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長篇小說】縣委副書記(002)

(2024-01-05 14:49:04) 下一個

唐旭這一句“原來是林書記”,把林姍臊得滿臉通紅,羞澀地低下頭,用腳尖踢著台階上的小石子,感覺說什麽也不是,終於說:“唐書記,您……”

唐旭也覺得初次見麵,就這麽開玩笑是有點兒過份,於是,便抬頭去瞧頭上“滄浪亭”三個莊重的顏體大字。林姍也抬了頭看起字來,她說:“小時候家裏的老人讓我練書法,寫的就是顏體。”

唐旭說:“你練過顏體?到時到去你那裏討幅墨寶,你可別小氣喲。”

林姍說:“唐書記您別笑話我了,我那哪叫練字,叫塗鴉還行,畫了兩天,不耐煩了,禿筆一扔就再不肯練了。”

唐旭說:“這滄浪亭三個字還真是顏體,出自清代本地一位名家之手,這位名家曾在朝廷做過吏部尚書,做官之餘喜好修習書法,漸至出神入化的境界,從這滄浪亭三字,便可看得出來。”

聽唐旭這麽說,林姍備加專注地瞧起這幾個字來。見林姍那認真的模樣,唐旭就來了興致,給她說起了典故。

這梅園原本是一位明代官員的私宅,這位官員先是在園中的假山上建起了這座滄浪亭,自己常到滄浪亭上讀書散心,每每來了貴賓,也引至滄浪亭中飲酒作賦。後來,因這梅園越建越是精致,內宅裏的婦兒也常常忍不住攀爬這滄浪亭,為了區分內外兩宅的賓客,官員就又在小湖對麵另建一座小亭,兩座小亭遙遙相望。一到夏天,他的妻妾和孩子們就坐在對麵的小亭子裏讀書,而這位官員站在滄浪亭裏,就能夠看到滿園的無限風光。

故事講到這個地方,唐旭停止了敘述,偏過頭去瞧林姍。林姍望著唐旭,見他半天沒出聲,就說:“還有呢?”唐旭說:“沒有了。這個故事不是已經很完整了嗎?”林姍說:“我是說,後來這個官員和他的家人呢?”

唐旭笑笑,說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後來這個官員升遷,便把這私宅留給了後任。後任的這個官員姓梅,祖籍江浙,在園子裏引種了多株紅梅。說也奇怪,紅梅雖是生長在南方,在渤海省多地都種不活,偏偏在這滄浪亭下能夠存活下來,而且一到嚴冬便競相傲放,從此這園子便叫做梅園。”

畢竟是初次見麵,相互間還摸不清底細,唐旭原本不想多說,但看見林姍聽得入了神,不忍心吊她的胃口,便繼續講下去:“其實,梅園起初的規模並沒有這麽大,隻因這梅家在清河縣為官一任,政績顯著又頗為清廉,便留居於此,明清兩代多有在朝中為官者,最為顯赫之時,曾有‘梅半朝’之說,意思是說,整個梅氏家族在朝中為官者眾多,雖然有些誇張,但也可以看出梅家當年在朝中的影響力。後來世事變遷,居於這梅園的主人,個個都是清官,便把梅園任由四方遊客遊覽,外地人一到清河這個地方,總要到園子裏來看看。清明節前後,好多人來到在這裏種樹,這個習俗就延續了下來。就是到了民國和解放之後,每一位到這裏任職的行政長官,也都要親自上山栽植一棵樹,多少年來,這裏一直生機勃勃,好像是有意要助長這些官員的意氣似的。慢慢的,行政長官上山植樹便不僅僅是植樹了,裏麵似已蘊含了一層更其深遠的意義。也就是說,他們栽下的樹木不再隻是普通樹木,而是已經成為他們為官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一個十分特殊的象征。任何一個做行政長官的都明白,在一個地方做官的時間是短暫的,能為地方做的事情也極其有限,但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潛意識裏他們或許都想在這一方水土留下自己的一些痕跡,以彰顯自己的建樹。那麽用一種什麽方式最能表達自己的心跡呢?時過境遷,包括你為當地百姓造的福祉,包括你的顯赫名聲,什麽都會漸漸淡化,隻有你親手栽下的樹木會一天天長大,百年千年地聳立在這裏,仿佛是對你為官一任的作為所作的最直觀的注解,雖然並不是每一個在清河縣做過長官的角色,都有資本用人格化了的樹木來標榜自己。”

