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聖經對自戀有什麽看法?(翻譯轉發)

(2022-04-17 22:18:59) 下一個
選自心理學家博主 Kim Saeed 的網站:
https://kimsaeed.com/2013/10/06/what-does-the-bible-say-about-narcissistic-behavior-part-one/
https://kimsaeed.com/2013/10/08/what-does-the-bible-say-about-narcissistic-behavior-part-two/
https://kimsaeed.com/2013/10/20/what-does-the-bible-say-about-narcissistic-behavior-part-3-traitors/
作者: Kim Saeed
我通常不會分享帶有宗教色彩的東西,因為它對人們來說是一個如此敏感的話題,但今天是複活節,如果你正在為如何處理你今天生活中的自戀者(narcissist)而苦苦掙紮,我想分享一些可能對你有所幫助的材料。
我為此掙紮了很多年,直到我終於放下內疚,做了我需要做的正確的事情,創造出空間來為我的殘忍無情的前任對我所做的各種毀滅性事情自我療愈。在這方麵對我幫助最大的是 Christine Louis de Canonville 的出色作品。她是我找到的第一個提到這個問題的作者。
她非常清楚,根據聖經的教導,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遇到的自戀者。在閱讀了她的作品後,我對“寬恕人“意味著什麽,以及我應該如何處理“殘忍、不誠實和從事純粹邪惡行為”的人有了新的理解。
多年前,我根據她在這方麵的工作創作了一個小係列,無論您是否慶祝複活節,我希望這些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因為許多刻板的遵循聖經裏的教導:“我們必須原諒”,“我們必須無條件的愛”的想法和概念會使人們陷入困境多年。
我曾經認為我們需要原諒施虐者才能真正讓我們繼續前進,但我不再相信這一點。有些事情是不可原諒的,如果有人選擇不原諒,這不會使她(他)成為一個壞人。我不評判,但是你該如何原諒一個人,如果他(她):
  •  殺了(或威脅要殺了)你的寵物?
  •  威脅要殺了你?
  •  用極端的威脅要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方式來情感勒索你?
  •  讓你的孩子痛苦到想要或已經自殺?
  •  是否故意做過什麽事情導致你的孩子受傷或死亡? 
  •  羞辱你並讓你的孩子一起反對你?
                               
看到這些,您也許會理解,一個人如何可能永遠無法原諒一個從事邪惡和故意行為的人。
無論您做出哪種選擇,您仍然是體麵的、富有同情心的,並且值得擁有生活中所有最美好的事物,即使您選擇不原諒。
我希望這有助於減輕您在這方麵可能承擔的任何內疚和負擔。

聖經對自戀行為有什麽看法?第一部分:自戀者的行事為人特征

本文為 The Roadshow for Therapists: Working with Narcissistic Victim Abuse 而寫

公元 67 年秋天,保羅寫給提摩太的第二封教牧書信(新約,提摩太後書 3:1-7)中提到了自戀。保羅似乎很關心教會領袖的品格和行為,所以他警告提摩太要提防那些出於“自戀態度”行事的人。他說:“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瀆、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 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

在這裏,保羅列舉了今天在心理學中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與自戀人格相關的許多屬性。

