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18在茶坦的“回首中國走向貿易戰的路徑”一文算是看到了問題的實質:
“中國的趕超戰略,必須有模仿對象,必須有個追趕目標。現在唯一在前麵的美國突然發難,不但不許超過,還不許跟隨,不許走同一條路。這是要讓中國感到無路可走了。這一點中國可恐怕是不可能答應的。因為中國目前看起來並沒有準備在荊棘叢中趟出一條新路來。”
其實,中國應該走一條不同的路,而我2003年給中國政府和一些公司提供了這樣一個選擇,但中國政府和公司領導層還沒有這種vision,隻有模仿趕超。
我的vision是從城市建設和交通入手,達到比美國更好的生活標準但人均能耗隻有1500kg標準油,而不是美國的7000kg標準油。一味模仿趕超美國,不僅會交通擁堵霧霾,還會最終走向中美衝突,這最後一點我沒有直接說。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新的交通產業和一個新的城市建設產業,不與美國衝突。
驢18繼續說,“其實當年中國既沒有走蘇聯的路,也沒有走美國的。但現在前麵隻有美國了。要想開新路,要吃苦,要忍耐,要承擔試錯的代價,現在有誰能控製得住局麵?”
我曾經打了個比方,美國就像一艘大船,現在停滯了。而中國這艘船沿著同樣的航線快速開過來。以前離得遠,大家還不知道會撞上,現在離得越來越近了,很多人意識到了問題。怎麽辦呢?如果美國這條船繼續往前開,中國跟著,皆大歡喜。要麽,中國停下來,中國肯定不願意。要麽,中國繞過去,但那可能有礁石暗流,搞不好要翻船的。
中美貿易戰並沒有也不能解決實質問題。這個戴琪已經說了。
要解決實質問題,隻能是重大技術創新,開辟一片新產業領域,但中國從來沒有做過不知道何以下手,美國的政治問題變為為既得利益集團服務而壓製創新。
中國曾經提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但重大創新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資金支持,不可能急功近利。
在美國曆史上,獨立發明家曾經大放光彩,占據重大發明的73%,像愛迪生、特斯拉、貝爾、萊特兄弟。但現在係統集成程度更大,需要的時間和資金更多,需要有一個創新體製本身的創新。
我曾經申請過一個美國能源部的小企業創新基金,誌在必得,竟然被拒了,我把評審要來一看,評語是“revolutionary”、“breakthrough”。這背後的原因不得而知。
我的一項發明,確實顛覆了一個產業,在美國創造了萬億美元的產業,估計在中國也創造了萬億美元的產業,很多人得益不少,但我自己沒有得到一分錢,故事驚心動魄,以後有時間寫出來分享。
因此美國的這種貿易戰是徒勞的,隻能讓美中雙輸,而且美國輸得更多,因為中國具有體製優勢,有國營企業。國營企業這東西類似軍隊的概念,在平時沒用,都是養著,但到了經濟資源緊張,或者戰爭或者災難時期,就是絕對不可少的,而貿易戰就是一種戰爭狀態,客觀上等於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有軍隊,美國沒有。
這是關於世界觀的問題,所謂哲學基本問題,是美國人最缺乏的,尤其是嬰兒潮這一代人(因為其出生後的環境背景,使得這一代人具有滿清八旗子弟的特點)。
等到下一代美國人成為社會主體,中美關係會捋順,美國會英國化,中國會更接近美國,包括移民(或者說中國會更接近唐朝)。
世界麵臨的問題是經濟資源相對越來越少,就要求人類必須更加集約化,降低浪費,提高經濟效率。這就要求有更高的計劃性,和對資源的更多管理,這就要求威權體製,而且這必然是資本的選擇。
美國的這種自由競爭的模式就是不再適合的。美國以世界25%能源供世界5%的人口消耗,中國以同樣比例的能源供世界20%的人消耗,這兩種模式那種最終會占上風其實是不難推測的。
當然前提是大家都是在和平的環境下發展,而不是戰爭。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美國對烏克蘭戰爭如此熱心,不願意其停止。
一帶一路也有相似的策略,美國不讓中國跟著了,中國在較窮的國家開發新空間。
順便積攢財力 科技力和窮的國家的向心,向中國力。也許美國將來會求助中國開放市場
給美國、
川普說的好,不怪中國,是美國政府太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