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長篇小說】縣委副書記(048)

(2024-02-20 14:52:30) 下一個

寫完字,眾人重新落座。自然而然,又說到了清河縣最近7.5億拍出白蓮湖旁邊那塊土地的事情。

誌堅是一位智者,就像當年那位躬耕南陽,卻能夠縱觀天下的臥龍先生。正是因為臥龍先生結交了像水鏡先生、黃承彥、龐統、徐庶、崔州平等一幹良師益友,從不同渠道獲取到各類信息,再運用自己超強的分析判斷能力,才在隆中做出了三分天下的形勢判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否則,他縱有天大的本事,兩眼一抹黑,信息不對稱,也隻不過是坐井觀天而已。

正所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別看誌堅每天坐在聚友齋裏喝茶聊天,其實,他那是在冷眼觀天下,於他而言,唐旭就是這樣一位誌不同而道相合的益友,雖並無深交,但彼此已在心靈上形成默契。誌堅仿佛從唐旭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模樣,才華外溢卻又內斂,鋒芒內銳卻又外鈍。假若不是因為遭遇那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看淡了世間百態,今天的誌堅,絕對不會是今天的誌堅。

這段時間,唐旭與清河房地產界的幾位重量級人物接觸頻繁,甚至到了相互間稱兄道弟的密切程度。其實,唐旭並非熱衷於此,他所做的這些也並非出自於他的本意,他實在沒有辦法,縣裏出了這麽多大事,牽一發而動全身,他作為一縣之長,自己不出麵解決,誰來解決呢?他心裏清楚,很多時候,不是他唐旭就比別人能力更強,隻不過是自己所處的位置比別人更加重要。偉人說的話之所以一句頂一萬句,那是因為偉人的影響力。他不是什麽偉人,就隻是因為自己的位置相比別人更加有影響力而已。

誌堅問唐旭,怎樣看待如今全國都為之瘋狂的房地產熱現象。對於這個問題,唐旭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隻是不便對外人說。今天見誌堅問,雖然李玉明在場,也算同道中人,他稍一猶豫,還是敞開了心扉。

唐旭說:“房地產市場化之後,房子逐漸出現了兩種屬性,第一個屬性當然是它的居住屬性,這是房子的根本屬性,這個屬性是永遠不可能發生改變的。這些年來,房子已經不僅僅是人們居住的場所,而附加了更多的商品屬性,成為一種金融投資產品。如果用來投資的話,房產在未來十年內還是有很大升值空間的。這是因為,中國目前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要發展就需要錢,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筆錢從哪裏來呢?當然是稅收,這麽多的稅收從哪裏來?我想了一下,無論是第一、第二還是第三產業,都不可能有這麽大的回報。”

“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根據現行的官員考核要求,如果一個城市的GDP增速低於中產階級人群收入水平的增速,那麽,這個城市的發展無疑是失敗的,城市主官的位子是坐不住的。那麽,如何才能讓城市GDP增速超過中產階級人群收入的增速呢?就隻有一個辦法,就是要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地掏錢,花錢,再掏錢,再花錢,甚至要讓他們到銀行裏去貸款,透支一個家庭未來十幾年、幾十年的收入,為這個城市的發展輸血,才能夠維持這個城市高速發展的現狀。”

“中產階級是一個城市的中堅力量,他們往往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階段,他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要養家糊口,要贍養老人,要用於子女教育,尤其是咱們中國人,講究的是養兒防老,人老了,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子女身上,所以,中產階段是輕易不肯大把大把花錢的。城市發展需要中產階級掏錢,而中產階段又不肯掏錢,怎麽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想方設法讓他們買房子,因為隻有房子這一種商品,而且是當前唯一的一種商品,能夠使他們願意花錢。為什麽呢?土地市場化之後一定會推動房價持續上漲,房價越是上漲,人們越是趨之若鶩。一個家庭今天可以不買房,他也許會覺得,我現在有房子住,房產證上七十年使用權,我一輩子都可以不用再花錢買房住,但是他明天一定會加入到買房大軍之中。”

“有幾個原因,他不得不買。首先,隻要他身邊有人買新房,看到別人的住房條件升級換代了,他肯定不會滿足於自己現在的居住條件,一定要換房子,改善生活嘛。其次,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才剛剛起步,房價在未來十年內一定會持續上漲,房價翻幾個跟頭都有可能,今天不買,明天就虧,這不再是人們的心理作用,而必將會成為社會現實。第三,政府部門一定會對老舊城區、背街小巷進行拆遷改造,會出台各種政策推動城市更新換代,對於那些有房住,不想買房、不想搬家的人,到了那個時候,想不搬遷也不行了。要是想跟政府做對,漫天要價或是坐地起價,那是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政府絕對不會讓那些不肯拆遷的釘子戶賺到便宜。”