讓我們先花一點時間,來對比和比較聖保羅在兩千年前對提摩太所說的話,與今天心理學上對自戀是什麽的理解。
聖保羅說:自高自大、自誇、狂傲的、謗瀆
心理學說:自戀者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內在的神殿,在那裏他們將自我膨脹到了非凡的程度,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本質上感到比其他人優越。當然,他們對自己個人高度膨脹的看法是一種虛幻的虛假自我(病態的自我認知),這成為他們對未來或現實的所有誤解的基礎。他們感覺自己在各方麵都比任何人更優越,每當他們感到被任何人超越或光彩耀過他自己的光芒時,這會成為他們巨大痛苦和嫉妒的根源。
病態的嫉妒(pathological envy) 和泛酸醋意(jealousy)是自戀的一個組成部分。嫉妒是一種渴望,對另一個人擁有(而自己沒有的)的東西的渴望,而泛酸醋意是一種恐懼,對自己所有的某種可以被奪走的東西的恐懼。自戀者嫉妒他人身上有的而他們所缺乏的任何東西,如美貌、財產、知識、個人品質、權力、技能、成就、資格、好人緣、金錢等。他們的嫉妒吞噬了他們,他們的貪婪清單(“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是無窮無盡的。
嫉妒是一種正常的人類情感,可以從輕微到嚴重,從健康到不健康,從積極到消極。例如,“健康的嫉妒”或稱羨慕,具有積極的品質。健康的嫉妒對你的心靈起到了寶貴的指導作用,引導你朝著你的靈魂需要的方向前進。所以實際上,你渴望的東西可以是你個人成長的一麵鏡子。例如,你羨慕自己的一位大學導師的知識,也許你的靈魂中有一部分渴望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以給別人傳授知識。健康的嫉妒是有力量的,因為它能促使你努力去接近你的人生目標。
然而,不健康的嫉妒會削弱你的力量,因為它會讓你陷入幻想,讓你對自己的真實本性視而不見。因為自戀者的行為是出於虛假的自我,所以他們的心是扭曲的,讓他們受製於“不健康的嫉妒”,而嫉妒隨時可能引發他們的脆弱、羞恥和自我憎惡的感覺。這些感覺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投射向外,給周圍的別人造成傷害,因為自戀者總是會不可避免地用憤怒來對自己的嫉妒心理做出反應。為了擺脫這種情緒動蕩並恢複他們自己的內心的平衡,自戀者往往將這些難以忍受的情緒(脆弱、羞恥、憎惡)向外投射到他們所嫉妒的人身上。
一旦你成為自戀者嫉妒的對象,你就陷入了嚴重的麻煩。他們為了提高自己的自我形象,很可能會對你進行性格暗殺阻獵。這不隻是單純的流言蜚語,而是一場有預謀的“投射和抹黑”運動,目的是詆毀你,玷汙你的名聲,好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他們冷酷無情,自私自利,隻顧自己的感受,他們不俘虜(隻殺戮)。
聖經對自戀行為有什麽看法?第 2 部分 – 不服從父母
自戀者拒絕尊重權威,甚至是他或她父母的權威。讓我們看看聖保羅與今天的心理學領域相比是怎麽說的:
聖保羅說:違背父母
心理學說:在聖經的上下文中,父母代表“權威”。自戀者不向任何權威低頭;他們從追求滿足自己需求的“我有權利得到任何我想要的東西”的角度看待生活。因此,他們的內在動力不是由公共的社區價值觀所驅動的,實際上他們是在嘲笑他們。他們不尊重任何試圖約束他們、使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權威;相反,他們更願意在他們自己就是“權威”的情況下,遵守自己的“靈活的法律”和“交戰規則”。他們將清醒的時間用於不斷追求獲得自己的個人權威,這可以通過他們使用的任何公開的合法的或暗地裏不法的方式來實現,比如通過他們的直係親屬網開一麵、利用在工作場所的交往、朋友、同事、夥伴關係等。任何關係,隻要能用來保證他們的自戀供應(narcissistic  supply)的流動就足夠了,並且在為了達成他們的目的麵前,為了獲得他們所急需的自戀供應,自戀者會很樂意濫用他們所擁有的一切特權。 
此外,自戀者將自己視為大師,傾向於從他們的所有關係中鼓勵別人對他們的個人崇拜。然後像所有邪教領袖一樣,他們要求自己所能管控範圍內的所有人的完全服從,不得反抗。 