唐旭信手拈來,隨意地發揮,既有對曆史的講述,也有自己的見解,林珊直聽得入了謎。在她心裏,像縣委書記副書記這樣的領導,通常是忙於政務,自然沒有時間研習文學和書法,沒想到唐旭這樣一位從市裏派下來的幹部,對於清河縣的典故卻是娓娓道來,不由得向唐旭投去一縷欽羨的目光,心裏在一瞬間掠過一絲緊張和慌亂,臉頰微微一熱。

唐旭似乎沒有發覺林珊此刻的變化,跟林珊匆匆道別,便一路小跑著下了山,回到縣委接待處的住處。

等唐旭到衛生間衝完熱水澡出來,秘書小羅已經為他準備好了早餐。唐旭的妻子程雨和兒子唐小飛住在市裏,唐旭到任以來還沒顧得上回去。他在清河期間的日常生活,基本上由小羅打點。把早餐擺好,小羅說:“市委張春陽書記的韓秘書來過一個電話。”

唐旭對小羅的話不是怎麽在意,隻隨口問了一句:“他沒說有什麽事情嗎?”

小羅說:“他沒說什麽,隻說你回來後給他去個電話。”

唐旭說:“知道了。”

唐旭早起跑步,把手機留下在房間裏。拿起手機看了看,見有兩個未接電話,便把手機放在一邊,沒有再去理會。唐旭嘴上跟小羅說著話,眼睛的餘光卻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屏幕。整天在外麵奔波,經常是早上從這個屋子走出去,一直要到晚上很遲的時候才回得來,難得有時間看電視,隻有吃早餐這陣子,才有可能坐下來看點新聞什麽的。這時,電視畫麵裏正在播放中國海軍一支艦艇編隊穿越第一島鏈的畫麵。

唐旭想,樹欲靜而風不止,小日本一廂情願地把中國的釣魚島劃到自家的版圖,然後就是美日聯合軍演,口口聲聲不針對任何假想國。沒想到的是,第一艘航母遼寧號都已經下水服役了,解放軍各大戰區也是頻頻地搞實彈演習,小日本嘴上雖然強硬,可說到底都隻是瞎乍乎,折騰不了幾個筋鬥。一些國家也不知道咋想的,怎麽就不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地搞建設呢?

電視新聞還沒放完,唐旭看了看牆上的掛鍾,見離上班時間隻差一刻鍾了,便關掉電視,準備出發。小羅立即給唐旭遞上衣服,並夾了唐旭的公文包候在門邊。

十分鍾後,兩人一前一後進了縣委辦公大樓。上到二樓,小羅打開副書記辦公室,斜斜身,讓唐旭先進了門,自己才跟進去,將公文包放在辦公桌上的電腦旁。接著從包裏拿出一隻保溫杯,用茶幾上勤雜工早就打好的開水清洗一遍,泡上新出產的日照綠,小心端到桌上唐旭剛好伸手就夠得著的地方。此時唐旭已落座於桌前的高背沙發上,順手拿過杯子吹一吹,抿了一口,習慣性地打開了桌上的電腦。同時吩咐小羅說:“你去看看,有沒有我的會議通知和信件。”小羅點點頭,退到門邊。轉身正要出門,又回頭對唐旭說:“您別忘了給韓秘書去個電話。”

“去吧。”唐旭說著,眼睛卻依然留在電腦屏幕上,右手食指快速點擊著鼠標,將自己的電子信箱打開來。裏麵有一個新郵件,不用說又是劉鶯發過來的。點開郵件,裏麵隻有一句話:“中午知味屋見。”臉上立即浮現出一絲會心的微笑。

劉鶯和他同歲,比他小幾個月。小學四年級剛一開學,劉鶯從其他學校轉學過來,和他在一個班,兩人從此相識,後來初中、高中又都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他們成為青梅竹馬的知心摯友。劉鶯現在是市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過去,他們主要是通過電話聯係,這兩年微信普及了,微信聯係雖然更加方便快捷,但由於他們都是在機關工作,上著班發微信總給人不務正業的感覺,而且,雙方各自組建了家庭,異性之間微信聯係得密切了,難免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兩人之間有什麽事情,就彼此發發電子郵件。兩人使用著同一個電子郵箱,可以同時進入,自發自收,跟在線聊天沒什麽區別。

劉鶯給他們自建的這個電子郵箱取了個很有意思的名字:知味屋。

劉鶯說,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越是成熟越是有魅力,但也隻有知己,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看來故事是一個多角戀愛,你看這急不可待地又出場了一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