唐旭繼續說:“預測未來十年,各個地方政府對城市的投入資金將會主要來自於土地財政。一是賣地掙錢,這個錢不僅來得快,還來得容易。隻要拿出一塊地來,什麽都不需要投入,就穩穩當當坐收幾個億、十幾個億的收入。二是開發建設的稅收,開發商隻要蓋房子就要繳稅,市民隻要買房就要繳稅。這塊稅收,也幾乎是不需要投入的。另外,房地產開發就要大量購買建材,鋼筋、水泥、木料、玻璃、衛生潔具,搞園林綠化、配套設施,買房子的人,要裝修,又要大宗購買家電,家具,廚衛用品,這裏麵一次次拉動就業,拉動GDP增長,也會產生稅收。政府有了錢,想幹啥幹啥。一些傾斜民生的事業也可以發展,比如城市綠化、水利工程、亮燈工程、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市民休閑廣場等等,都可以修起來,老百姓在國家的高速發展中也能利益均沾,嚐到甜頭。商人賺得滿缽滿盆,官員更是名利雙收。”

李玉明問:“可是,土地是有限的,當土地賣完了怎麽辦呢?”

唐旭說:“有兩個辦法。第一個是短期的辦法。地方政府為保財政,會強力推動對老舊城區進行拆遷,當然了,拆遷就要起個響亮的名目,一般會叫做城市升級,或者叫做居住環境提升改造,城市美化工程。這樣一來,原先居住在老舊小區的居民就必須要搬走騰地方,但是搬回來要等好幾年,但凡有條件的就會死活湊錢先在周邊買房住,這可是剛需買房。這個辦法,可以有一舉多得的妙用,既會騰出新的土地搞開發,同時還能夠推動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熱度。你想想啊,一次性的一片小區或好幾個街區征用拆遷,限期搬家,動不動成千上萬戶人家被趕到市場上搶房,能不推高房價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上的樓房歸個人,而樓房下的土地歸國有。國家要土地征用收回,要重新規劃開發,誰敢攔著不讓?隻要入戶工作做得細致一點,手段雷霆一點,補償金到位一點,各種拆遷矛盾都能解決。”

“第二是長期的辦法。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螺旋式前進,任何增長都不可能是無限的,盛極則必衰。當房地產過熱就會形成泡沫,當房地產業發展到了綁架地方財政的時候,就非要有刺破泡沫的那一天。如果不去刺破,這個泡沫自己也會脹破。真要等到那個時候,結果就隻有一個,那就是全國性的經濟危機。所以,不能等到泡沫自己脹破,而是要人為刺破。關鍵問題是,怎麽刺破這個泡沫,誰來刺破這個泡沫。”

說到這裏,唐旭看了看誌堅,又看了看李玉明,見他們都聽得入了神,於是繼續說:“要麽,是政府主動轉型升級,提前找到好的解決辦法,這就必須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開拓新的財政收入源,才能讓這個泡沫自己慢撒氣,房地產終將回歸它的居住屬性、使用屬性。要麽,眼睜睜等到全國房地產市場泡沫自己脹破了,誰也不能獨善其身,那麽,地方財政就將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難以恢複。”

李玉明問:“既然房地產業存在如此巨大的風險,為什麽各地都在樂此不疲地推動土地價格上漲,而不出手製止呢?”

唐旭說:“的確,現在各個地方政府,從地市到區縣,都熱衷於土地財政。一是因為賣地來錢太快,來得太容易了。過去,很多地方並沒有發現這條來錢的捷徑,一些為政者還在一捫心思搞實體經濟,靠發展工業農業生產,或者繁榮商業,拉動經濟上漲。現在各地都發現了賣地這條捷徑,誰不想多弄些錢呢?有了錢,過去很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不但能想了,也都能幹了。各種城市美化工程,哪個不是政績門麵工程,增加的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二是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化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在二三線城市還處在起步階段,風險一時還不會那麽明顯。”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從咱們國家的行政體製來看,當官的隻管自己這一屆任期內的事情,自己在任期內幹了多少事,出了多少政績,至於自己的下一任怎麽幹,就由他自己想辦法去吧。有句話叫做‘摸著石頭過河,辦法總比困難多’,幹不好隻能怪自己沒膽量沒本事。當然了,政府賣地也不敢賣得太快。一方麵,這一屆官員不知道自己能幹多久,要給自己可能的繼續幹留點富餘;再一方麵,又擔心把地賣得便宜了,等一等也許還能賣個更高的價格,或者,握在手裏,等到實在缺錢的時候再拿出來賣。”

