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批判性評價 (三)群體免疫不靠譜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我從去年四月份開始就一直鼓吹反向隔離,反對壓平曲線社交距離。不要認為我孤身一人,而專家們人多勢大,在事實麵前專家是錯的,美國CDC是錯的,WHO也是錯的。我們本來可以在兩個月左右控製新冠疫情的。
所謂批判性評價,就是完全獨立的,基於事實的評價,沒有黨派、政治、學科、利益的影響。
一、壓平曲線是最差防疫戰略。Flattening the curve is the worst strategy.
二、疫苗接種對抗疫的效果甚微。Vaccination is not an effective strategy.
三、群體免疫不靠譜。Herd immunity is a myth.
四、最大的風險是病毒變異。Deadly mutation is the biggest risk.
五、建議。Suggested Actions.
隔離是王道。隔離有兩種基本形式、正常隔離(隔離感染者)和反向隔離(隔離高危人群)。全員隔離的封城是一種極端形式。有效的防疫措施可以說就是一種,就是隔離。也可以說有三種,就是正常隔離、反向隔離、封城。
對全世界防疫的建議隻有簡單的兩點:
(一)、限製國際旅行,所有來自疫區的人員必須強製隔離,無論打沒打疫苗。
(二)、國內采用正常隔離、反向隔離、或封城,在大約兩個月控製疫情。
三、群體免疫不靠譜
先補充一下新冠疫苗的副作用。目前疫苗包括死亡癱瘓等嚴重副作用的概率接近10萬分之1,這個比一般疫苗的100萬分之1要高。但到每個人,那是100%或零。另外,疫苗的長期副作用是未知。對於未知的事情,有人選擇打疫苗,有人選擇不打疫苗,對一個國家整體來說是明智的,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是不明智的。如果要強製打疫苗,應該相對應地確定補償機製,誰強製誰補償。
另外,在科學的前沿,80%的論文是錯誤的或無用的。關於新冠的情況也可能是這樣。反而真知灼見往往不能發表或被壓製。比如,關於擴散的空位理論,文章被壓了很久而且他未能晉升終身教授。比如,準晶的發現,文章不能發表,而且被單位美國標準局開除,他隻好回以色列去了。比如,我一年前預測美國采用壓平曲線是最差的戰略,將在兩年內死亡60萬到100萬人,我是對的,權威是錯的,但我的文章不能發表。
還有原始數據錯誤和誤差也是難以避免的,這需要甄別。比如確診病例數就誤差很大,有時甚至可能有一個數量級的誤差,這是因為新冠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對數據敏感的人,馬上會意識到確診病例數誤差太大。
再則有很多政治和商業廣告。前麵說到疫苗防死亡的有效率,如果100%是吹牛皮,那麽99%不是謙虛,而是吹牛皮不打草稿。如果99%的有效率,疫苗組至少一人死亡,那麽對照組就要死亡100人或大約100人,在樣本池裏哪裏能找到這麽多死人。官方要麽沒有這個數據要麽數據不好看。
言歸正傳,還是談群體免疫不靠譜。
群體免疫的定義:當一個群體有足夠數量的人通過感染(自然免疫)或疫苗接種(疫苗免疫)獲得免疫能力後,病毒不能在該群體傳播,從而保護了其餘沒有免疫能力的人。
當新冠病毒在一個群體傳播到一定數量後,傳播停止。可以把這個感染人數定義為傳播停止感染率。但這個不一定是群體免疫的感染率。我開始也搞混了,過了兩個多月才明白過來其實兩者對新冠病毒來說不一定是同一個數值。
傳播停止感染率是有路徑依賴的。觀察到的數值有30%(尼日利亞某城市)、60%(孟買貧民區)、70%(意大利一個城市)。我估計反向隔離的傳播停止感染率在15%到70%之間。憑著傳播停止而宣稱達到群體免疫的印度孟買貧民區和巴西的一個城市在疫情第二波來的時候都被證明沒有達到群體免疫。如果有人去測一下,可以得到更高的數值。
我們不知道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感染率。它也不是一個固定的值。我估計是一個很高的數值。設想一下90%的人打了疫苗,這樣有10%的未打疫苗者和約10%的打了疫苗者,合計約20%的人都可以傳染病毒,以新冠病毒的傳染力,估計還沒有達到群體免疫。
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不太可能達到群體免疫。其實從結束疫情的目標看,沒有必要追求群體免疫。
前麵說到以色列美國打疫苗過了60%可能就打不動了,願意打的都打了。我們也不要指責不願意打的,有人願意采用自然免疫,有人因為打疫苗和感染都是高風險而選擇隔離,這些都是個人選擇,對社會沒有危害,應當尊重。
下麵以美國為例討論下一步的一些選項:
(一)恢複正常。這也是Youyang Gu在其網站上的最後一篇文章的建議。他的短期預測模型是最好的模型,後來也被華盛頓大學采用了,他作為獨立學者的使命也完成了。既然高危人群都打了疫苗,再采取保護措施就沒有必要了,他的建議是基於疫苗能保護高危人群的假設。如果這個假設是錯的,不單是疫苗牛皮吹破的問題,而是會有幾十萬的人死亡。在兩個月左右疫情結束。
(二)繼續壓平曲線。在低水平上感染和死亡,我們不知道那個傳播停止感染率是多少。可能一兩個月結束疫情,搞不好可能在冬天又來一個高峰,但比上一年要好一些,然後明年春天疫情結束。
(三)繼續打疫苗,往中學生、小學生方向發展。疫苗公司已經在做12歲到16歲的試驗了。估計阻力很大。
(四)改為反向隔離,即高危人群自願隔離,健康人群完全正常,在兩個月左右結束疫情。這個是快速可靠安全的選項。現在開始做可以保證秋季入學時平安無事了。
下麵討論一下以前有意采用群體免疫戰略國家的可能結果:
英國最初據說是要搞群體免疫,雖然官方沒有承認。他們最初的策略其實是放任自流。我估計過美國放任自流的死亡率為0.03%,英國人口比較老住房比較擠,可以調整為0.05%,這個數值也是孟買貧民區的實測死亡率。他們會誤以為達到群體免疫,其實沒有,隻是結束疫情。在第二波的時候,還有死亡,但規模比上一次小得多。總計死亡估計0.07%,比目前的0.19%要好得多。
美國準備搞的群體免疫要更為認真,傳說是要讓中小學的學生先感染,當然在政治上不可行,而死亡比放任自流要高,0.05%到0.1%,即15萬到30萬人,但比壓平曲線要好。其結果也一樣達不到真正的群體免疫。
來源: solo1 於 2021-05-08 16: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