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快樂的附小生活(轉載)

(2023-02-18 16:08:12) 下一個

快樂的附小生活

李蕾

20232

1953年夏末,在南京大石橋南師附小大門口,怯生生地拽著媽媽衣角的手,被一雙溫暖的大手牽過去,牽著我走向人生的第一課。這雙大手就是斯霞老師的手。我幸運地恰好被分在她的班上。

那時斯老師還不是那麽出名,但她給了我們一個快樂的童年是我們終生難忘的。

斯老師個子不高,齊耳短發,總是腰杆挺直、精神抖擻。那時她的愛人患肺結核病長期住在療養院。家中五個孩子和她一起住在學校辦公樓頂層的閣樓裏,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但她真心地把對孩子的愛傾注到我們每一個學生身上。有時家庭困難的同學沒吃早飯,她就會把自己孩子的牛奶拿來給他吃。刮風下雨天變時,她馬上回家拿來大大小小的衣服給同學穿。她的身上總帶著一根線,用來給正在換牙期間的我們把搖搖欲墜的小牙弄下。她要求我們加強獨立生活的能力,要求梳辮子的女生自己編辮子並每天檢查,看見我們起初梳得歪歪扭扭的反辮子,反而拍手鼓勵。不久後我們就自己能梳一頭油光水滑的辮子了。看見有的四、五年級女生還要家人梳辮,我們格外自豪。

斯老師教我們語文課。開始時學的是注音字母符號認字,我們很快就掌握了。不久全國推廣漢語拚音,我們掌握起來就更容易了,正是這樣紮實的基礎,使我們終身受益無窮。斯老師的語文課講得特別好,那時還是使用繁體字,有的字比較難,她都會教我們如何掌握特點便於記憶,還教我們如何做好作文。斯老師的教學水平這時已聞名全市、全省,她上課時,我們的課桌邊坐滿了前來觀摩旁聽的老師,連走廊上都坐了許多人,我們漸漸習慣在眾多人麵前回答問題也不怯場了。她給我們的語文打下了紮實的功底。事實證明,日後我班同學無論在哪裏學習和工作,寫作水平都是棒棒的。所以小學生的啟蒙教育中語文基礎應該是第一重要的。

除了嚴肅的課堂,我們的課外活動那真是豐富多彩。把黃豆浸泡後學做磨豆漿、點豆腐,體驗到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把報紙撕碎浸泡,再搗爛,放入水中,用方方的濾網,輕輕撈起,貼在牆上,幹後撕下,製作紙張。記得有次外賓來參觀時還帶走了兩張紙留作紀念。日食時,隔著煙熏過的玻璃或在水裏倒影中觀察太陽。六一兒童節時,下午在小禮堂開聯歡會,老校長徐允昭像聖誕老人一樣背著大口袋,給大家帶來糖果等禮物,晚上在學校辦公樓前舉行篝火晚會,我班表演拔蘿卜,四十多歲的斯老師紮起兩隻小辮子,塗著紅臉蛋,一蹦一跳地扮演小姑娘。那種情景我們開心得一輩子難忘。

最令人感激和難忘的是教美術課和勞動課的楊鴻儀老師。那時我們不懂,他已被打成了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所以不太愛笑。但是他把自己極其豐富的學問和對教育的滿腔熱誠對著我們這些孩子全力傾注著。他教我們打鑼鼓點子,一排同學拿著各式鑼、鼓、鑔、三角鐵等樂器,按照楊老師的譜子敲擊,熱鬧極了。用傳統的中華文化熏陶我們。他教我們開辟小實驗田,種上西紅柿,開花時,用小瓶蓋放上二四滴,給花兒授粉,結出的就是無籽番茄。他教我們植物嫁接,我用此法在家中院子將兩株向日葵嫁接成一個頭,結出好大的葵花盤子。他教我們自製木偶。先用黃泥巴做出木偶頭,然後用撕成小片的廢報紙沾著稀漿糊,小心地一點點糊上好多層,待陰幹透後,用刀從上而下地將紙殼切成兩半,從泥模脫下,再用紙將切口糊好,這時一個既輕又結實的木偶頭就形成了胚模。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榆樹粉和上水,揉好後擀成大餅,包在黃泥模子外麵,待晾幹,用刀劃成兩半,就成了一個陰模。其後用薄薄的榆樹粉餅放入模子裏壓緊晾幹形成陽模,將兩片模膠合好,木偶頭就做好了,比紙質的結實多了。我們的手上沾滿了榆樹粉,滑溜溜的洗都洗不掉,要在樹皮上磨半天才能弄幹淨。還沒完呢,再用大白粉調水塗在木偶頭上作為底色,幹後,就可以正式上色了。我記得畫了男孩、女孩、老婆婆、老爺爺、小兔子、小狐狸,可多了!木偶的衣服是老師做的,用膠水與頭連上,就成了一個個可以表演的木偶了,真是特有成就感!這些活都是像吳寧、賈一德、我和其他熱愛美術的同學幹的。

