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高校迎來了火紅的招生季。隨隨便便一所不怎麽入流的大學,動不動就幾萬名學生。而每年畢業的學生,一個一個地宅在家裏。今年更是創紀錄地1100多萬畢業生走向社會,他們要麽光著膀子複習考研、考公,要麽幹脆直接躺平。
從1999年開始,中國大陸地區進行了高校擴招,對加劇中國的腐敗起到了推波助瀾之舉。最初提議擴招的所謂經濟學家湯敏,亦成為千古罪人。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不缺人,缺少的是人才。?隨著中國高校的擴招,進一步加劇了中國人才的匱乏,幾乎使中國一些地方陷入滅頂之災。
其一,埋沒了真正的英雄和人才。福建某公安局招聘清潔工,開出的條件是“學曆本科以上”,報名者趨之若鶩,這絕對不是笑話,而是現實;這絕對不是大才小用,而是一些大學畢業生也隻能幹也隻配做清潔工,別的工作根本幹不了。這就是高校擴招帶來的第一個災難,即使是弱智分子、紈絝子弟,也能夠通過各種渠道“考”上大學、買進大學,混出個本科文憑、研究生文憑。
其二,為腐敗提供了溫床。英雄和狗熊都能拿到相同的文憑,從學曆上看,英雄和狗熊站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然而,草根英雄是沒有後台的,而金根狗熊卻往往有著省部級的爹,因此,草根英雄落得個遊蕩江湖,金根狗熊卻能身居高位。
其三,加劇了貧富分化。高校擴招,引發擴建,羊毛當然出在人身上。祖祖輩輩的泥腿子(這裏非貶義),砸鍋賣鐵甚至賣血供養出一個大學生,畢業後就意味著失業,導致一個家庭、家庭因學致貧。
其四,教學質量大幅下降,文憑急劇貶值。4年的本科時光,學生們隻讀2年半的書,其他一年半就讓他們自己到處找單位實習,而學校卻照舊收著他們的學費和床鋪費。畢業的時候,這些平時無所事事的大學生們,忙忙碌碌,到處抄論文,造假簡曆。曾經有一個黑龍江大學中文係本科應屆畢業生,到我朋友那裏應聘,朋友問了一個問題:“《紅與黑》的作者是誰?”該生鎮靜答曰:“托爾斯泰。”朋友說:“你可以滾了。”我當時正好在場,我真的搞不明白:上了四年大學,怎麽學出了這麽一個垃圾?
其五,社會資源大量浪費。學校升格學院,學院升格大學,相互攀比,盲目建設,廳堂樓閣越建越豪華,看看淄博有多少“高校”?誰又知道這裏麵有多少豆腐渣工程?
其六,引發新一輪的讀書無用論。濟南章丘的一個偏遠山村,出過一個高考狀元,上的是北大,曾一度引起轟動。畢業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成為北漂,而同村念到初中就下學了的半文盲,卻能夠開著大貨車,多拉快跑賺大錢,於是,村裏人不羨慕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都眼紅地盯著誰家的孩子跑運輸買上了大貨車,哪怕是一輛二手。
1.1999年後的一段時間,80年代除爆發出生的人口需要讀大學,那個階段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統統擴招,總要讓人有書讀,自然大學也要擴招,不擴招,高學曆的比例就下降了。
2,隨著經濟發展,人對教育的需求增加了,如果不擴招,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你不能一邊說中國人素質低,嘲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少,一邊又不讓大學擴招,來提高大學生的比例
毫無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