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戰。
1616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祭天,掀起反叛的浪潮。明朝在遼東的統治搖搖欲墜。幾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怒了,抽調全國各地的兵力,組成號稱47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複遼東。努爾哈赤這時剛統一建州女真各部,建立八旗,總兵力大約6萬人。47萬對6萬,明軍又有先進的火器,貌似是穩贏。
可是戰役的結果是明軍大敗虧輸。四路大軍三路被幾乎全殲,隻有一路撒丫子跑路。後金八旗損失輕微。此後,幾十年中明朝再也無力對後金發動大規模攻勢,隻能據城固守。 後金在關外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不斷攻城掠地,甚至通過蒙古喜峰口入關,威脅到京師。明朝滅亡進入倒計時。
小紅書上有許多討論薩爾滸的帖子。大多數國內網友的觀點是明軍戰略失誤,不應該分兵。如果明軍集中兵力,後金就不能各個擊破,反而是麵對數量絕對優勢的明軍陷入苦戰。最後的結果很難說是一邊倒。
本人看完這些評論,不禁哈哈大笑。如果這些鍵盤俠穿越到明末當指揮,明軍一樣得輸。
明軍輸不是輸在戰略戰術,也不是輸在武器,更不是輸在士氣 。明軍輸在獨裁決策體係沒有有效傳遞正確信息,導致一連串的決策失誤。
首先,明軍號稱47萬。中央甚至皇帝也以為真有47萬人。如果真有47萬,那麽麵對6萬後金,焉有不贏之理?兵分四路,每路也有十多萬人,仍然對後金有絕對優勢。而且,四路進兵,讓後金顧此失彼。若後金集中全部八旗打一路明軍,其它三路可以迂回包抄斷其後路,或者攻占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另後金失去後方基地。這種戰術本身是毫無問題的。
而且,如果明軍真有47萬,那不分兵才是失誤。因為47萬人是多麽龐大的一隻軍隊,很多網友沒概念。我告訴你,47萬人一路進軍,正麵根本無法展開,真打起來站在後麵的軍士隻能看熱鬧,交不了手。那麽,真正能交手的是前排明軍。如果他們被後金騎兵衝倒,那麽後麵的士兵隻能潰散跑路。整個薩爾滸就會變成淝水之戰的翻版。淝水之戰大家聽說過吧,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苻堅百萬大軍被東晉萬餘北府兵擊潰,從此前秦進入亡國倒計時。所以,如果真有47萬明軍,分兵四路是絕對正確的決策。
那麽,問題出在哪裏呢?主要的問題是,明軍根本沒有47萬。明朝末年財政緊張,一直在克扣軍費。邊塞的明軍得不到足夠的糧餉,減員很嚴重。而那些當官的,為了能多吃糧餉,經常向上麵謊報兵數。這樣,上麵即使克扣糧餉,發下來的被當官的吃空餉,也能活得很滋潤。這樣一級一級下瞞上,導致中央和兵部得到的信息都是錯誤的。基於這種錯誤的信息,自然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萬曆帝以為自己派了47萬大軍去遼東,實際上真實的兵力隻有8萬餘。8萬明軍對6萬後金軍,隻能說稍微有一點點兵力優勢。而且後金主場作戰,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這點兵力優勢也沒用。在這種情況下,還兵分四路,每一路都是絕對劣勢兵力,焉有不敗之理?而且,後金大多是騎兵,機動力非常強。本土作戰又沒有供給問題,所以可以輕鬆各個擊破,讓明軍每路都有來無回。所以說,薩爾滸之戰明軍慘敗,不是偶然,是明朝的中央集權製度到了後期運作不靈的結果。一個王朝剛建立的時候,獨裁機器往往運作的比較好,因為建國皇帝一般比較賢明,各級官員也還沒來得及開始腐敗,中央到地方,地方到中央的信息傳導也比較有效真實。到了後期,這些問題就一一浮現。中國曆史上的王朝沒有能超過300年的,這是原因之一。
