染上痢疾,一個月後病故。

繼位的亨利三世試圖和解,將第61條刪除後重新頒布了「男爵法案」、不過有路易王子撐腰的叛軍們並不買賬。到了1217年,久戰不勝的路易王子萌生退意,於是亨利和叛軍在1215版的基礎上又簽署了一份合約,增加了森林條款、稱「森林憲章 Charter of the Forest【注4】。森林憲章第一次使用了「大憲章Magna Carta」這個術語來定義2015版男爵法案。

此後英國國王曾三十次重新發布「大憲章」,其中最著名的1297版(又稱愛德華一世版)延續英國法律至今。過去八百年來,大憲章第39條“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同等地位公民的依法裁決、或經國法判決,都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損害”成為個人自由的保障、及現代西方憲法的基石;法治精神在英國確立下來,並通過大航海輻射至五大洲。

繞了這麽大一個彎,跟大英圖書館有什麽關係?

關係大了!

1215年的13份「 男爵法案」隻有4份幸存下來了,其中兩份就保存在大英的珍寶館(另外兩份保存在林肯大教堂Lincoln Cathedral和索爾茲伯裏大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另外珍寶館還珍藏了1225版、有亨利三世印章的大憲章、教皇宣布男爵法案無效的信件以及一幅13世紀初的約翰王獵鹿圖。

因為其珍貴和稀有,大英圖書館在其珍寶館內又專門設了一間“密室”來展示大憲章相關原始文件。

約翰獵鹿圖及大憲章重要年表

1215年男爵法案-1

1215年男爵法案-2,這是四份抄本中唯一一份皇家印章依舊幸存的抄本

大憲章“密室”

為紀念大憲章發布800周年,2015年2月2日大英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展覽,四份僅存大憲章抄本在1215年離開蘭尼美德後第一次聚會,見下圖(網絡照片)。


?大英珍寶館的另一項收藏,雖不及大憲章流行,我認為其價值跟大憲章比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

這是其聖經收藏。

大家知道「舊約」成書於耶穌降生五百年前,舊約既是猶太教的聖經、也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基礎,不過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接受的舊約有所不同;「新約」則源於耶穌去世及複活升天之後,耶穌門徒在各地宣講耶穌的言語和事跡、各處傳道的經曆以及他們的書信,大約於公元兩百年開始成型,而且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共同接受的「新約」是一樣的。

照理說,既然新約是耶穌眾門徒傳播的,那麽幾百年後流傳下來的內容肯定有所不同。那為什麽不同基督教派的新約是一樣的呢?

其實一直到公元三百年左右,新約確實內容語言各異,光是手抄本就包含了古敘利亞、古埃及、埃塞俄比亞、亞美尼亞和希臘語。新約的“統一”跟兩個人有關:君士坦丁大帝和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通過《米蘭詔書》)宣布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境內合法,並於325年在尼西亞召開曆史上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而在本次會議上坐在君士坦丁旁邊的就是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優西比烏是宗教史學家,做過該撒利亞的大主教;他的研究認真細致、著述等身,在基督教史研究上可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公認為基督教史之父。

331年,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優西比烏編纂“正版”希臘語聖經、並製作50部供境內教堂使用。這50本君士坦丁聖經成為基督世界的範本、新約就此有了標準版。

不過這些聖經在曆史的長河中遺失了。

1844年,德國基督教史學者蒂申多夫Tischendorf在西乃山聖凱瑟琳修道院發現了一些希臘文撰寫的典籍;研究後他認為這就是50本君士坦丁聖經抄本之一【注5】

1859年,蒂申多夫說服聖凱瑟琳將這些典籍交由一齊到訪的俄國使團、由亞曆山大大帝出資發表;1933年,蘇聯將抄本售與大英 - 看來隻要價錢合適,俄國人什麽都賣、不管是珍本聖經還是阿拉斯加

西乃抄本和梵蒂岡抄本是存世最古老的基督教聖經。

西乃抄本 Codex Sinaiticus

在跟珍寶館館員聊天時,他提醒我Lindisfarne Gospels林迪斯法恩福音書剛剛結束在外地的展覽、回到大英,千萬別錯過。

五世紀羅馬帝國崩潰以後,歐洲進入“黑暗時代Dark Ages”,教士們通過手繪福音書來傳播基督教,其中有些福音書製作精美、堪稱藝術。七世紀時林迪斯法恩成為英倫三島的宗教中心,八世紀初製作的林迪斯法恩福音書鑲金掛銀、還以花鳥魚蟲裝飾,被譽為“中世紀歐洲最早、最棒的泥金繪製書籍”;十世紀時一位叫Aldred的牧師將拉丁文福音書逐字翻譯成古英語,成為最古老的英語福音書。

 