熱愛表演的同學像吳桐蕾、左瑜、方揚眉則負責拿這些木偶排練演出木偶劇。經常參加接待外賓和貴客,當時西藏兩位小活佛去北京時路過南京,他們也去表演。小活佛還贈送了一袋糖果帶回來大家嚐嚐,沾沾福氣。咱班這個表演隊越來越有名氣,經常忙著演出不暇。

更難得的是楊老師將他一手好木工手藝也傳授給我們。我們有木工房,長桌中間是一長條箱子,裏麵有刨子、鋸子、斧頭、打線的墨盒、挫子、鑿子等各種木工工具應有盡有。我們學會了彈墨線、使用刨子、鋸子和鑿子。最終六個人一組,每組都做出了一輛真正可用的獨輪小推車,在以後的大躍進大煉鋼鐵時還真管了用。幾十年後,我在江西工作時,同事們都詫異我怎麽會使用鋸子、斧頭砍柴禾呢。

楊老師熱心地教我們創作畫畫。吳寧、賈一德、方揚眉和我及其他同學的作品都經常被拿出去參加各種畫展,我的一幅畫國慶大遊行被中國宋慶齡兒童基金會選中,送去參加了印度香卡世界兒童畫展。為此媽媽還特地帶我去當時南京最好的照相館環球拍了照片以便送去,就是我這張紮著蝴蝶結的像。事後還送我一套紀念畫卡片和證書保留至今。

七十年代我從江西回南京度假時去附小看了楊老師。他和鮑老師等六、七位老師就住在附小旁邊一排缺少陽光簡陋的平房裏,他那時已病得不能行走了。我們的同班同學他的兒子楊冶還遠在新疆插隊。我用自行車推著他去找名醫謝如陀針灸了兩次,無奈我又回江西了,想不到這就是最後一次見麵了。我永遠懷念敬愛的楊老師。

五、六年級時幸運的是又碰到了班主任金鏡蓉老師。金老師學養豐富,在做人、素質培養方麵尤為注重,她待學生也是像媽媽一樣。她的愛人徐鑣先生是當時江蘇省體委主任。她給我們講述了徐伯伯發現南京五台山地形並力主建設了當時國內最大體育場的故事,讓我們南京人感到特別驕傲。她說賈一德的名字最好,一心一德做好每一件事。她說我們國家在創業的建設中,最好的大花生米、大蘋果都出口換外匯去了,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我們也很難吃到這些,忍不住直咽口水。金老師教導我們要耐得住艱苦。她經常邀請學生到她家作客,把珍藏的各種唱片放在留聲機上讓我們領略世界經典音樂,陶醉在美好的藝術中。有一次我聽呆了,竟一下坐在了床上一張唱片上,碎了的唱片上寫著藍色的多瑙河,真是懊惱極了,金老師反而安慰我,真是難以忘懷。

莊重敦實的地理程老師對天下古今中外什麽都知曉,也是絕對有一肚子學問的好老師,讓我們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千世界充滿向往。教音樂的王辛老師對我們滿腔熱情,耐心地教我們各種音樂基礎知識並培養我們欣賞經典樂曲。還有教體育的劉思林老師、教自然的宋媛媛老師------。所有的老師都充滿愛心,業務水平不亞於現在的許多大學老師。正是附小這些高水品、高素質的老師給我們打下了最堅實的人生基礎,使我們在以後的人生中受用一生。

