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我與你三年同行
誰的人生不曾稚嫩,誰的感情不曾懵懂,誰的血管中,不曾有過春潮的湧動,因為年輕,我們渴望去遠方旅行;因為浪漫,我們夢想去天上摘星。
——汪國真
幾乎一夜之間,我所生活的這座北方城市,共享單車在大街小巷裏遍布開來,先是小黃車,一排排,一輛輛,整整齊齊地碼放在街頭,無論走到哪裏,都是乍眼的黃色;沒過多久,小藍車又鋪天蓋地般地席卷而來,無論是分布地點,還是每個點安放的數量,其數量都要大大超過小黃車。幾乎與此同時,騎著共享單車出行的市民也越來越多。
立秋後的一個早晨,我去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拜訪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尹幹老先生。車進校園,就看到一男一女兩個年輕的大學生,各騎一輛共享單車,穿行在校園的綠蔭裏,一對戀人高昂著頭,手拉著手,綻放著笑容的臉上青春飛揚。
自行車是外國人發明的,但在中國,卻得到了最盛大的推廣,尤其是在上一個世紀最後的五十年裏,自行車仍然還是屬於高檔消費品的範疇,鳳凰、永久、飛鴿是最知名的自行車品牌。
時光穿越了鱗次櫛比的城市建築,高高低低地尋找著自己駐足的地方,但她們總是來去匆匆,留給世人的,永遠是或深或淺的記憶碎片,在這匆匆的時光裏,自行車上的愛情故事一如《山楂樹之戀》般浪漫美好。
父母剛剛搬到這座城市不久,咬咬牙買了一輛永久牌大梁自行車,騎了十幾年,傳給了上中學的大姐。每天,大門口一聽到清脆的車鈴聲,就知道大姐已是放學歸來。於是,母親趕緊搬出碗筷,招呼一家人吃飯。
後來二姐也上了中學,為此,父母給她買了一輛22型蝴蝶牌自行車,翠綠的車身煞是惹人喜歡。22型自行車本就小巧,為了趕上同行騎大輪車的同學,就得蹬得飛快,二姐每天騎著它,就像蝴蝶飛來飛去。再後來我上了中學,心想著總能得到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了吧,可父母說,你是男孩,多跑跑路累不著。盡管心裏委屈的不得了,但也隻能無奈地接受了殘酷的現實。每天巴兒巴兒地看著兩個姐姐騎著自行車去上班上學,自己除了流口水羨慕,就隻有用兩條腿丈量家校間的距離。
好不容易熬到讀高中,在我的一再抗議下,父母終於花40元錢在二手車市場上給我淘了一輛當地產的“千裏馬”牌大輪腳刹。腳刹車在城裏並不多見,騎著它,好像城市裏的怪物。身邊的同學要麽是騎著輕快的鳳凰,要麽是騎著飄逸的飛鴿,好多還都是包鏈的,特別是在倒著蹬車的時候,空轉的鏈條會發出有節奏的嘩啦啦聲音,而我的那輛笨重的大輪,隻要稍稍向後一踩,就牢牢在刹在了原地,一動也不會動。
正值青春萌動時節,默默喜歡上一個女孩,上學下學騎著一輛綠色的包鏈26型鳳凰,她常常是騎得飛快,像極了一隻輕快的燕子,我常常像是碰巧兒似的與她同行——其時,多數時候是跟在她的身後,看著她弱小的背影,便是一種快樂,這一碰巧,便是三年。
那年的夏天特別炎熱,她騎的自行車在放學路上突然爆了胎,我碰巧遇上她,此時,她正急得不知所措。關鍵時刻我挺身而出,先載著她回家,再騎回原地,推著她的那輛綠色鳳凰,去給她修車。我從衣兜裏麵,掏出五毛錢——那是我一個星期的早飯錢。看到綠色鳳凰的車輪重新鼓脹起來的時候,我的心裏充滿了甜蜜。
“那雲朵的潔白,是我們真摯的過去;那湖水的豐盈,是我們蓄滿的深情;那空氣裏激蕩著的,是我們露珠般閃爍的笑聲……”三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汪國真的《年輕真好》,時時回蕩在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