薩爾滸之戰的另外一個後果是,從此明軍產生了金兵恐懼症。這就好比當今中國男足的恐韓症。當時明朝的士兵也不知道派去遼東的僅僅是八萬人,而不是朝廷宣傳所稱的47萬。結果,全國的明軍都聽說這47萬大軍基本被6萬韃子全殲,這太震撼了!明軍本來是非常鄙視韃子,認為韃子是荒蠻的胡族,大字都不認兩個。沒想到堂堂天朝近50萬大軍打不過人家6萬。好家夥這韃子也太厲害了!從此,明軍從對韃子的極端鄙視變成了極端恐懼,見到奇裝異服剃著禿腦瓢的韃子先腿肚子打顫.所以後來明軍基本對韃子每戰必敗。
到了今日,中國還是這個鳥樣。一級一級地下瞞上,謊報數據。如果主上有點腦子,就會懷疑下麵的數據不對,而會根據發電量,鐵路運輸量等推算出李克強指數。但是如果主上沒腦子,就很容易被下級官員片,被善於阿諛獻媚的所謂國師們騙,導致大方向錯誤。當今跟明末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進步!如果再來個外敵入侵,或者主上一時腦熱發動對外戰爭,很難再避免另一場薩爾滸。
獨裁國家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總能100%概率碰上昏庸的獨裁者。初創朝代的賢明統治者經過幾代人必然會有蠢貨上位。蠢貨上位後會嫉賢妒能,親小人遠賢臣,劣幣逐良幣,最後除了滅亡沒有其他選擇。這是獨裁國家的宿命,獨裁國家的所謂“製度優勢”, 所謂“全方位民主”的下場。
更何況,昏庸無道的獨裁者還喜歡鼓搗些長生不老之術,至少要活150年。想等明君上台?先問問你能不能等100多年!
那有喜歡思考的網友會問,後金同樣是獨裁體係,為啥沒有犯明朝的錯誤?我上麵說了,一個 朝代初創的時候,這種問題不明顯,因為建國之君往往比較賢明,個人能力強。而且官僚體係也沒有這麽腐敗,導致信息傳導失靈。另外,因為後金人少,又有八旗製度,每個後金成年男子都必須編入旗籍。每300人一牛錄,每5個牛錄為一甲喇,每5個甲喇為一固山(固山就是旗的意思)。所以每個旗有7500人。8個旗就是6萬人。這種記數方法簡單有效,不容易有太大出入。當然,後來清軍入關過了上百年安逸生活,就開始腐化墮落,產生了上述的獨裁係統的各種問題。
還有網友會問,那你說薩爾滸明軍應該怎麽打才能贏。好問題。如果我以事後諸葛亮的上帝視角看,明軍很難贏,因為後麵的戰事一再證明後金軍隊的戰鬥力遠超明軍。如果明軍僅有8萬多,對6萬後金八旗,贏麵基本沒有。這就好比中國男足對日本男足或者韓國男足,如果都是11個人上場,贏麵幾乎沒有。唯一的懸念是丟幾個球。如果中國隊能上110個人,光守門員就20多人,對方隻能11個,那就有一定的贏麵。但是如果我指揮,可以盡量減少損失,並且給八旗造成大量傷亡,讓八旗之後不至於太囂張。我認為的正確打法是,明軍不能冒進,要步步為營,並且集中兵力。每進軍到一地,必先挖壕溝建防騎兵的柵欄,然後明軍火槍,鳥銃手躲在柵欄後對來襲的後金騎兵開火。不要主動出擊,避免跟後金打野戰。避免跟後金打野戰!避免跟後金打野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同時,要盡量保障補給線暢通,或者當地搶掠糧草。每到一地,要將當地的女真人全部殺戮殆盡,免得後患。這樣,努爾哈赤如果不派兵來救,那麽會離心離德。如果派兵來救,必然在明軍火器堅守的陣地前損兵折將。隻要這樣打成消耗戰,明軍就算贏了,因為後金的體量太小,根本消耗不起。
我們無比幸運,生活在一個古今未有之大變局。讓我們靜觀這個龐然大物如何身染重病,四肢潰爛,大腦失靈,最後栽倒在曆史的垃圾堆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