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寫到,我在本世紀初就預測,如果中國搞好中美關係、手機平台和自動道路這三件事,中國現在就已經進入發達國家,GDP達到約25萬億美元,比現在多大約10萬億美元,當然這些都是大致估計。換句話說,普通中國人過上了舒適、安逸、富足的生活,比如說一年四季空調。
中美關係、手機平台和自動道路,每一件都是萬億美元級別的大事,加上一個乘數效應就是十萬億美元。現在看來,中國在手機平台這方麵,普及得不錯,每年收益在萬億美元數量級。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主要得益於中美關係的改善。搞好中美關係,對中國有萬億美元級的好處,對美國有萬億美元級的好處,對世界有萬億美元級的好處。搞壞了中美關係,對中國有萬億美元級的壞處,對美國有萬億美元級的壞處,對世界有萬億美元級的壞處。有些人可能對萬億美元沒有概念,中國現在一年的GDP大約15萬億美元,官方的報告有些水份大約18萬億美元。不管怎麽說,中美關係對中國、美國和世界有重大影響。
我想中國領導人是知道這些好處的,但為什麽會出現中美衝突呢?為什麽官方有戰狼外交民間有反美情緒呢?
其深層次的原因是毛澤東的外交思想,而毛澤東的外交思想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而這部分中國傳統文化來源於從秦始皇到清朝的帝製外交。這種影響漫布於中國語言與文化,無意識地體現在中國的戰狼外交和民間的反美情緒。慈禧太後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毛澤東的外交方式是不是有點異曲同工。中共建政之初,那麽窮,毛澤東也要拉一些小嘍羅,然後與蘇聯鬧翻。毛澤東和慈禧行為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同一個東西。鄧小平作為中國外交的直接參與者和很多時候的直接操盤手,吸取了一些教訓,但沒有深層次的思考。後續的領導人不自覺地破壞了來之不易的中美關係,與美國鬧翻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國邀請基辛格訪華,基辛格是外交家不是戰略家,有些作用但不改變根本問題。
在深層次上,俄羅斯與中國是一樣的帝國思維。中國的教科書說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中國吃虧了。俄羅斯的教科書說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俄羅斯吃虧了。中國有戰狼電影,俄羅斯也有戰狼電影。看一下杜金思想的大致介紹,就知道怎麽回事。在同樣的帝國思維下,中國和俄羅斯遲早要走向衝突。
美國不是帝國,雖然中國大陸以前經常說美帝國主義。美國建立的是共和國。中國雖然在名稱上是共和國,但在組織結構上有很多帝國的特征,很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帝國時代。
怎樣避免中美衝突呢?就是在國際關係中采用相對的孤立主義,(1)參與美國主導的國際事務,(2)但不出頭,(3)把資源專注於自己的小日子。比如,美國製裁俄羅斯,如果中國參與,俄烏戰爭就很快結束了。
這個對中國有每年萬億美元級別的好處。為什麽要這樣?我已經解釋過了,很多人不一定理解,人們難以從傳統教育中走出來,但那個好處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以下我補充三點:第一,這是基於我的獨立思考,人類走向和平繁榮的組織結構。第二,美國是先例。第三,這與鄧小平的想法是一致的。
第一,人類走向和平繁榮的組織結構,是我從1980年就開始的研究項目,我是獨立發明家,沒有論文壓力,如果我沒有想通就不會拿出來。順便指出,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的基本觀點是錯誤的。
第二,美國是先例。隻是把美國換成中國,英國換成美國。美國沒有與英國發生衝突,小的各種糾紛總是有的但可以協商解決。注意,美國的目標是過自己的好日子,不是要萬邦來朝,不是要搶奪英國老大的位置。事實上,有些政治家,如川普,準備逐步退出在世界上的影響。
看看美國在1890年GDP達到世界第一的時候的軍費開支,比較一下中國現在的軍費開支,美國當年可謙虛多了。謙虛使人進步。按美國的先例,中國要把軍費開支放在世界第五的位置。
第三,這與鄧小平的想法是一致的。鄧小平說,韜光養晦,一百年不變。中國的成語,往往隱含著特定的意境,其解釋會有不同的意思。韜光養晦聽起來像是陰謀詭計,戰略是具體的行動,是隱藏不了的,何況是一百年。結合鄧小平的具體講話,就可以理解他的意思就是不出頭和做好自己的事情。
鄧小平是政治家不是戰略家,戰略家在事情未發生或剛有苗頭時就發現了問題。毛澤東、華盛頓都是政治家而不是戰略家。比如,華盛頓直到死前才意識到奴隸製的危害,而他手下的傑弗遜、亞當斯、博爾、漢密爾頓在美國建國之前就意識到奴隸製的危害。
鄧小平說的是經驗教訓,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的總結。後來者沒有相應的親身經驗,覺得這些說法是不是過時了?