李玉明咋咋舌,感歎說:“過去說一個人有錢叫‘家裏有礦’,現在說一個地方有錢,我看,應該叫‘手裏有地’。”

唐旭繼續說:“這些風險,中央並不是看不到,也多次出台各種調控措施,但目前看來,中央沒有辦法,地方也沒有辦法不依靠房地產,因為國家要發展,要改善民生,要實現承諾‘消滅貧困,共同富裕’。近年來修建了那麽多機場,那麽多高鐵,高速公路,動不動打破世界紀錄,世界第一。各地建政府辦公大樓,建學校,建醫院,建休閑遊樂設施,村村通水通電,改造升級。多麽的大手筆,多麽的輝煌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啊!錢從哪裏來的?無論你賣什麽產品,老百姓都不會舍得掏這麽多的錢,就隻有買房子這一件事,能掏空好幾代人的腰包。年輕人貸款買房,一下子押進去十幾年的青春;上了年紀的人買房,就隻有傾囊拿出攥在手裏的不敢花的養老錢。”

唐旭說:“房地產業在未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內還會發展很快,並迅速過熱。我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參考了美日和香港地區房地產市場化所走過的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房地產熱的端倪已經開始顯現。國家層麵上有政策,地方層麵上總有對策。地方要發展經濟,要改善民生,官員要出政績,人民手裏的錢要保值升值,在多重力量的作用下,會不斷把土地價格推向更高,房價跟著水漲船高。就像是擊鼓傳花,最終鼓槌何時停下來,這花又落到誰的手裏,那就隻能等時間給出答案了。”

李玉明說:“依你之見,現在擊鼓傳花的鼓槌才剛剛敲響,正是買房的好時機?”

唐旭說:“未來幾年內,人們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會得到極大改善,在這個前提下,誰越早買房,越早換房,甚至手裏囤積幾套房子,誰就將是最先的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出手晚的一定會有後悔的一天。前車之鑒是有的。看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房產泡沫破裂後,造成了‘失落的二十年’,對社會的發展是毀滅性的,是誰都不願看到的。中國有沒有辦法維持房價平穩,穩中有升,不大起大落,安穩過渡,還靠中央和地方配合得好,好政策能落地落實,各級官員都胸懷大局,切實不忘初心,為民服務。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唐旭最後補充說:“當然了,這僅僅是我的一家之言,而且,今天我說的這些話,僅限於咱們自家人之意說說,千萬不要外傳。”

誌堅和李玉明一直在聽,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

誌堅問:“剛才唐老弟弟說的觀點,我完全認同。不過,我還有一事不明,就像這條明清街,有幾百年的曆史了,它的命運將如何呢?”

唐旭說:“這條明清街嘛,正是因為它的曆史久遠,早已經成為清河的象征,所以一定不會拆,不僅不會拆,還要更好地保護起來。”

回到縣委接待處,來不及換上拖鞋,就徑直打開電腦,一進入到知味屋裏才發現,過去一個月的時間裏,劉鶯多次給他發來電子郵件,打開這些郵件,都是一些鏈接,這些鏈接都指向了同一個讀書頻道,每一個鏈接,都是一個書目。每隔三五天,劉鶯會給他推薦一本新書。劉鶯還把自己網上購買圖書的登錄賬號發給了唐旭,告訴唐旭說,如果有點時間的話,不妨一起讀讀這些書,她很想聽聽唐旭的感想。

唐旭隨手點開了其中的兩個鏈接,一部作品是《絕望鍛煉了我:樸槿惠自傳》,另一部作品是女作家李雪的《天幕紅塵》,這可都是長篇大部頭啊。唐旭想,劉鶯真把自己嫁給書了。

唐旭認真而又謹慎地給劉鶯回了倆字:“遵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齊風獵 回複 悄悄話 小說中的事件,發生在2014-2015年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什麽時候寫的?我一直看不透大陸的房地產該破的時候一直沒破現在被習近平給戳破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