林迪斯法恩福音書每三個月換一頁。我們去的那天是在馬太福音的開篇

手工抄寫費時費力、成本高昂,所以耶穌降生一千多年來、普通信徒隻能通過教堂接觸聖經。十一世紀畢升發明活字印刷,幾百年後經商人傳至歐洲。活字印刷特別適用於字母文字,十五世紀中葉,德國人約翰內斯·穀登堡 Johannes Gutenberg發明了鉛字合金【注6】製版的活字印刷,並在1455年印製了大約180部聖經,其中40多部使用精製皮紙、其餘為普通紙。聖經的印刷讓普通信徒第一次直接麵對聖經,其後不久,馬丁·路德發起了宗教改革,最終促成基督新教遍及全球、成為信徒數量僅次於天主教的第二大基督教派。

回到穀登堡聖經。現在僅有48穀登堡聖經幸存、隻有20是完整的,其中更隻有4部是完整的精製皮紙版;大英各有一部完整的紙版和精製皮紙版。

紙版穀登堡聖經

聖經進入英倫之後有不同的譯本,不過大都晦澀難懂。在清教徒的要求下,英王詹姆士一世James I 在1604年召開漢普敦禦前會議The Hampton Court Conference,決定翻譯欽定本《聖經》。54位學者、6個委員會、以7年苦勞,終於,全新譯本於1611年付梓。詹姆士聖經(正式名稱是欽定本聖經)麵世四百年來,對基督教和英語的傳播起了極大的影響,被稱為“世界上影響最大的書”、“英語世界最著名的書”,今天的英語到處可以看到詹姆士聖經裏的短語;很多學者認為詹姆士聖經和莎士比亞戲劇奠定了現代英語的基礎。

大英收藏的1611版詹姆士聖經

當然大英圖書館的寶貝遠不止大憲章和聖經。它有世界最大的古地圖收藏,有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牛頓、雷恩和達爾文的草稿,有莎士比亞、奧斯汀、勃朗特、狄更斯的手稿,有亨德爾、莫紮特的曲譜、披頭士手寫的歌詞,甚至有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不過這麽多東西遠遠超出了小文的範疇,有興趣的隻能親赴大英了。

 

備注

注1: Runnymede蘭尼美德是英格蘭王國傳統的會議地點。約翰住在附近的溫莎城堡,所以蘭尼美德是雙方認為相對安全的會麵地點。

注2:路易王子是法王腓力二世的長子,在腓力死後路易繼位、稱路易八世。

注3:裏昂Lynn位於諾維奇和謝菲爾德之間,現稱“國王的裏昂King’s Lynn”

注4:在當時森林是皇家很大的收入來源,森林憲章對此做出了規定。

注5:早期完整的聖經抄本(即含舊約和新約)全部是希臘文。現存的四大希臘文聖經抄本four great uncials為西乃、梵蒂岡、亞曆山大和以法蓮抄本,其中亞曆山大和以法蓮抄本成書於五世紀。

西乃和梵蒂岡抄本都成書於四世紀中葉、是存世最古老的基督教聖經。因為西乃和梵蒂岡抄本內容高度重合、加上成書年代和君士坦丁訂製聖經時間相近,蒂申多夫等基督教史學者認為祂們屬於50本君士坦丁聖經抄本;不過也有基督教史學者不同意這個結論。

注6:鉛字合金亦稱活字合金,是供印刷工業鑄字和製版用的鉛錫銻合金。

 

參考文章 References

大英:《“未知”憲章The Unknown Charter》 

BBC:《大憲章遺產(一):誕生經過

BBC:《大憲章遺產(二):蘭尼美德

BBC:《大憲章遺產(三):演變過程

BBC:《大憲章遺產(四):曆史意義

維基:《西乃抄本

維基:《四大聖經抄本

維基:《50本君士坦丁聖經抄本

 

相關

重建倫敦

倫敦大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倫敦博大精深,需要多去幾次。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eFei' 的評論 : 倫敦人確實這麽說。
你說比北美吃的好也對。
我在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法國還有荷蘭、比利時旅行的時候吃的比倫敦好;我在倫敦吃過的最好吃的飯是印度飯,對英國本土飯印象非常一般。
謝謝評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學習了。很喜歡大英圖書館,可是上次去隻是走馬觀花。
ZheFei 回複 悄悄話 說英國吃的差的,是不知道吃什麽吧?倫敦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即使它的便利店賣的盒餐,也比北美的有營養味道好。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ev' 的評論 : 過獎了。
隻不過旅行時喜歡看一些相關史料。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謝謝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3227' 的評論 : 巴黎到羅馬路上在倫敦拐了個彎, 哈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對,兩份保存在大英的珍寶館,另外兩份保存在林肯大教堂Lincoln Cathedral和索爾茲伯裏大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
dev 回複 悄悄話 通今博古呀!樓主太有人文素養了!失敬失敬!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學習了,
3227 回複 悄悄話 巴黎到羅馬卻在侃倫敦, 哈
ahniu 回複 悄悄話 Salisbury church has one copy of magna Carta too.
ahniu 回複 悄悄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