順便說一下,所有領導人都會犯錯誤,也會做很多正確的事情。一些中國人盯住一個領導人的錯誤,打上一個標簽,然後以此攻擊這個領導人正確的東西。要把他們看成曆史上的人物,就事論事。
附:鄧小平相關的講話。
“現在我們在國際上采取的方針就是穩住陣腳,把中國自己發展起來,不要張揚,韜光養晦一百年不變,少說多幹。”
“發達國家對我們始終是有戒心的,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國際上有人會對我有敵視和恐懼心理,我們的態度是,朋友還要交,但心中要有數。不隨便批評別人,指責別人,過頭的話不要講,過頭的事不要做。”
“在外交活動中,要趨利避害,不為自己樹立對立麵,要埋頭實幹,發展自己,而且越發展越要謙虛。”
“第三世界有一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兒,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當頭兒,這是一個根本的國策。這個頭兒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去了。所以中國永遠不當第三世界的頭兒,也不扛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心的大旗。”
與美國軍備競賽那是自討苦吃。要站在美國一邊,省去無數麻煩。
這個是戰略失策。以1890年美國作為榜樣,在軍事上要謙虛,常備軍力保持世界第五的水平就可以了。具體一點,就是每年約600~7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而不是現在的2600億美元。這也是鄧小平說的越發展越謙虛。
你說的對,就是農耕文明對商業文明。需要梳理那些是過時落後的觀念。
廣場協議的日元升值,日本名義上是更富了,當然產品的競爭力下降了。日本有很多錢,沒有大的創新。
我以美國超過英國作為先例,中國可以借鑒當年的美國。
自動道路就是一個萬億美元級別的新產業,可以帶動鋼鐵水泥城市建設等相關行業,對外需要進口一些高科技產品,雙贏。
優先是要把自己國家建成發達國家。
輸出產能隻要是自然的商業行為,沒有什麽不可以的。
16年夏天我在中國學術交流,5-6月份所有的衛視基本都在請專家談論再填黃岩島有啥戰略優勢。6月底我到歐洲開會,看到報紙上豆腐塊大小的文章:美軍說,再填黃岩島就會派飛機炸。6月30號回北京,所有報紙衛視對再次填黃岩島一個字都不再提了。我敢肯定除了老共外交部國防部的專家,當時全中國包括我不會超過10個人知道不再提填黃岩島的原因。
現在則是在俄烏,巴以問題上處處跟美國主導的國際社會唱反調;氣球事件連個道歉都不給。美國的民意是非常重要的,民意逆轉了,總統行事必須隨著民意。
就現在這樣子,再說點軟話,韜光養晦啥的已不管用了,得有相當大的實際行動,比如從南海島礁撤軍,隻留海警;將已建航母民用(如變成海上博物館等等)。否則無法改變美中關係。前幾天巴以衝突,NYT馬上就有美國人撰文:巴以不是啥大事,中國才是心腹大患(大意) --- 原因很簡單,隻有中國有意圖和能力改變國際格局,至少是亞太的國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