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中國老百姓偷窺祖國大好河山,今年以來,青海湖、黃河壺口瀑布、梅裏雪山等景區,紛紛在景區周邊修建起高大的圍牆。

尤其是青海湖,周邊建起了長達360多公裏的圍欄,可謂是下了大血本。在洶湧的民意麵前,壺口瀑布和梅裏雪山,拆除了圍牆。但廣袤的青海湖卻是圍欄依舊。青海湖自五月份架設圍欄以來,遲遲未有行動,引發了眾多質疑聲。國內熱門旅遊目的地青海湖的鐵絲網圍欄引發了廣泛的輿論關注。許多遊客紛紛質疑,為何青海湖要將美景“關起來”,嚴禁人們偷窺祖國的壯麗景色,而變成了一個收費的圍欄景點。遊客們紛紛發出感歎:“自駕千裏,結果隻能從遠處看看青海湖。”他們感到失望和無奈,曾經的自由暢遊之地如今卻被限製在遠處觀望。過去,人們常說“跑馬圈地”,而如今則感歎“圍景收錢”。整個青海湖都被圍欄所環繞,有人戲稱它為“鐵絲網湖”。這種圍欄的存在引發了遊客們的不滿和疑問,他們質疑為什麽美景需要用鐵絲網來隔離和收費。青海湖,這片中國內陸最大的鹹水湖,是維係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大家都渴望親近這片祖國的美麗湖泊,卻沒想到景區卻用鐵絲網將其圍住,限製了遊客的自由。

而且這個工程範圍竟然高達360多公裏,規模之大著實讓人震驚。對於圍牆的存在,青海文旅公司曾回應稱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因為人們的踩踏對湖泊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然而,這種解釋難以令人信服,公眾普遍認為這隻是推脫責任的借口。5月16日,新華社每日電訊記者實地走訪青海湖及其周邊圍欄地區。並於7月19日在新華每日電訊報文刊登出三個問題,而這三個問題也成了廣大遊客關心的焦點。青海文旅公司有責任向公眾解釋圍牆建設的真實目的,是真正為了維護生態環境,還是別有所圖?圍牆將青海湖與遊客隔絕,而青海湖是國家的寶貴資源,而不僅僅是青海省乃至當地的。景區方無權侵占這一寶藏,應該讓遊客更加親近自然、領略美景。鐵絲網成為景區與遊客之間的隔閡,使遊客與景區的距離拉大。這將對青海湖的口碑和聲譽產生負麵影響。如果遊客無法暢享美景,那麽誰還會選擇前往?在各路媒體平台的評論區,青海文旅公司也成為眾人口誅筆伐的對象。憤怒的網友紛紛呼籲拆除圍欄並抨擊青海省其他收費項目。麵對輿論壓力,青海文旅公司似乎做出了某種回應,聲稱將坦誠麵對公眾的質疑。這是否意味著他們將拆除圍欄呢?依眼下形勢來看未必。無論如何,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社會對景區圍牆問題的關注和反思。我們的祖國山川應該成為人們欣賞和探索的美麗之地,而不是被當做圈錢工具。地方當局應該謀求發展,但私自圍牆卻是違背合理性和公平性的。這種行為背離了我們當代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觀,應當受到譴責。關於青海湖圍欄引發的爭議,青海省的有關部門給出了兩個理由:首先,圍欄是為了劃定草場區界,以防止牲畜和車輛對草場的破壞。青海湖作為我國珍貴的自然遺產,應該得到適當的保護,同時也應該為人們提供欣賞和體驗其美麗的機會。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傾聽公眾聲音,透明公開地解釋圍欄設置的目的和範圍,並盡可能提供其他方式讓公眾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青海湖的生態和文化價值。希望青海湖圍欄之爭能夠促使相關當局更加審慎地權衡各方利益,並尋找到符合國家和公眾利益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