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匯集了教育工作者的微信群裏,他常會說幾句話,發些照片,都是有關農村中小學校學習生活的。下雪了,他會拍些照片,是農村中小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掃雪。兒童節,他會拍些照片,是農村中小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演節目,過六一。
他叫李棟,是這座城市下麵的一個縣,縣再下麵的一所鄉村小學的校長。關於農村孩子的瑣事並不起眼,有時我會為他點個讚,因為讀他的文字,看他發的照片,我不可抑製地在腦中勾勒出這樣的景象:在那個偏遠地鄉村,一群執著於教育事業的老師,默默而孤寂地堅守著,課堂上,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們讀著a、o、e、y、u、ü,教著孩子們看圖識字。課間了,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一起在春天裏種下小樹,一起在夏天裏捕蝴蝶,一起在秋天裏清掃落葉,一起在冬天裏推雪人,打雪仗。鄉村小學校的天,永遠是藍的,空氣裏回蕩著的,永遠是歡快的笑聲。
一天,他在這個教育的微信圈子裏發了一條消息:“剛剛接到全國NOC組委會通知,我校7名學生入圍編程貓項目全國決賽,但孩子們家裏都太窮了,他們去不了,算是一種遺憾吧。”
我特意上網搜索了一下NOC,這是“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和“高等學校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的英文簡稱,涉及到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國發明協會等等等等一係列挺大的頭銜,每年舉辦一屆。據稱,這是一項公益活動,對參加活動的中小學生不收取報名費、評審費,決賽期間,還酌情減免西部貧困地區學生的會務費。
我進一步登錄NOC活動的官方網站,查到了入圍全國決賽的名單,全市共有23名學生入圍,僅這所鄉村小學就占了7個。這一刻,我心裏小小地激動了一下,之後便是不住地感歎:這些孩子,或者說是其中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是拿不出去北京參加決賽,來回一個星期的交通和食宿費用的。是嗬,這些長於斯,長於斯的的孩子們,多想去看一看祖國的首都,去看一看每天清晨迎著朝霞,在天安門廣場上升起的五星紅旗,去看一看萬裏長城的巍峨雄偉,人民大會堂的金碧輝煌,長安大街的無盡繁華,還有那夢中的未名湖、水木年華。是嗬,高鐵和動車早已經提速了,莫說煙花三月的揚州,即使是古道長亭,北國南疆,也不過是在一夜之間。但一個來回500元的車票,每個晚上400元的標間,孩子們是住不起的。即使這些孩子的家庭能夠負擔得起,他們也斷不會舍得如此奢侈,這些從小就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們,習慣了的隻是簡單的滿足。
我去這裏的鄉村小學,去到孩子們中間。他們統一穿著看上去土裏土氣,“沒有任何美感”的校服,一板一眼,在校園裏升起國旗,揚起的小臉上,透露著農村娃特有的撲撲的紅,那個在國旗下講話的孩子,操著濃濃的鄉音,但這愈發讓我感受到一種神聖。
課間,老師帶領著孩子們收看中國詩詞大賽,孩子們瞪大著眼睛,沉浸在中國文化的長河裏:燕燕於飛,呢喃無盡,滿承著人世煙火的思念;斯蠡動股,莎雞振羽,蟋蟀入我床下,人與自然親密無間,了無罅隙……詩三百,思無邪。
先知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如果你有兩片麵包,那你一定要用其中的一片換取一朵水仙花。是的,對於這些鄉村小學校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每一個人或許都會有兩片麵包,一片,是他們的早餐,另一片,他們定要留下來,換取一朵最聖潔的水仙花,現在,他們誰也沒有見過水仙花長得什麽樣兒,但他們堅信終有一天,會見到這朵水仙花,那一定是世上最美最美,最聖潔的花兒。
這是一個浮躁之氣日盛的時代,大多數人都在追尋物質利益的豐厚,但在這裏,這個鄉村小學校裏,我驚詫於貴族式的詩意,這樣的,單純的日子,單純的時光,有兩片麵包,一片是早餐,一片,孩子們要用來換水仙花。
寫於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