如果你還沒有接觸過自戀者,你可能無法知道任何人怎麽會不尊重他們的父母,或者根本無法想象不尊重父母會是什麽樣子。至於我自己,我從來沒有對我的父母大呼小叫,也沒有詛咒他們,更沒有責備他們。事實上,我甚至從來不會考慮有這種可能性。我敢打賭你也不會。自戀者不僅會考慮它,他們還會定期將上述所有內容付諸行動。他們毫不猶豫地一直對父母撒謊,不聽他們的教導勸說,對他們毫無顧忌地大喊大叫,甚至大聲咒罵他們。
這個世界有許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對於我們應該如何與父母打交道並沒有什麽分歧。然而,即使是上帝的話語對自戀者也沒有任何意義。
**自戀者他們自己也可能會是父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成年子女隻是在活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學到的樣子。自戀確實可能一代代延續存在於家庭中。如果您有一個表現出這些不尊重父母經常拂逆父母行為的伴侶,目睹他這樣不尊重他自己的父母,您的兒女將來可能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您。
聖經對自戀行為有什麽看法?第 3 部分 – 背叛
聖保羅說:叛徒,背信棄義
心理學說:叛徒是背叛他人信任的人。那麽自戀者以什麽方式背叛了信任呢?自戀者對真實的關係不感興趣,這就是他們不斷背叛他人的原因。然而,他們確實需要他人的關注來提升他們脆弱的自我,這就是為什麽他們總是在尋找他們自戀的供應。一旦自戀者將一個人確定為他們的潛在供應者,這人就會被他們的捕食者當作獵物悄悄跟蹤。
一旦狩獵開始,每一個誘惑的技巧都會被使用到,直到這個人真正上癮。一旦受害者上癮,他們就會陷入被視為公平遊戲的完全剝削中。第一階段被稱為最初的“理想化階段”,自戀者擺出“最好的麵孔”,以便將受害者塑造成與他們共生的關係,作為自己自戀的供應者。如果這個潛在的獵物是一個群體的一部分,自戀者將瞄準他並隔離他,設法將他與他周圍的所有保護性朋友分開。
有一段時間,自戀者會全神貫注地收集關於自己獵物的一切知識,他們的價值體係、他們的脆弱性、他們的興趣、他們的需求和欲望。然後他們會偽裝製造一些共同的興趣利益,使毫無戒心的受害者相信他們找到了他們的靈魂伴侶,一個完全理解他們的人。受害者錯誤地將關係中發生的事情認為是真實的友誼,而不是將自己視為被利用來為自戀者提供他們所缺乏的東西的受害者。你的能量,時間,精力被無休止的消耗,一切隻能圍繞著自戀者的需求轉。
當自戀者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時,他們將進入第二階段的貶低階段:幾乎在一夜之間,自戀者變得果斷冷漠和漠不關心。受害者感到突然失寵是一件很難接受也很難理解的事。他們似乎再也做不出正確的事了;自戀者的愛語變成了批評,受害者嚐試的一切都以負麵效果結束,他們發現自己每時每刻都在被貶低被鄙視被嘲笑。完全困惑,受害者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他們對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緊張、不快樂和沮喪。自戀者的“煤氣燈行為”達到了頂峰,他們開始鄙視那個自己的供應者變成了一個軟弱、毫無用處、啥也做不對的、自卑的人。
被吞噬後,受害者的效用耗盡,遊戲進入最後的拋棄階段: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自戀者對遊戲的熱情減弱了,在他們眼中他們已經贏得了比賽,有趣的部分結束了,他們進入了毫無愧疚之意的背叛。到這個時候,自戀者對受害者可能有的任何感受、需求或願望完全不再關心,不再在乎。然而對於受害者來說卻並非如此,他們感到困惑,情緒受傷,他們渴望找到解決方案,並想盡辦法以“修複”垂死的關係。自戀者就是這樣的叛徒,他們會一次次尋找下一個受害者來利用、來虐待、來滿足自己、然後無情拋棄。

聖經說對這樣的人我們要遠離, 要躲開。 No contact 是最好的離開方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