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齊風獵作品】悼念一條死去的魚

(2023-09-23 10:09:05) 下一個

悼念一條死去的魚

白鱘是誰?哦,一條魚。更確切地講,是一條鱘魚。

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一篇論文,宣告了白鱘的死亡。論文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危起偉博士,第一作者是同研究所的張輝博士。論文稱,經過專家組論證: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從2003年到今天為止一直都沒有發現長江白鱘的身影。”宣告白鱘滅絕的證據,已經足夠充分。

這條消息是在2010年1月2日被曝光的,點擊量隨即一路飆升,一度占據百度搜索引擎的首位。我曾經親身經曆過gov.cn在數據造假方麵的技巧,但大數據時代的點擊量是無法偽造的。數據無聲,無聲隻是為了死去的這條魚默哀,不代表無言。

在此之前,相信有很多很多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白鱘這個名字。現在,它被人類宣布整體死去了,於是,會有人短暫地知道它的名字,但過不了不久,又將會從許多人的記憶中淡去。我看到有人說:“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跟大多數鱘類一樣,白鱘有一隻長長的鼻子。白鱘的鼻子比其他鱘魚更長一些,整個頭部的長度占到了全身的一半,所以白鱘又叫象魚。在沿長江一帶流傳著“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了不像樣”的俗話,“臘子”“象”和“黃排”,指的是三種珍惜魚類,即中華鱘、白鱘和胭脂魚,意思是說,中華鱘和白鱘這兩種魚的的個體非常大,中華鱘能長到一千斤,白鱘最大能長到一萬斤左右,胭脂魚隨著個體生長,其體形、體色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等到長大了以後基本上不像之前的模樣了。在四五十年前的時候,這三種魚相對來說是比較常見的,如今,中華鱘成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胭脂魚也已經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鱘,被宣告了滅絕。

白鱘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魚類,這個種群在這個星球上至少生存了1.5億年,這是一千五百萬個世紀的漫長歲月,白鱘成魚可以長到七八米長、1萬斤重(萬斤象),長江上的漁民把它叫作“水老虎”,足見,它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因此,白鱘決不是因衰老而死亡。今天,人類親手殺死了這個種群,並宣告了它的滅絕。

死去的白鱘,是中國獨有的,從來就沒有屬於過世界,因為它是中國長江特有的種群。它距離老百姓的生活曾經並不遙遠,六七十年前,人們將捕獲的白鱘在市場上公開出售,由於白鱘個體大,魚販們每次會像切豆腐一樣,切多少,稱多少,賣多少。但是後來,人們再也買不到這樣的豆腐了,多年來長江流域的過度捕撈、水質汙染和航運幹擾等等問題,把白鱘逼上了絕路。

白鱘死了,曾經和它一起遊泳、一起覓食的夥伴,也瀕臨滅絕。

白鰭豚,“長江女神”“水中大熊貓”……它有很多美麗的名字,現在,它是一個極其瀕危的物種,很有可能也已經滅絕了,隻是尚未確定已經滅絕而已,科學家稱,白鰭豚很可能會成為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的第一個鯨豚類動物。

還有“長江三鮮”——河豚、鰣魚和長江刀魚。在古代時期這三種魚就很有名氣,蘇東坡頗愛河豚。目前,長江鰣魚已經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在長江中幾乎看不見野生鰣魚了。長江刀魚由於數量極其稀少,一條長江刀魚已經被炒到萬元一斤,但還是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地要嚐鮮。有市場就有殺戮,這三個物種,要死,就死在了這個“鮮”字上麵,為了嚐鮮,人類會無情對它們進行捕殺。

人類是目前為止,宇宙中已知最為智慧的生靈。人類運用智慧,獵殺著包括人類在內的任何一種生靈,假如有一天,你有幸躲過了殺戮,成為地球上最後一個人,那麽,是有幸,還是不幸?

我小的時候曾經集郵。中國郵政1994年發行過一套關於瀕危動物的特種郵票,其中的一枚麵值50分的郵票,畫麵就是白鱘。如今再看郵票上的那隻白鱘,卻已經成為一個物種永留世間的遺像。

白鱘,這個曾經劈波逐浪,暢遊長江,並與長江共生共存了1.5億年的生靈,如今死去了。每一條白鱘的一生,都會有許多故事,此願白鱘從此安息,此願白鱘,是長江裏最後一個消失的物種。

此文為悼念一條死去的魚而作,為了白鱘,不僅僅為了白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