五年級時我被選為學校少先隊大隊長,三條杠。可我從小就對當不感興趣,這個觀念伴隨了我一生。到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宋媛媛老師處磨了半天也沒用。總嫌三條杠太顯眼,一走出校門就摘下來,可以瘋跑.躲在大卡車邊,擋住門衛視線,溜進南工校本部,趴在中山院一樓教室窗台邊,聽見我爸爸正在聲音嘹亮地給學生上課,我是多麽向往啊。。

那時少先隊員的活動還挺多。舉行隆重的檢閱儀式,全校所有隊員列隊排在操場上。每個中隊在鼓點聲中走過檢閱台接受檢閱,中隊長像軍人一樣行禮,向大隊長匯報人數,大隊長統計好再向總輔導員宋老師匯報。儀式感非常強。南京市舉行第一次全市少先隊代表大會,我代表全校隊員前往。這是我第一次單獨到新街口,找了好久才找到會址,是一個小禮堂。現在已不記得在哪兒了,好像在香鋪營一帶。

同班同學因個子高矮而分前後坐。葉夢華、裴元自、汪梅恩、賈一德、吳寧、潘小同、方沙妙、侯德勇和我這些高個總是坐最後一兩後排,張遠程、謝俊英等小個頭的一直坐前排。靠近的相處會更好些。放學時是不用家長接的,按一個方向路途遠近排成一隊,家最遠的排在第一,最近的尾後,一路走一路依次減員,直到先鋒到家,大家都挺自覺。

還有一個值得回憶而現在覺得特別荒唐的活動,就是除四害打麻雀活動,原因是麻雀搶了我們大量糧食,必須清零。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停工,我們也開心地不上課了,每人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竿頭紮著紅布,還有同學負責敲鑼打鼓,目的就是讓天上的麻雀不敢落樹落地,疲勞驚恐而死。全市到處一片喊聲,不能留一塊空白地。我們第一次看見附小對麵老虎橋監獄的犯人,也爬上高高的台子,隔著十幾米高的獄牆在搖旗呐喊。喊了大半天也沒見一隻麻雀落下來。到了下午,我們都累了,就隔著一個鐵柵門,和南工的大學生打開了鬧著玩。

緊挨著附小西邊就是進香河。相傳古代信男善女就是沿河坐船從此到達雞鳴寺燒香拜佛。我們讀書時河已近枯,下課時我們還會去河邊玩耍,看看有沒有死貓啥的。1958年大躍進時,進香河成了小高爐煉鐵集中地。用紅磚砌了不少圓筒式小高爐。人們將家中的鐵鍋鐵器鐵鏟都送來了,我們文昌橋宿舍旋轉式鐵樓梯也被砸了送去煉鐵煉鋼。練出一坨坨鐵錠不知運到何處去了。同時還有大量的鐵礦石要送進高爐燒。我們也停課參加砸碎礦石和運送礦石的工作。用的是一個有彈性的兩片竹子,端頭綁著一個不大的鐵榔頭。我們戴著簡易護目鏡,用榔頭將大礦石敲成小塊。然後用我們製作的小獨輪車推到小高爐邊。天黑時,小高爐的火光亮成一片,燒紅了半邊天,好不熱鬧。

19589月一個星期天,我和幾位同學跑到附小去玩巨人步運動器械。臨近中午回家時路過南京工學院南大門,見不少人聚在門口兩邊等候。我們擠進前排,剛站定,就見一輛輛小汽車徐徐開出大門。其中一輛車窗開著,啊!隻見敬愛的劉少奇主席坐在窗邊微笑著向大家招手,陽光照著他一頭銀發、臉色紅潤、一口白牙,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是劉少奇主席來視察江蘇省,我們慶幸運氣這麽好,見到了國家主席。

正如我班左瑜同學所說:在南師附小的六年是我們一生中最快樂的幾年。

~寫於南京蘭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