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獨行

真理在開始的時候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往往是在一個人手中,但卻對大多數人有重大的影響。
正文

從綜合推理看新冠戰略

(2022-11-05 14:31:45) 下一個

大家比較熟悉的推理方式包括歸納和演繹。而綜合推理(abductive reasoning)就是根據不完整的已知條件的最可能的解釋。比如醫生看病,偵探破案。

 

綜合推理是一個整體思維。藝術類專業尤其如此,比如畫家、設計師。一個設計師可能說不出產品設計的具體部件和具體理由,但作為一個整體呈現出來,是經過綜合推理的。而理工科學生習慣於歸納和演繹,對綜合推理通常是排斥的。在CEO層次,綜合推理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製定戰略通常采用的是綜合推理。軍事戰略與商業戰略道理上有很多相通之處。在一次商務會議上,主辦方請來了入侵伊拉克的司令講述其入侵伊拉克的戰略選擇,我碰巧坐在他對麵。你隻掌握不完整的信息,你也不能控製對手的行為,你也不可能有100%的把握。商業戰略也是如此。

 

我從2020年四月開始大部分時間是在研究新冠戰略,在文學城發表了一係列文章,匯集在博客裏:https://blog.wenxuecity.com/myindex/79692/

 

這裏以新冠戰略為例,說一下綜合推理。

 

2020年四月我從中國、歐洲、美國的大量的新冠數據,采用綜合推理,推斷出來兩條基本參數:

一、健康人染新冠的死亡概率為十萬分之二,低於美國每年車禍死亡率(萬分之一)。這是數據世界通用。(現在數據約為十萬分之一,在誤差範圍內)。

二、高危人群,我定義為得新冠會死的人,為1.7%。這就是新冠疫情的最大可能的人口死亡率。當然,人口年輕的非洲國家這個數字要低一些。

我的思路與專家是不同的,專家采用病死率作為基本參數。我對高危人群的定義也與專家不同,比如張文宏定義的高危人群為有基礎病的人加上60歲以上的老人。

 

據此,進一步推斷出美國的新冠戰略:

上策一,嚴格隔離,死亡人數3003000,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

上策二,反向隔離,死亡人數600060000,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

中策,放任自流。死亡人數100000左右,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

下策,社交距離壓平曲線,死亡人數6000001000000,時間二年,經濟損失萬億美元。

我不能預測的是病毒何時發生巨大變異,一旦發生則是新一輪疫情。後來的Omicron是新一輪疫情。

 

我寫信給美國總統,指出壓平曲線是最差的新冠戰略,推薦反向隔離。考慮到專家很可能不理解,建議請更高層次的思想家來評估。當專家出現錯誤後,比如NASA的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和挑戰者航天飛機出現事故後,要請更高層次的人來分析原因。

 

20207月,非洲的數據(除南非等個別國家)基本上證實放任自流戰略,從而也證實了反向隔離,因為放任自流就是自發的反向隔離。中國的數據表明嚴格隔離也可行。寫了一篇文章給一家著名期刊,被拒了。我是一個獨立發明家,對發表論文沒有什麽興趣,但我看到了危險,不能無動於衷吧。

 

2021年四月,根據美國和以色列的數據,推斷出輝瑞和莫德納新冠疫苗的戰略效果甚微,也就是說人口死亡率基本不變。我將有關綜合推理整理成一個非正式的文件,寄給了幾個主要醫學期刊的主編,供他們參考。當時主流專家說疫苗效果顯著,事實上2021年新冠死亡高於2020年。

 

2022年元月,確認Omicron是新一輪疫情的開始。主流專家沒有這樣說。

 

2022年四月八日,指出上海疫情已經達到轉向反向隔離的程度。

 

前幾天看到一個據說是世界新冠專家在202210月底在華盛頓開會的共識,從內容來看,根據綜合推理,很可能是真的。我把我的觀點放在評論一欄中。

 

在一周的會議裏,新冠題材的探討展示及交流占了會議的近一半時段。專家在下列的問題上形成了共識:
問題一,新冠大流行結束沒有?
答案:尚未結束,但預防治療手段卓有成效,對新冠病毒變異的了解和檢測也突飛猛進。所以,新冠不再是威脅生命和生活的嚴重疾病。

評論:是沒有結束。主要原因是專家們雖然不再提壓平曲線了,但CDC的指南還是一個弱化版的壓平曲線,很多人已經忽視CDC的指南,但也有很多人繼續相信。預防與治療都沒有特效。新冠對健康人本來就不是太大的威脅,但高危人群應該繼續自願的反向隔離。

 

問題二,疫苗是否有效?
答案:疫苗絕對是降低疫情病情嚴重性的最重要因素!疫苗也許不能完全阻斷傳播和染病,但對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性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評論:戰略效果甚微。把自然降低解釋為疫苗效果。容易死的高危人群死掉以後,剩餘部分死亡率自然就低了。

 

