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官官之事

(2022-06-17 00:12:52) 下一個

趁著還能走得動,辭職下海了,徹徹底底地告別了體製,算是趕上了末班車,要是再晚幾年,恐怕就隻能去看大門了。前幾天,回老東家處理一些善後,與曾經的大老板促膝而談,他一麵咬牙切齒地罵我,一麵給我泡好碧螺春,因為少了上上下下的“官係”,我愜意地聽著老兄罵,享受著端到了麵前的新茶。

一生中,最美好的17個年頭留在了這裏。即便離去,也是依依不舍。辦辭職手續,要一把手簽字。兩年前的今天,寒冷的冬夜,我在這位享有簽字權的老兄樓下,整整站了兩個小時,任憑朔風吹打著,掛滿了淚花的臉頰。眼淚竟然是能夠被凍住的,凍成了冰,再被新落下了淚水融化,再結冰,生疼。

他終於忍不住,從樓上跑下來,接過我的辭職報告,大筆一揮,字透紙背,大吼一聲:“滾!”

我不走,要目送他。他不走,要目送我,一向君子般謙謙的他,竟暴粗口:“趕緊滾,滾了就不要再回來,不要讓我再見到你!”

那晚,我們對酒當歌,酣湑夜半。

他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我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碰懷,共飲。從沒見到,他的氣勢如此恢宏,心境又如此悲涼。

他喜軍事,我亦畢業於軍校,頗多相同癖好。他好酒,且量大,嚐與手下,輪番作東,街頭練攤。20多年前,我在南方讀書時,曾專程去黃埔軍校舊址參觀,尚記得黃埔的校訓為“親愛精誠”。親愛,即是要所有的革命同誌能相親相愛;精誠,乃是一定誠心誠意。與他練攤,總想起這個校訓。大快朵頤,便想起黃埔軍校餐訓,那是吃飯前的訓律:

“軍井未掘,將不言渴;軍灶未開,將不言餓;雨不穿蓑,雪不穿裘;將士冷暖,永記我心。”

一把手如此做派,常令多年浸淫於官場的其他官員無所適從。

曆曆往事,過往煙雲。每見一次,他必揭我短,以此取樂,樂此不疲。我並不惱,我說:“你願意揭就揭,誰讓你當哥呢?”

我敬他,是因為他的身上,沒有官氣。而在所謂的體製內,像他這樣沒有官氣的人實在太少。

古人雲:“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做官,沒有那些官場上擺臭架子的事;做事,沒有那些處心積慮的心思,“當官不作秀,不把當官當回事,做事講率真,保持人格之獨立。”

有一年的“三一五”前日,星期五,上班時間。一市民去區工商局投訴,買到了假貨。工商局接待的人說:“今天不辦公,明天是3月15日,你去設立在博物館廣場的三一五現場投訴吧。”

市民把事情反映到我這裏。我當天去見這位工商局的官員。官員說:“你也看到了,我們都在忙著布置明天的活動會場,哪有時間受理投訴。”我大怒:“工作日不接待老百姓,讓老百姓再跑一趟腿,到現場去給你們作秀嗎?”

官場上的一些人,不是怎麽琢磨著為老百姓辦些實事,總是想著怎麽往自己身上攬些政績;不是想著怎麽去幫助老百姓解決些困難,總是想著怎麽往自己臉上塗抹些金粉。如果他整日裏想的是怎麽處理好自己的“官官之事”,就一定不會懷著一顆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的“事事之心”。就像是一隻下蛋的老母雞,下什麽蛋無所謂,但隻要下一顆蛋,必定叫得呱呱響:“個個大!個個大!”

又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我作為媒體一員陪著市裏某領導去轄區縣裏山區的希望小學送溫暖。駛出高速公路時,縣裏主要領導,早已將一輛輛黑色的專屬坐騎,依照級別順序,排列在出口處。原本簡約的一行,立馬就成了一條浩浩蕩蕩的車水馬龍。

趕到希望小學,正值上課時間,全校師生早已經列好隊伍,夾道歡迎。領導們迎著攝像機、照相機的鏡頭,昂首闊步穿過師生組成的人牆,儼然一副救世主作派。

受助的孩子30多個,每人獲贈一個書包,一套文具,真心地感到幸福,真心地笑逐顏開。

中午,縣委接待處早已擺好洗塵宴,一瓶瓶價格不菲的進口幹紅,用來招待從市裏來的貴賓。地主殷勤致祝酒詞:“各位領導不遠百裏,到我們這個貧困縣來送溫暖,我們縣再窮,吃飯的錢還是有的,幹杯。”

客人熱情致答謝詞:“關心下一代,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讓我們為了孩子,幹杯。”

一瓶酒,倒六杯;一杯酒,就是一個孩子的書包;一頓午飯,便喝掉了150個書包。如非親曆,絕不會料想“官官之事”,竟能做到如此冠冕,如此堂皇,如此登峰造極。我想,他們之所以如此熱衷“官官之事”,無非是因為花著老百姓的稅錢,不心疼,維護好“官官之事”,才能辦好自己進步的“個人之事”。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在前往北平的路上對周恩來說:“今天是‘趕考’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恩來回答:“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趕考,用什麽?用行動。及格和不及格的標準是什麽?是老百姓滿意不滿意、讚成不讚成、擁護不擁護。沉湎於酒杯的“官官之事”,一心隻想著自己的“個人之事”,便會忘記進京的“趕考之事”,這樣的官員,又怎能經得起考試?怎能考得了及格?

寫於2017年12月2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