問題三:疫苗是不是有大量嚴重副作用?
答案:絕對不是!疫苗的輕度副作用(發熱疼痛)比較普遍,但危及生命的副作用微乎其微(百萬分之幾的範圍)。相較於疫苗挽救的生命來說,副作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評論:新冠疫苗的風險比其他疫苗高得多。CDC實報的死亡率為十萬分之五,一般疫苗低於百萬分之一。有的人得新冠可能不會死,但打疫苗會死。我兒子可能就是這種情況,他與我吵著要打疫苗,同學都打為什麽我不能打?我給了他一些官方聯接,他看完後不作聲了。新冠病毒感染在人體有一個自少到多的自然增加過程,而打疫苗一下子量就比較大,對個別人來說,可能就嗚呼了。風險評估有一個參考標準,就是萬分之一,如果風險低於萬分之一,就不要做什麽。健康人新冠死亡的風險為十萬分之一,什麽都不用做。疫苗對那占人口1.7%的高危人群是不是有好處,我沒有直接數據,綜合推理傾向於效果甚微,最好的選擇是反向隔離。

 

問題四:新冠病毒變異有沒有個盡頭?
答案:幫助病毒入侵人體的刺突蛋白是變異的主力。如今刺突蛋白上的重要氨基酸的變異已近飽和。從刺突蛋白上看奧米克絨就像是另一種病毒了。但病毒還在奧米克絨的基礎上微調,也許會有返祖,也許會和其它冠狀病毒交換融合。所以,監控病毒變異相當重要。

評論:新冠變異沒完沒了,是一個重要擔憂。我不知道病毒會怎樣變異,所以隻能關注再感染率來觀察是不是發生了重大變異。從再感染率的變化,我宣布Omicron為新一輪疫情。如果專家從結構上看,Omicron像是另一種病毒,也就是從另一個角度佐證我的觀點。潤濤閻生前曾預測新冠兩年時發生重大變異,疫情在四年結束。如他所說,新冠確實在兩年發生重大變異,是不是四年結束,我們拭目以待。

 

問題五:為什麽社交媒體上那麽多不實消息?為什麽主流科學家不去辯駁?
答案:因為主流醫生和科學家沒有閑工夫!他們都在忙於和病毒作戰,而社交媒體上發帖的磚家則是閑的蛋疼渴望關注!

評論:社交媒體上魚龍混雜。新冠疫情以來,主流媒體報道的主流專家的觀點,事後被證明錯誤的還少嗎?我在2020年就一次連發過十帖,分別指出主流專家的十大錯誤,網管以為我刷屏都刪掉了。我看過一篇斯坦福大學的綜述文章,專家白紙黑字發表的新冠疫情長期預測100%是錯誤的,全軍覆沒。

 

問題六:作為一線醫生和科學家,你們最關心什麽,最擔心什麽?
答案:最關心不實消息導致的疫苗接種範圍不夠,特別是兒童接種率太低。最擔心病毒回到動物身上重組後再回到人群,讓目前防治手段失效!

評論:不推薦兒童接種。這個擔心是對的,高傳播率如果再加上高致死率,後果將不堪設想。據我對野外鹿鼠死亡的觀察,我沒有給鹿鼠測新冠,所以也是綜合推理,新冠在鹿鼠中不是持續的,不超過五天。由動物傳回到人的概率較低。關鍵是要盡快結束新冠在人類的傳播,要趕在下一個重大變異之前。新冠疫情災難在美國變得這麽嚴重,完全是壓平曲線的戰略失誤。采用反向隔離就可以很快結束疫情。

 

問題七:長新冠”(Long Covid)到底有沒有?
答案:從臨床上看,長新冠確實存在並有一定年齡分布特征,比如45歲以上的女性居多等。和疫苗接種的關係不能肯定。長新冠不會無限期延續。

評論:這個案例較少,是醫生考慮的問題,在戰略上可以忽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tintin9999 回複 悄悄話 為什麽新冠疫苗很快就推出來了,可是治療新冠的醫藥卻遲遲不見發布?我不是醫學專家,直觀認為二者開發時間應當差不多。
solo1 回複 悄悄話 當時,能想到反向隔離的很可能就是我一個人,能夠估算出每種戰略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的肯定就是我一個人。

這個是顛覆性的,教科書上沒有的,與主流專家的觀點是相反的,就是要讓健康人快感染新冠。

一旦有人提醒,有少數人會理解。

但川普即使找到人認同我的觀點,川普也不敢用我。你看2020年夏天,川普用了atlas,接近我的想法,被媒體批得一無是處。說atlas是外行,好歹人家還是個醫學博士,而我是材料博士。

後麵有一個巴林頓宣言,這回是三個流行病學家,分別來自斯坦福、哈佛、牛津,參加簽名的醫學專家也有一萬名以上。這次主流媒體根本不報道,主流醫學雜誌柳葉刀搞了一個大批判。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